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秘钥,让科学掀起神秘的盖头

2020-04-02 17:17杨柯君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0年3期
关键词:科学教学培养

杨柯君

[摘要]在科学教学中,求知欲是学生积极学习的动力。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拖延教学时间节点,吊足学生胃口;在探究活动前,欲擒故纵,先遂了学生心愿,让其单独行动,使其失败,然后引导学生分析,使学生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在学生遇到难题时,适时指导,师生共克难关,使探究活动得以继续;在探究活动后,积极创设条件让学生分享和交流,使学生获得更多成功的体验。

[关键词]科学教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09-0047-02

人类步入21世纪后,对“人才”重新进行了定义:人才不但要具有丰富的知识和较高的技能,而且要富有创新精神,具备健全的人格、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同时,《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教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有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人,才能够称为具有较高科学素养的新时代人才。但是,在教学中,教师似乎只关注如何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培养更多的能力,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加以研究。那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呢?

下面,笔者以“养蚕”系列活动为例,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迁延岁月。呵护求知欲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一生下来就对陌生事物产生好奇心,而想要满足这种好奇心的欲望就是求知欲。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任务是想办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加以呵护。为此,在教学中,笔者总是想方设法保护学生的求知欲,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故意拖延教学时间节点,以激起学生更大的求知欲,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如苏教版四年级教材有一个单元的内容是带领学生进行养蚕活动,从学期第一节课开始,学生便一直期待这一活动的开展。然而根据教学进度,养蚕活动应该在3月下旬开始,但是到了4月初,笔者依旧教学其他内容,没有带领学生养蚕。于是,有些学生耐不住性子了,每次上课都问:“杨老师,到底什么时候养蚕啊?”笔者总是微微一笑,这样解释:“时候未到啊!现在还不是养蚕的最佳时候,在恰当的时候我们就开始养蚕活动。不过,你们现在可以做些准备工作了。”笔者的解释就像一盆冷水泼到学生的头上,每每看到学生像漏了气的皮球,笔者真有点于心不忍,但是这样的胃口必须吊。到了4月中旬,桑树上的桑叶已经长得足够大,气温也越来越适合蚕的生长了,笔者果断宣布:“养蚕活动正式开始!”教室一下子沸腾了,学生的熱情得到释放,怀着强烈的求知欲参与到养蚕活动之中。

“越难得到的东西,人们就越想得到!”因此,在教学中,根据教学需要,人为地拖延教学时间节点,吊足学生的胃口,使学生的求知欲达到最强再展开活动,往往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二、欲擒故纵,培养合作精神

当今社会各行各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很多工作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因此,学会合作是一个人未来适应工作、社会的基础。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合作的重要性,从小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养成与人合作的好习惯呢?欲擒故纵是个好方法。教师可在活动前先遂了学生的心愿,让其单独行动,使其失败,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养蚕活动伊始,面对一个个拿着蚕盒子想要自己单干的学生,笔者不动声色,一一满足,因为笔者知道如果现在干涉,要求他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养蚕活动,他们一定不乐意,也会大大打击他们养蚕的积极性。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学生肯定会在下课后把蚕宝宝分了,然后独自养蚕宝宝。这些独生子女,由于长辈溺爱,个性倔强,自我意识强烈且顽固,喜欢单独活动,事事以自我为中心,不达目的不肯罢休,不到黄河心不死,还不如顺水推舟,暂时满足他们。整堂课,学生个个欢天喜地,听课也非常认真,参与活动的热情一浪高过一浪。但是三天后,很多学生愁眉苦脸,纷纷向笔者诉苦:“杨老师,这几天作业较多,我都忘了喂蚕宝宝,蚕宝宝被我越养越小了!”“我采的桑叶有点脏,洗了洗就喂蚕宝宝了,结果蚕宝宝吃了拉肚子,你看,它们奄奄一息了!”“我们小区附近没有桑叶,所以我总是在放学后从学校采桑叶回家,但是我居然有两次忘了采桑叶回家,结果蚕宝宝饥一顿饱一顿。”……笔者先安慰学生:“看来大家在养蚕过程中碰到了麻烦,先不要着急,总有解决的办法。现在请大家静下心来仔细想想,怎样才能避免这些问题,让蚕宝宝健康成长?”于是,课堂上又一次热闹起来:“我没空的时候,其他人不一定没空啊!只要有人相互提醒,就不会忘记采桑叶了!”“碰到问题,我不会处理,我可以向同学请教。”……学生想要小组合作养蚕,并且行动起来:“大家把蚕宝宝放到一起,一起谋划如何养蚕宝宝。”看到这,笔者会心地笑了,欲擒故纵计成功了!

