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校体育运动技能评价标准建立的可行性研究

2020-04-02 09:27丁剑翘郝光安冯青山
关键词:运动量问卷运动员

丁剑翘,郝光安,王 海,冯青山,李 茂

(1.山西大同大学体育学院,山西大同037009;2.北京大学,北京100871)

我国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 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2〕53 号),强调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和运动技能的提高是国家战略发展的重中之重,要求学生在校期间掌握1~2 项运动技能,并作为终生体育的活动内容。但从实际了解的情况来看,并未达到目标。当前我国学校体育中体质下降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增强学生体质指标的唯一途径就是促进学生体育行为的最广泛性发生,运动技能提高是改善学生体质的基础,本研究从实证的角度论证了当前建立运动技能等级标准的必要性,让我国学校体育政策实实在在的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 对象

按照社会调查中整群抽样方法分别选取全国华东、华南、华中、华北、西北、西南、东北7 个地区的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67所大中小学的3 500 名学生进行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 500 份,回收3 213 份,回收率为91.8 %;有效问卷3 128份,有效率89.4 %;大学男生1 090 份,女生668份;中学男生595 份,女生488 份;小学男生199份,女生178)。

2 方法

通过前期访谈和文献研究,编订了《学生调查问卷》,向全国从事体育教学研究的10位教育专家发放了效度问卷,有效度达到了问卷调查的标准,且对问卷中的无效问题进行了筛选和删除,最终确定了本研究的问卷。在河北实验基地分别选择大学、中学、小学生各50名,对问卷进行了第一次测试,间隔两周后进行了第二次测试,重测信度Pearson’s相关系数分别是大学0.706,中学0.886,小学0.867,两次测量结果具有一致性。

3 结果与分析

3.1 学生对教育部“2+1”项目的认知

国办发〔2012〕53号文件,提出每个学生至少学会2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俗称为“2+1项目”)。本课题经调查了解认知情况:大学男生占28.1%、女生占24.3%;中学男生占34.5%、女生占29.5%;小学男生占35.7%、女生占35.4%。

由此可见,我国学生对“2+1 项目”内容了解情况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呈弱化的趋势。通过访谈调查发现,产生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和学校体育的强化作用直接相关。小学和中学是运动技能学习的主要阶段,体育课的主要内容是运动技能的学习,而且在中小学除了体育课外,在课外体育活动中,运动技能的学习也是主要内容,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家庭越来越注重孩子个性化发展,运动技能也成为了发展学生个性的一个重要途径,所以在当下的中小学阶段,对“2+1 项目”的认知程度较高。大学阶段,体育活动行为逐渐摆脱了学校和家长的监督和强制,进入到了自我认知和自我选择的阶段,由于大学阶段学生运动学习的主动性普遍呈下降的趋势[1],所以对“2+1 项目”的认知程度也表现较弱。

3.2 学生对《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的认知

《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及有关法律法规,为鼓励运动员刻苦训练,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规范运动员技术等级,由国家体育总局制定的管理办法。运动等级的划分主要是依据运动技能的成绩水平来划分,涵盖了各个年龄段的运动员,许多学校体育中的优秀运动人才也被纳入其中,也成为了当前学校体育中评价运动技能等级的唯一标准。

图1 学生对《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的认知

由图1 知,中学优于大学和小学,男生普遍优于女生,但总体比例都不高。访谈调查发现,中学生的认知水平高,主要源于中学生运动技术等级达标与升学考试、单招、特招等与直接挂钩。但是,从总体比例来看,我国学生对《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认知程度并不高,主要原因是这一标准的适用范围具有很大的局限性[2],主要适用于学校体育中的运动技能水平较高的优秀运动员,对大多数普通学生并不适合。

3.3 学生体育行为的运动项目特征

尽管《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在学校体育中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但其是当前学校体育中唯一的运动技能等级标准。虽然有很多学生达不到最低标准,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了解标准,有参与其中的愿望。

图2 学生参与运动项目情况

图3 学生参与运动技能的主观意愿

由图2 和图3 知,田径、游泳、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健美操、跆拳道、武术等10个运动项目在学校体育中具有很高的认知和接受度,这一调查结果和这些项目在大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广泛开展直接相关。

3.4 体育学科与艺术学科标准的比较

业余钢琴级别考级,是指由文化部和中国音乐协对社会上音乐爱好者设立的考级制度,包括1~10个层次,这种考级制度俗称“钢琴10级”,能够通过考试的学生,就会颁发相应级别的证书,考级通过者代表他具有了一定的钢琴技能基础[3]。钢琴从弹奏的角度也可以视为一种运动技能,和各类体育技能具有相似性,通过和“钢琴10级”类比,了解运动技能分级的必要性。由图4知,大部分学生认为在学校体育中制定适合普通学生运动技能发展的分级标准是有必要的。

图4 运动技能等级标准认可度

3.5 学生的运动观念

运动观念是人们对运动的主观与客观认识系统化的集合体[4]。本课题设定了13 个运动常识题目,通过积分累加的方式来考察学生的运动观念。根据得分多少分为三个等级:①18~26 分,表明对运动有较好的认识,运动观念正确;②10~16分,表明对运动的认识较一般,存在错误的认识;③≤8分,表明对运动的认识较为模糊,运动盲目。由图5知,在被调查的3 128份有效问卷中,我国学生运动观念得分≤8分占较大比例(47.1%),说明我国学生运动观念水平较低,对一些运动常识问题缺乏基本认识,例如“冬天参加体育锻炼会得关节炎吗?”这一问题,在访谈调查中,有56 %的学生的回答“是”,运动知识的缺乏,这种现象很令人堪忧。

图5 学生运动观念

3.6 学生体育运动量

运动量,指人体在体育活动中所承受的生理、心理负荷量以及消耗的热量,由完成练习的运动强度与持续时间,以及动作的准确性和运动项目特点等因素来决定运动量的大小[5]。体育运动能否产生积极的效果和合理的运动量的设定有很大相关,锻炼时应该根据锻炼者自身情况保持适宜运动量,才能收到好的锻炼效果[6]。运动量过小,起不到锻炼的目的和效果;反之运动量过大,超出人身体所能承受的能力,对身体健康不利。本课题设定了3个题目,通过积分累加的方式来考察学生的运动量的大小。根据得分多少分为三个等级:①8~9 分,表明健康状况很好,可以参加大强度的锻炼项目;②5~7 分,表明健康状况一般,可以参加一般强度的锻炼项目,锻炼应加长距离并逐渐提高速度;③≤4分,表明健康状况很一般,应坚持锻炼,选择一些轻松的锻炼方式。由图6知,我国学生参加一般运动量锻炼的较多(57.8%),这也说明我国大多数学生的运动量属于一般水平。

图6 学生运动量

4 结论

(1)我国学生对运动技能政策层面的认知度偏低,对运动技能的综合认知有待于提高,意识层面的干预对运动技能的培养有重要的作用。

(2)学生有强烈提高运动技能的愿望,其行为倾向和目前学校开展的运动项目有一致性,运动技能的行为特征的主观愿望是和学校给予学生的软环境直接相关。

(3)评价标准对学生运动技能水平的评测,在学校体育中其存在是非常有价值的。

(4)学生认知方面的问题和学生运动技能的水平低下直接相关。

猜你喜欢
运动量问卷运动员
大树的日常
运动量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每天基本运动量:走4000步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运动员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怎样掌握最佳运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