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丽娜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江苏 常州 213000)
造血干细胞移植主要是指恶性血液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实体瘤等治疗方法,包括骨髓移植、干细胞移植(外周血、脐血),具有较高风险,且患者心理负担较重,需要给予有效护理干预,尽可能降低风险,缓解患者心理负担[1]。本次研究于2016年6月-2019年6月期间选取80例病历资料完整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予以分组以后,分别实施一般护理和人文关怀,分析应用效果。
1.1 一般资料 于2016年6月-2019年6月期间选取80例病历资料完整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以“单双号方式”将入选患者分为两组,常规组(n=40):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25-75岁之间,均龄(57.6±7.4)岁;研究组(n=40):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24-77岁之间,均龄(58.3±7.8)岁;入选患者全部为自愿参加研究,且主动签订研究协议书,经统计学对不同组患者基线资料对比计算后发现差异较小,P>0.05,故此,结果可以形成有效对比。
1.2 方法 40例给予一般护理(常规组),疾病、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知识告知,疾病进展、生命体征变化监测,用药、饮食指导等。
40例采取人文关怀(研究组),首先,当患者进入移植仓前,协助进行全面检查,评估其疾病情况、器官功能,帮助修剪指甲、理发、清洁灌肠,根据其实际理解能力,尽可能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其进行健康宣教,使其正确认识疾病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知识、治疗过程以及其他相关注意事项等,使其在层流洁净病房住30 d左右,期间根据其身体情况和饮食习惯做好饮食指导与控制,提高依从性,日常食物、水需要先进行微波高火消毒方可食用;其次,入仓后护理人员应加强患者生命体征监测,确保仓内温度、湿度、光线处于最适状态,根据其实际需求,提供各种生活必需品、书籍、电子产品等,主动与其进行交流与沟通,缓解其孤独感;最后,受疾病、治疗影响,患者会产生较大的心理负担,存有抑郁、焦虑心理,不良心理与情绪容易对治疗造成不利影响,护理人员需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干预,对其进行疏导与鼓励,通过治疗成功案例帮助树立治疗信心,引导家属多给予患者关心与照顾,使其能够感受到重视,进一步增强信心,保持积极乐观心态配合治疗与护理,减少不良心理与情绪造成的应激反应,使治疗能够顺利实施与完成[2]。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心理状态,采取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定,评分越高说明心理状态越差[3]。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所涉及数据资料用SPSS 24.0软件统计处理,计量资料(Mean±SD)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n(%)]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两组心理状态对比:干预后,研究组焦虑、抑郁评分比常规组低,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理状态对比(Mean±SD,分)
在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对患者限制较多,容易引起身心不适感,加之其本身就存在不良心理状态,会对治疗造成不利影响,人文关怀强调以患者为中心,不仅会为患者提供必需服务,还会尽可能满足其精神、情感等方面的需求,给予真诚的照护、关怀,使其身心均处于舒适状态,更好配合治疗与护理。
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焦虑、抑郁评分比常规组低,差异明显,P<0.05,心理状态较好,说明人文关怀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应用效果卓著,分析原因在于人文关怀能够根据患者身体、心理、精神等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和个体化干预措施,为其提供更加安全、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
综上,给予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人文关怀干预,能够缓解与消除负性心理与情绪,改善患者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