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丽壮
[摘要]小学习作教学应着眼于“大语文”教育观,致力于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习作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正确审题,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和创新思维,有助于学生进行写作方法的迁移,并达到活学活用的境界。这样,学生的写作能力就会得到逐步提升。
[关键词]习作教学;思维导图;写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09-0023-02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下,很多学生一提到作文就会产生一种畏惧、厌烦的心理,不知该如何写。
英国学者托尼·博赞在20世纪70年代发明了新型思维方法——思维导图。运用这一图式引导学生写作,与新课标中“语文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的理念不谋而合。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画出属于自己的最完美的写作构思,然后进行加工、修改,再按图索骥地进行写作。这样就能使写作过程变得轻松、有趣,也能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心。那么,如何运用思维导图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
一、帮助学生正确审题
当下,有的学生好不容易写出几百字的习作后,才发现写跑题、离题了,这样的“惨剧”屡见不鲜。然而,怎样才能更好地杜绝这一现象呢?这需要借助“他山之石”——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正确审题并写好作文。思维导图是一种可视化工具,它是由一个中心引出很多的分支,这个中心是思维的出发点,也是学生习作的主题。学生在审题中,如果能准确把握习作的要求,提炼出关键词,确立好自己的习作主题,定下一个个性化的题目,接下来就能围绕主题,边思考自己将要写的内容,边画图构思自己的文章,进行布局谋篇。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可以直观地通过思维导图发现学生在审题、选材、构思等方面的问题,及时地给予引导和点拨,这既能杜绝跑题、离题等“悲剧”的发生,也能给予学生审题方法或者内容上的肯定,大大地增强学生写作的信心。
二、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孩子是天生的画家,他们常常会用自己独特的画图来传情达意。当孩子没有受到过多的思想束缚时,他们的理解、想象、创造能力往往超乎我们的想象。
学生在画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会调动起全脑的活动,把自己心中的所思、所想有序地记在图中。他们思考着如何写、写什么,在没有桎梏,没有约束的情况下,他们会放松自己,完全沉浸在其中,表达的兴趣也随之被唤醒。此过程中,学生每一个想法,每一点真情,每一种写法,都能随心所欲地记錄在自己的导图中。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不断地画上一个个分支、图标,手脑并用,按照内心的引导,发挥着想象,一些珍贵的、转瞬即逝的灵感也会应运而生,学生再及时地捕捉并把信息在大脑中进行再创造、再整合,他们创造的潜能就会发挥到极致。完成了一幅导图,思维也经历了一次奇妙的旅程,写作兴趣这颗种子也就不动声色地在学生内心深处埋下了。最后,学生下笔写作,按图索骥,便可以轻松地完成写作任务。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学生能够运用这种可视化的思维工具,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把自己的无限潜能通过一张小小的导图呈现出来,写作就会变得有方法可循,就会变得轻松而简单多了。
三、放飞想象。激发创新思维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运用思维导图引领写作能够很好地放飞想象,激发创新思维。作文中充满了想象和创新思维元素,就会异彩纷呈,充满生机。
一张导图,胜过千言万语。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写作构思,使学生进入“全脑”思考模式,能够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创造能力。凭借导图的指引,学生能很好地回忆自己的构思和写作灵感,此过程中往往会进发出新的思维火花。比如,在一次写活动场面的习作中,写到最热闹、最激烈的场面时,怎样把场面描写得生动传神,让读者身临其境呢?如何加入人物的细节描写、修辞手法,如何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呢?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就可以抓住一闪而过的写作灵感,及时记录下这思维的火花。
如果在此过程中,教师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加以鼓励,学生的创造潜能就会被大大地激发出来,这对学生今后的写作将有很大的帮助。
四、方法迁移。活学活用
小学阶段,学生仍以具体思维为主,思维缺乏系统性。但是通过动手绘制思维导图,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自己画出“外在”可视导图,从而“内化”为结构化思维的模型,通过直观指引,就能习得写作框架。
通过思维导图,可以促进学生的阅读积累,帮助学生打开眼界,增长见识,丰富写作素材,学习写作技巧。以读导写,以图导写,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用导图呈现出阅读理解过程,不但可以辅助他们在阅读中想象画面,还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分析,领悟作品的内容,汲取作品的精髓,也能使他们直观了解作者的写作构思,感受作者的语言表达、行文结构,习得作者反映情感或揭示主题的方法等,从而潜移默化地习得写作技巧。学生坚持多读多写,文章读多了,根据阅读理解画出的导图也多了,学生的思路被调动起来,自然而然地就会对文章结构、布局谋篇的技巧和表达的方法等有所感悟,就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习得写作的方法。以图导读,以图导写,活学活用,使得学生在习作时文思泉涌,笔下生辉。
比如,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作者运用“一波三折”的写法,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回旋推进,扣人心弦。学生通过阅读文本,习得了作者的写作方法,并绘制出自己的阅读思维导图。
运用这种从阅读中习得的方法,按照事情发展的跌宕起伏规律,以“开始一发展一高潮一结局”的顺序,以“我是一个购物袋”为题目,进行一次想象作文。学生以心情的变化为线索,大胆想象,巧设曲折的情节,绘制出“一波三折”的思维导图(如下图)。然后,学生再根据自己的导图,按图索骥,文章也会写得酣畅淋漓。
思维导图引发了学生的思考,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减轻了写作的难度,激活了学生创作的灵感,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也充分激发了他们心灵深处的智慧,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写作是一次奇妙的快乐旅程,这样的教学实践值得推广。
(责编: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