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 燕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无锡 214122)
近年来,各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对公有房需求量也不断增大,高校公用房是保障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物质保障。但高校公用房现有数量和高校公用房需求量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主要原因是高校公用房资源分配机制不健全,公用房使用效率不高。
高校公用房绩效管理水平是衡量学校办学效益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笔者走访调研江苏省内部分高校收集了一些各校公用房管理的资料。见表1
表1
就目前省内高校大部分高校对教学和科研用房制定了实施细则,有的学校还对后勤、产业、商业用房制订了定额。许多学校都开展了公用房绩效管理的探索,但由于原有的公用房分配格局难以打破,分配容易,收回难的局面还很普遍。在高校公用房管理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1、公用房资源“绝对”不够用
高校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规模迅猛扩张,上世纪90 年代全国高等教育在校人数290.64 万人,到2009 年全国在校大学生已经2000 万人。校内各个院系对公用房需要不断增长,校内公用房相对短缺。不少高校公用房分布比较散,一个学院可能分布在几个校区,同一幢楼可能既有实验室,又有会议室,使用结构不合理。高校存在教学科研用房不足,房产分配不科学,房产数量的增加跟不上房产的需要,公用房缺少统一规划,布局不合理。有限公用房资源使用结构又不合理,使得公用房管理更加困难,一定程度制约了高校的快速发展。
2、公用房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
高校公用房管理体系还不够健全,公用房资源分配依靠行政手段,缺少科学的分配标准,存在资源分配不科学、不公平、分配容易、收回难等问题。公用房管理制度不健全,校内二级部门从部门利益出发,形成公用房使用效率不高、管理混乱的问题。
3、公用房分配不均,调配困难
高校公用房一般由学校房产管理部门代表学校管理和分配。学校二级部门提出申请,房产管理部门无偿分配给各个二级部门长久使用或者学校统建统分,缺乏公用房动态管理体系。学校二级部门都有多吃多占的心理,而且把公用房当做自己部门的,二级部门争资源、争房产,使用单位之间调配困难,公用房有效流动很难。部门公用房使用效率底下,有的二级学院设置多功能厅、实验室一学期只用几次,有的公用房长期闲置堆满废旧物质,造成公用房资源浪费,而有的实验室因为场地原因许多实验设备没有地方安装,实验课许多安排再周六日来解决实验场地不够的问题。影响了高校教学、科研等中心工作的顺利开展。由于公用房分配标准不一,缺乏高校公用房的建设、分配、使用、维护等全周期管理模式,导致管理不科学。
4、公用房管理缺乏信息化管理
部分高校公用房管理还采用“手工管理”,没有运用信息化管理系统。高校公用房资源不断增加,数据量不断增大,手工管理限制了对高校公用房信息统计的正确性和完整性。高校公用房统计数据不准确、不能客观、不能动态反映公用房的资源情况。有些高校虽然使用信息化管理,但不能具体反映公用房的使用情况,也难以适应新形势下高校公用房管理需要。
1、各类型用房定额测算
(1)、教学、实验公用房定额测算方法
各个教学单位使用公有房产用于教学、科研的,我们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定额标准。教学实验用房根据调研走访设置合理调整系数,工科类实验、实训用房(机械工程、数控、化学、力学等)调整系数1.6;理科类实验、实训用房(电子信息、计算机、通信工程等)调整系数1.4;文科类专业(经济管理、外语、会计、人文等)调整系数0.8。
定额面积=(公共基础课及实验学生数时数+专业基础课及实验学生时数+专业课及实验学生时数)*4 平方米*调整系数
(2)科研用房定额测算方法
定额面积=基础面积(150-200)平方米+(纵向科研经费+横向科研经费*75%)*调整系数
根据调研科研调整系数文科2 平方米/万元,理工科1平方米/万元
(3)行政办公用房
依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的通知》结合学校所在地规定制定定额。调研单位定额见表2
(4)特殊用房
为了调动广大师生的教学、科研积极性,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增加用房定额。比如学校重点专业、技能大赛重点实验室、大师工作室、博士团队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定额用房数量。
表2
2、超额收费计算模式
高校公用房绩效管理模式的核心是“定额分配,有偿使用”,对于定额内的公有房各个二级学院可以无偿使用,保障教学、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对于超额使用部分,按照一定标准收费使用,二级部门根据实际需要可以退回超额部分房产,建立公用房循环高效使用模式。
