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练习课中生成性资源的有效利用

2020-04-02 17:18李春霞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练习课生成性资源小学数学

李春霞

[摘要]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融入自己的知识、经验、思维、灵感、兴趣等,而使得课堂呈现出多样性、丰富性和随机性。练习课上预设之外的课堂资源随时会产生,教师要把握生成性资源,通过利用错误、善用疑问、巧用意外、活用亮点,使课堂绽放别样之光彩。

[关键词]小学数学;练习课;生成性资源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08-0094-02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抓住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促进教学目标的高效完成。小学数学练习课作为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既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又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如果能够善于利用练习课产生的资源,必将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本文就如何正确对待和有效利用练习课中的生成性资源谈谈我的认识。

一、利用错误

心理学家盖耶说:“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也不允许学生犯错误,谁就将错过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在数学练习课中,教师要学会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让学生在纠错过程中明晰知识、获取经验、提高能力。

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练习课中,对于“一个四周用砖砌成,厚0.3米、高0.5米,底面边长为1.3米的正方形花坛,如果在花坛里填满泥土,泥土的体积是多少?”的练习题,学生对花坛内部的边长得出了两种答案:1.3-0.3=1(米)和1.3-0.3-0.3=0.7(米)。我故作面露疑惑:“究竟哪个答案是对的?你们想用什么方法来证明自己的答案呢?”于是学生纷纷动起来,积极寻找证明方法。通过计算、画图、剪切,最终学生一致认为第二种答案是正确的。我在給予学生充足思考与操作机会后再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最后再对相关知识进行总结,能让学生对体积和容积有更深入的认识,更加清晰地了解体积与容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学生不会犯错那是不可能的,学生的智慧就在“出错”和“改错”的探究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

二、善用疑问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思维的火种,是学生积极思考、探究的动力。学生敢于质疑不仅能发散思维还能激发创新性思维。如果教师在练习课中对学生的质疑善加利用,会让数学课堂得以升华。

例如,在学生掌握了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后,在解决有关饼干盒(长22厘米、宽18厘米、高11厘米)的包装(四周面积)问题时,通过汇报、评价常规算法后有学生提出了也可以用(22+18)×2x11的方法计算。于是我让学生讨论,并激发他们产生疑问:“这样的算式有道理吗?你对这道算式有什么疑问?”在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交流后,并对提出此算式的学生进行提问,学生分别解释了(22+18)表示什么,(22+18)×2表示什么,这名学生带领大家在画图、操作中解决一系列的问题,最终找到了(22+18)×2表示前后左右四个长方形拼接成一个长方形的长,而11即为长方形的宽。所以求四个长方形的面积之和可以转化为求一个长方形的面积。这一问题的解决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转化思维能力,为学习圆柱的侧面积打下基础。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带着疑惑去学习,通过发现、探究最终解决困惑的过程,能使他们获得顿悟的喜悦、成功的快乐。

三、巧用意外

学生在课堂中的“节外生枝”乍看似乎是毫无用处的奇思怪想,但当教师真正去关注它、研究它时,会发现这些“节外生枝”中隐藏着极具教学价值的资源,这也许会成为整个课堂精彩的亮点。因此,当课堂教学中出现了预设之外的“意外”时,教师都要树立“可能是一个良好的教学契机”的意识。唯有如此,教师才会去正确对待、巧妙处理,取得新的收获。

例如,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的练习课上,我设计了一道练习题“一顶魔术帽子,帽顶是圆柱体,直径为20厘米、高为20厘米,帽檐边宽20厘米。问:帽顶用棕色布做,帽檐用黑色布做,哪一种布用得多?”

师:求两种布用料的多少分别是让我们计算什么?

生1:棕色布的面积是帽顶圆柱体的侧面和上底面。所以就是求没有下底面圆柱体的表面积。

生2:黑色布的面积就是围成帽底的圆的面积,所以是求圆面积。

生3:不对,黑色布是帽檐周围的面积,不是圆面积,而是圆环的面积。

生4:帽子有底吗?里面有没有布?

生5:帽子底部应该是圆柱。

我每次想回答学生的问题,都被另一名学生打断。课堂渐渐失去了控制,预设的环节已经无法进行了。见此情景,我立即转换话题。

师:既然大家对魔术帽这么感兴趣,那么我们就现场做一个怎样?

喧闹的课堂顿时安静下来,于是学生积极的动手操作和小声讨论。

学生最后在操作演示中清晰地掌握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大圆面积一小圆面积。还有学生提出更加简洁的方法,可以用π×(R2-r2)的方法计算。这一教学效果远远超出了我所预想的效果,于是我又顺势提出了让学生计算环形滚筒的表面积。巧用“意外”,因势利导,数学课堂可能会因为这样的“意外”而变得更加精彩。

四、活用亮点

小学数学练习课是一个动态而变化的发展过程,也是互动探究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往往会进发出创造性的火花。教师要善于观察,捕捉那些看似平凡却有不凡价值的亮点,让学生在争论中发散思维。

例如,在有关梯形面积计算的练习,题目给出“梯形的高是2分米”的条件,有学生说:“只要列式(上底+下底)就可以了。因为算式(上底+下底)×2÷2中乘2又除以2相当于(上底+下底)×1。”我借机问道:“可以这样计算吗?这位同学的想法告诉了我们什么?”从而让学生明确在使用公式计算面积时可以巧妙变化,使计算简便,实现了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与贯穿。

数学课堂作为一个开放、动态、不断生成的过程,参与其中的学生可能会涌现出许多新的想法、新的问题、新的思维,教师要用心挖掘亮点资源,捕捉灵感火花,让学生的潜能得以开发。

总之,小学数学练习课堂是一个互动、精彩的活动,作为活动的组织者,教师不仅要有精心的预设,还要有善于挖掘的眼光,及时捕捉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并加以利用,让小学数学练习课绽放精彩、活力!

(责编:覃小慧)

猜你喜欢
练习课生成性资源小学数学
化学实验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