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一个人的能力也是有限的,一个人的精力更是有限的。因此,想要很好地完成科学探究活动,合作必不可少。学生一旦开始合作,往往离成功不远了。

三、同舟共济。培养坚持性

家长常说:“孩子做什么事都不长久,三分钟热度,在做事情的过程中还经常注意力不集中,看看这个,玩玩那个。唉,真是太让人心烦了!”其实,在科学教学中,教师也经常遇到这样的学生,而且不在少数,这是学生缺乏学习坚持性的表现。怎样培养学生学习的坚持性呢?其实,《科学课程标准》中就有答案:“对待科学学习要有坚持性,能参与中长期的科学探究活动。要实验这一目标,教师不能像传授知识那样直接教给学生,而是创设机会,通过参与活动,日积月累,让学生感受、体验、内化。”

鉴于此,在养蚕活动开始后,笔者便把办公室变成了养蚕咨询室,自己充当养蚕咨询师,以便学生在碰到养蚕问题时能够有一个交流的空间,随时解决问题。同时,为了便于放学后与学生交流,笔者建立养蚕微信群,让学生在群里发布养蚕过程中碰到的困难,然后组织在线的学生一起讨论,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另外,笔者还公布了“杨老师养蚕热线”,以便与没有微信的学生交流。这样学生再也不怕蚕宝宝生病了,因为“网上会诊”会帮他们解决各种疑难杂症;学生再也不会因找不到桑叶而饿着蚕宝宝了,因为微信上有华庄地区桑树分布示意图;学生再也不会忘记采桑叶了,因为每天都会有“喂蚕提醒”……这使得原本看起来困难重重的养蚕活动变得简单了。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学生往往会因为各种困难而退缩,从而丧失学习坚持性。在活动开始后,教师要放下身段,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之中,适时地给予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教师参与活动,师生攻克难关后,学生的探究活动得以继续,学习坚持性也得到了培养。

四、各显其能。分享成功喜悦

分享可以将自己辛苦获得的经验传授给别人,让别人少走一些弯路,同时,别人也会将自己辛苦获得的经验分享。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分享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学习手段。对学生而言,分享是不需要学的,因为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一旦有了收获,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一个共同的愿望——在第一时间里告诉同学、家长和老师,显显自己的本领。

经过一个多月,学生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养蚕的心得体会急于讲给同学听,分享自己成功的喜悦。于是,在养蚕活动接近尾声时,笔者组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展示出来,以便共享成果,同享快乐。在养蚕的小论文评比会上,一篇篇文笔优美、描写细致的文章印入眼帘,学生在赞叹小作者文笔功底的同时,纷纷表达了对作者仔细观察的敬佩之情;在养蚕的电脑小报展览会上,那一张张装饰美观、图文并茂的电脑小报引得学生纷纷点头称赞;在养蚕经验交流会,学生侃侃而谈,讲述自己碰到的问题和解决之法,俨然养蚕专家……活动中,学生各显神通,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总结和交流,在展示自我的同时,不自觉地进行了一次养蚕知识的头脑风暴。学生纷纷感叹:养蚕原来如此简单,养蚕原来如此快乐!

人人都分享一点知识,学习将变得快乐而简单。在教学中,教师多创造一些分享和交流的机会,学生就会在分享和交流中获得更多成功的体验,更快乐地学习。

迁延岁月、欲擒故纵、同舟共济、各显其能,巧妙的“四部曲”让一次次平常的科学教学更有意义,学生踊跃参与,乐在其中,收获的不仅仅是科学知识,更得到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总之,教师找准了密钥,巧妙引导,就能帮助学生掀起科学神秘的盖头。

猜你喜欢
科学教学培养
小组合作在科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给学生带得走的智慧
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