经过笔者调研江苏省内多所高校,认为采取阶梯超额收费比较合适。超出使用面积占定额面积百分之二十以内的按200 元/年m2;超出定额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四十的部分,按照350 元/年m2 进行收费;超出百分之四十的部分按照800 元350 元/年m2 收费。收费额=(实际使用面积-定额用房面积)*阶梯单位面积使用费。
超额使用费可以直接从二级学院的自主分配经费中扣除比如发展基金、福利基金等,充分调动二级学院的积极性。
1、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江苏某高校位于美丽的太湖畔,占地面积1165 亩,建筑面积32 万平方米,其中教学用房150780 平方米(实验实训用房122406 平方米;教室28374 平方米);行政办公用房5495 平方米;后勤服务用房141125 平方米。
2、学校教学公用房定额配置规划
定额方案依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的通知》、《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确定学校公用房定额标准。
(1)教学用房定额标准
依据国家定额标准,教师教研办公用房9 m2/人,教研室最小面积低于36 m2配置。教学研讨用房按照省级教学团队20 m2配置,省级以下按照15 m2配置。
(2)实验、实训室用房定额标准
实验、实训室用房按照每生4 m2的标准配置,其中重点学科、实验、实训室按照每生6 m2的标准配置。对于引进人才工作实验室按照如下表格配置(表3):
表3
二级部门如果因为教学、科研工作或项目需要超出额定使用公用房屋的,二级部门报学校房产管理部门,经论证通过后实行有偿使用,有偿使用费用根据当地房产租赁价格测算为10 元/m2/月。
3、绩效评价基本配置测算过程:
本次模拟研究我们选取三个二级学院作为样本进行分析
(1)排序矩阵选取
根据专家研究方向、理论水平、从业经历等选取与本课题相关领域专家5 人,其中校内3 人,校外2 人进行评价,得到专家评分表,如表4 所示:
表4
评价后进行分析评价,计算评价权重,产生权重A
(2)范围评价的过程:
高校公用房绩效评价过程中,评价等级为优、良、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评价组抽取学校二级学院、教学处、科研处、国资处、学工处等部门负责相关工作同志,对评价指标进行评价,产生隶属度B 表5 所示:
表5
(3)综合评价过程:
案例通过综合评价结果G=A×B,就算得到综合评价的向量指标
我们选取某二级学院评价结果向量 W=(0.36,0.21,0.26,0..17),本案例评价集定为:优:90 分;良80分;合格60 分;不合格50 分。则该二级学院分值F1=0.36*90+0.21*80+0.26*60+0.17*50=73.3;其他二个二级学院F2=87.21,F3=62.41。将上述数据进行权重分析得到权重值0.36,0.34,0.3
(4)绩效优化分配:
学校教学用房面积:1.5078 万平方米,本案例中三个二级学院,经过上述分析绩效优化分配公用房面积:A1=1.5078*0.36=0.5428 万平方米;A2=1.5078*0.34=0.5126 万平方米;A3=1.5078*0.3=0.4523 万平方米。经过绩效分配学校公用教学用房已经分配到二级学院,二级学院可以根据绩效考核标准对公用房资源进行二次分配。
笔者选取江苏某高校的教学用房进行具体案例分析模拟,以教学用房实际功能为要素进行定量分析,对高校公用房通过绩效管理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有一定意义。当然,还有许多不完善和不科学的方面,有待于在实践中进一步优化完善。
公用房是高校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所以具有有限性、公益性、经济性的特征。解决好高校公用房供需矛盾,优化和提高公用房使用效率是本课题研究的目的。笔者通过近一年的调研、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笔者通过对江苏省高校走访、调研,发现高校公用房不仅有保障学校教学、科研的功能,还有经济效益。高校公用房配置要考虑经济配置因素。
2、高校要将房产机构进行整合、职能调整,将高校房产管理部门建设成为具有政策建议、行政参与和政策执行的机构,对高校公用房进行动态管理,分类管理,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3、建立高校房产管理信息化平台,将高校公用房信息通过计算机管理,通过计算机可以计算出定额使用面积,为高校公用房绩效管理奠定基础,并通过网络公开高校公用房使用情况接受师生监督。
4、高校公用房资源优化配置方案要分类制定,涉及教学用房、行政办公用房、后勤保障用房、经营性用房等多类别。通过本文案例分析结果表明绩效考核管理的公用房体系具有可行性和合理性,可以实现公用房的资源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合理配置,有偿使用”是高校公用房发展的方向。
高校公用房绩效管理的研究还缺少一定实践研究,主观研究比较多,研究的层次还不高,在探索阶段,在继续优化配置研究方面还缺乏深度,笔者只对教学、行政办公用房做了一些研究,研究范围比较狭窄,还要进一步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