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岑
[摘要]在教学苏教版教材中关于时间的知识点时,通过拉长“秒”的体验过程,让学生感受秒到底有多长;通过拉长年、月、日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发现时间的秘密;通过拉长“经过时间”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
[关键词]时间;量感;拉长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08-0055-02
“量感”是指学生对时间、质量、长度等量的感觉。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对量的感受,促使他們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建立起对应关系。在苏教版教材中,有关“时间”内容的量感概念课包括二年级下册的时、分、秒,以及三年级下册的年、月、日等,具体编排如下表:
从表格中可以看到,虽然时间的知识贴近学生生活,但是时间的数学内涵之广、之深让学生学起来并不容易:内容跨度大,又抽象。因此,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感受时间的“量”,教师要多给学生体验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时间单位中的规律和秘密。
一、拉长“秒”的体验过程
苏教版教材中“秒的认识”一课安排在时和分的认识之后,又在年、月、日的认识之前。由于秒的时间长度很短,留给大部分学生的印象就是“一闪而过”。为了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导入春节联欢晚会的新年倒计时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认识秒针、观察钟面上的秒、想象1秒可以做什么事等活动认识1秒,再通过估计活动时间、计算秒针的经过时间等活动认识10秒,最后在拨钟活动中发现“1分=60秒”。
【教学片段1】
师f课件出示钟面):钟面有三根针,最长的是秒针,它跑得最快;中间的是分针,它走得比秒针慢,但比时针快;最短的是时针,它走得最慢,分针走了一圈,时针才走一大格。你们知道1秒有多长吗?
生1:1秒是很快的,“滴答”一下就过去了。
生2:写字的时候,我写一笔就过去了1秒。
师:1秒给大家的印象是非常短的,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一起来看看钟面上的1秒。(课件动态播放1秒,秒针走1小格是1秒)既然1秒的时间那么快,你有什么想对自己说的?
生3:我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好好学习,不能浪费时间。
师:是啊,时间是非常宝贵的,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时间。(课件播放秒针从1走到2)那现在是几秒了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4:秒针从1走到2是5秒,因为这里有5个1秒。
师:还能在钟面上找到这样的5秒吗?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虽然秒的认识这一知识非常简单,只需要建立1秒的感觉和记忆“1分=60秒”,但是本课精彩呈现了秒的多元和有序,带给学生一个完整又立体的学习体验过程。学生调动起自身的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学习,有效沟通了时间单位时、分、秒之间的进率关系,也建立了秒在数学知识与生活应用中的关系。
二、拉长“年、月、日”的探究过程
年、月、日一课的教学知识点繁多,如果仅仅通过教师介绍和学生背诵,很难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就会养成不爱思考的坏习惯。因此,教师不妨在教学年、月、日时放慢教学节奏,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年、月、日的规律,培养他们主动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片段2】
师(出示2019年日历):老师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张2019年的日历,请把你们的发现记录在学习单上。
生1:我发现一年有12个月,有的月是31天,有的月是30天,有的月是28天。
生,:我发现一个星期是7天,一个月有4个星期左右,还多几天。
生3:我来补充。一个月有31天的叫作大月,一个月有30天的叫作小月,2月有时是28天,有时是29天。
生4:一年中大月有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小月有4月、6月、9月、11月,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我们可以用拳头来记忆,凹下去的表示小月,凸出来表示大月。
生5:我看到每个月都有一些节日,1月1日是元旦,3月12日是植树节,6月1日是儿童节,9月10日是教师节,10月1日是国庆节……
师:大家有这么多的发现,我们用一张表格列出来。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学生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积极探索2019年的日历,他们找到规律的那一刻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感和喜悦感,同时,年、月、日的数据关系还帮助他们建立了时间大单位的量感。
三、拉长“经过时间”的学习过程
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苏教版教材下册中的“经过时间”一课是学生在掌握时间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内容,有助于他们解决生活中的时间问题。
【教学片段3】
师:博物馆每天上午9时开馆,下午5时闭馆。这个博物馆每天开放多长时间?
生1:9时-5时=4时,所以这个博物馆每天开放4时。
生2:肯定不对。一个博物馆怎么可能只开放4个小时啊?我是这样算的:下午5时用24计时法表示就是17时,闭馆时间减去开馆时间就是这个博物馆每天开放的时间,17时一9时=8(时)。
生3:我是把上午9时到下午5时分成两段。上午9时到中午12时经过了3时,中午12时到下午5时经过了5时,所以一共经过了3+5=8时。
生4:我是画一条直线,标上每个整点,然后1时、2时、3时像这样依次数出来的,一共有8时。
师:大家利用自己的智慧,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简单的经过时间问题,你觉得哪种方法更方便?
生5:先把结束时间转化为24计时,再用结束时间减去开始时间就是经过时间了。我认为这个方法最简便。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学生第一次面对跨越上下午的经过时间问题,往往会采用大数减小数的做法,这就非常考验学生对时间的估计感觉了。因此,学生在大量生活体验和经历课堂学习中产生了对时间的量感后,就会大大地减少解决复杂的经过时间问题的错误了。
总而言之,小学教材中的“时间”系列知识繁多又复杂,教师应当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和经历,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才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合作和大胆交流,让学生自己去描述时间的量感,形成完整的量感。
(责编:金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