沈剑增 王 泽 丁积勇 陈府芳 张桢阳 李雪雯 胡广操 张小宁 沈钦荣
绍兴市中医院 浙江 绍兴 312000
笔者将桂枝茯苓丸用于治疗骨折术后肿胀,验之临床有效,并对不同剂型桂枝茯苓丸方作了比较,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6年12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住院的闭合性胫腓骨双骨折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为37.25±6.19岁。中药饮片组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为36.05±7.39岁。配方颗粒组男12例,女18例;平均年龄为36.75±6.19岁。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所有病例都经切开复位钢板内定固,术后第1天开始治疗,治疗期间3组均予卧床休息、抬高患肢等一般处理。对照组:甘露醇注射液(批号:国药准字H4020483,规格:250ml:50g,湖南科伦制药有限公司)250ml静脉滴注,1次/天,连续3天后统计疗效。饮片组: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桂枝茯苓丸中药饮片配合治疗,药物组成:牡丹皮、赤芍、桃仁、桂枝、茯苓各10g,水煎服,200ml/次,上下午各1次。颗粒组:将中药饮片组中桂枝茯苓丸方饮片改为桂枝茯苓丸配方颗粒(浙江景岳堂制药有限公司提供),余与中药饮片组相同。中药饮片组与配方颗粒组均连续治疗7天后统计疗效。
1.3 观察指标:①肿胀值:于术后第1、3、5、7天分别观察记录,用皮尺测量距患肢髌骨下缘15cm处小腿周径,测量3次,取3次测量的平均值,平均值-术前患肢周径=肿胀值。②血流变指标:检测所有研究对象术后第1、7天的全血粘度高切、红细胞聚集及血浆粘度变化情况。③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1 3组术后第1、3、7天肿胀值比较:见表1。
表1 术后3组肿胀值比较(±s,cm)
表1 术后3组肿胀值比较(±s,cm)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配方颗粒组中药饮片组对照组第7天1.05±0.26*0.98±0.24*1.27±0.31第1天5.12±0.82 5.27±0.73 5.17±0.80第3天1.09±0.29*3.08±0.60*4.10±0.54
2.2 3组患者术后第1天和第7天血液流变指标比较:见表2。
表2 3组患者血液流变指标比较(±s)
表2 3组患者血液流变指标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例数组别配方颗粒组中药饮片组对照组第7天6.83±0.44*6.88±0.47*7.57±0.50 30 30 30全血粘度高切第1天5.72±0.18 5.79±0.15 5.74±0.18第7天4.94±0.12*4.98±0.10*5.16±0.18血浆粘度第1天1.56±0.38 1.64±0.20 1.58±0.19第7天1.37±0.06*1.41±0.06*1.44±0.06红细胞聚集指数第1天8.33±0.58 8.39±0.52 8.30±0.50
桂枝茯苓丸是汉代张仲景名方,由桂枝、茯苓、牡丹皮、炒桃仁、芍药各等份组成,功用活血化瘀,缓消癥块,是妇科常用方。其方蕴含了与活血祛瘀与利水化湿、辛温通络与凉血散瘀、扶正(补气)与祛邪(消瘀)等辩证关系的奥妙。胫腓骨骨折术后发生患肢肿胀,与创伤导致血瘀水结关系密切,与桂枝茯苓丸证的病机十分吻合。用此方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后并发患肢肿胀,符合中医异病同治原则。挖掘桂枝茯苓丸方临床新价值,并对中药配方颗粒剂型进行验证,对拓展经方研究新思路有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