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雨
[摘要]热身运动是体育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经过充分的活动热身,学生的身体机能被唤醒,对防止肌肉拉伤有很大的帮助。小学生的身体素质相对较差,关节比较脆弱,不能承受剧烈运动带来的冲击。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从热身运动的趣味性着手,筛选热身活动内容,制定合理的热身规则,有效调控热身操作,使学生更好地进行体育运动。
[关键词]小学体育;热身运动;趣味化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09-0041-02
热身运动就是通常所说的准备运动,即在进行正式、密集的运动之前,布设较轻的活动量,使肢体各个部分得到简单的锻炼,为后续剧烈运动做好准备。当前的课前热身运动相对零散、单一,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热身运动体系,导致学生的热身不够充分,运动损伤时有发生。要想避免此类问题,教师必须对热身运动展开立体式探索,从多视角出发进行设计,确保热身运动更契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一、热身活动内容筛选
通常来说,热身运动包括一般热身、专项运动热身、静止的肌肉拉伸、动态的肌肉活动。在体育教学中,筛选热身活动内容,成了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道屏障,必须克服。通常来说,一般热身是最常用的热身运动形式,它是一种轻松的身体活动,通过轻微的运动,唤醒学生身体的各个器官,快速提升学生的心率。一般热身运动是最基础的选择,但不是唯一选择。教师应该灵活使用教学手段,根据教学实际,引导学生展开动态的肌肉拉伸活动。
如三年级《跳绳》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玩绳的方法和技能,体味跳绳的乐趣。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布设了一个一般热身和专项运动热身相融合的活动,即学生先跑一圈进行全面热身运动,使身心活跃起来,然后进行脚踝、手腕的局部热身运动。学生两人为一组,左右脚踝、手腕各扭动二十下,相互监督。这样的活动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学生身体的各个器官逐渐被唤醒。
这里,教师为学生选择适合的热身运动内容,不仅能有效提升热身效果,还能激活学生的运动思维,为教学顺利开展创造条件。学生运动需要更多的安全保障,热身运动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调动身体机能,自然进入运动状态。如果热身活动不足,则可能出现不良的运动反应,甚至出现运动损伤。
二、热身活动规则制定
热身运动不仅要明晰内容,还要明确运动规则。教学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热身运动亦如此。热身运动规则能够保证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对学生的情绪调动也有积极的作用。热身运动规则的制定不是漫无目的的,必须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展开设计,体现热身运动的契合性、合理性、目的性、明确性。马斯洛的层次认知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分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等七个层次。因此,热身运动规则的制定也要考虑学生的需要。统筹考虑各种教学影响因子,制定科学合理的热身运动规则,對热身活动的开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提升学生身体温度的同时,调节学生心理,确保学生身体各个器官进入良好的运动状态。
如在教学《韵律操》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韵律操动感十足的特点,在设计热身活动时,教师先选择一般的热身运动,让学生身体的各个器官都动起来,然后播放一段音乐,进行示范性的舞蹈展示。为了发挥学生的优势,教师布设活动规则:男女生各排成一队,进行一一对应。女生舞蹈天赋比较强,男女配对,女生可以帮助男生完成热身运动。每首歌曲的时间是两三分钟左右,不同的歌曲给学生的灵感是不同的,学生可以灵活演绎,课堂呈现出和谐、欢快的景象。活动规则制定后,学生必须严格执行。
在热身活动中,教师给学生讲清楚热身活动规则,学生才有清晰的操作方向以及明确的活动目的,确保热身活动顺利推进,提升学习品质。
三、热身活动操作调控
如果学生不经过热身运动就进入剧烈的运动状态,身体各个器官会承受不住,引起大脑皮质的兴奋,使身体机能失调。因此,体育活动开始之前,进行必要的热身运动已经成为广大体育教师的共识。热身运动只是激发学生身体机能的一个要素,只要将身体各个部位唤醒,热身的目的就达到了。另外,热身运动的时间不能无限制延长。不同层次的学生,运动潜能存在较大差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需要,及时进行调控,缩短热身运动的时间。唯有如此,热身运动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和价值。
如在教学《持轻物投掷》时,教师设计了一个“往返跑”的小游戏:学生4人为一组展开竞赛活动,从起跑线出发,跑出50米后,触摸对面的小旗子,然后返回。对于这样的游戏,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还是比较高的。还有一部分学生进行“捆绑跑”的游戏:两人绑在一起,相互扶持着往前走,触摸到对面的旗子后,快速返回。这样的热身游戏,既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又唤醒了学生的运动潜能。多元化的热身游戏,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很快,学生完成了热身运动,教师本来打算将两个组的游戏进行交换,但是学生已经稍显疲惫,于是及时终止游戏,让学生讲述自己的心得体会。
这里,热身运动的强度是由教师把握的,学生进入运动状态,已经为课堂教学做好了准备,教师要及时进行调节和控制,缩短活动时间。热身运动操控关系热身效果,也影响后面的教学进程,因此教师要端正教学态度,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提升热身效果。
体育课堂教学伊始,学生的身心很难达到兴奋状态,身体机能也不可能达到最高水平,必须借助趣味化的课前热身运动进行调整。热身训练形式多元化,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和身体状况,对活动内容展开筛选,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游戏规则,确保热身运动顺利推进。在实践操作中,一些不可控的因素会对教学活动产生一定的阻碍,适时对热身活动展开调控是教学的必然要求,能将运动损伤的风险降到最低,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