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之”字用法及维译浅析

2020-04-01 19:21谭洁
青年文学家 2020年35期
关键词:领属代指罗贯中

摘  要:本文主要对1973年罗贯中版《三国演义》中“之”字进行分类探讨,按照词性将“之”字分为助词和代词两类,并探讨其维译情况,为少数民族理解“之”字具体含义提供帮助。

关键词:“之”字;维译

作者简介:谭洁(1996.7-),女,汉,四川省营山县人,喀什大学中国语言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35-0-02

一、引言

“之”字使用频率很高,最早从语法角度对“之”字进行研究的是马建忠的《马氏文通》,他认为可以把“之”字作代词、动词、介词使用,后有众多学者对“之”字的用法展开深入探讨,主要将“之”字用作代词、动词和助词。本文主要对《三国演义》中“之”字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对比分析法,对翻译情况进行总结归纳,对《三国演义》中“之”字维译情况进行分析。

二、《三国演义》中“之”字使用情况

据统计,《三国演义》中“之”字一共出现7841次,发现《三国演义》中的“之”字主要用作代词和助词,并没有涉及到动词的用法,且作代词时的用法显然少于作作动词时,也由此说明了元末明初时助词的发展趋向已经非常明显了,以至于发展为“的”用“之”代替也成为现代汉语中常用助词。

《三国演义》中“之”用作代词时,通常情况下放在动词后面,充当人称代词时,可代人,也可代事物;可表单数,也可表复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他、她、它”、“他们、她们、它们”。“之”字作助词时,通常放在句中,多数是表示领属和修饰关系,即为现代汉语的“的”,部分是起到调节结构和调节音节的作用,如;

例1、时有宦官曹节等弄权,窦武、陈蕃谋诛之。(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回)

例2、唤角至一洞中,以天书三卷授之,曰:“此名《太平要术》,汝得之,当代天宣化,普救世人”。(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回)

例3、于是袁绍、曹操各选精兵五百,命袁绍之弟袁术领之。(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回)

例4、吾仗义讨贼,何反之有?”(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07回)

例5、懿见之大喜,乃谓众将曰:“五日之后,星落处必斩公孙渊矣。(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06回)

例1中“之”字代指人,指“宦官曹节等指多个人;例2中“之”中的“之”指物,指“《太平要术》”。例3中的“之”字表示领属关系,例4中的“之”字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主要起强调宾语的作用;例5中的“之”字放在表示时间短语中没有具体的意义,只是为了调节语气。

三、《三国演义》“之”字的维译

(一)作代词时的翻译

“之”字在作代词时,通常放在句末,主要用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指人,也可以代指事或物,所代指的对象不同,那么其翻译也不尽相同。

1、代指人時的翻译

“之”在代指人时,是第三人称的代替词,即“他、她、它”、“他们、她们、它们”,如﹕

例1、今日可乘势尽诛之。(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回)

biz mu?u purs?ttin pajdilinip ularni qaldurmaj joqitiwet?jli ! - d?p m?slih?t b?rdi.

例2、玄德曰:“备愿往救之。”(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回)

lju bej : peqir berip qunquzu?ni χalajm?n.

例1中“之”字指代人,表示复数,翻译为“ular”;例2中也代指人,但在译文中并没有具体的词语指代,所指代对象在前文中出现过,如翻译出来,就会显得非常累赘。从以上例句中可以看出,“之”字放在动词在代指人时,主要看前后文内容,分析其“之”字具体指代为何人,所代指的人是单数还是复数,表示单数时,译为“u ”,表示复数时,译为“ular”,如所代指对象在前文出现过,有明确的指代对象,也可以直接省略。

2、代指事时的翻译

“之”字在代指事时,所代指的事为何事前文一定会作详细的说明和描述,具体翻译情况如下:

例1、卓沈吟良久曰:“汝言亦是,我当思之。”(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回)

- s?zi?iz to?ra , m?n ojlap baqaj , - dedi du? ?u χeli uzun ojlap .

例2、此范蠡献西施之计,何不速为之?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4回)

bu f?n lini? ?i ?ini sow?a qili? p?ntig? oχ?a? p?t bolatti , nemi?qa bu i?ni patraq i?ra qilmajdila ?

例1“之”字表示一件事,在前文中已经具体阐述为何事,所以在译文中没有体现;例2中“之”在译文中直接翻译为“bu i?”。可见,“之”字在代指事时,翻译过程中并没有具体详细的再将所指代为何事在阐述一遍,而是直接省略或译为“bu i?”。

3、代指物时的翻译

“之”在代指物时,前文对出现所代指对象进行简单的描述,如﹕

例1、其家之东南,有一大桑树,高五丈余,遥望之,童童如车盖。(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回)

?jini? kyn?iqi? t?w?n t?ripid? bir typ b?? ?a? kelidi?an jo?an y?m? d?riχi bar idi,jiraqtin qarisa bu d?r?χ ?ah harwisini? ystidiki sajiw?nd?k dypdygil?k k?ryn?tti.

例2、爽接表拆封,令近臣读之。(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07回)

saw ?ua? m?lumatni elip lipapini jirtip ,jenidiki w?zirg? oqu?ni bujrudi .

例1中“之”字代指“桑树”,翻译为“bu d?r?χ;例2中“之”字代指“表”因为前文中已经提到,翻译中就没有体现。所以,“之”字在代指物时,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如果前文出现过所指代的对象,可以将所指代物直接省略,二是将指代对象直接具体的翻译出来。

(二)作助词时的翻译

《三国演义》中“之”字作助词时,多数用作结构助词,用作定语的标志,表示领属、约束或改善等关系,将其翻译成“的”,还有一部分时调节结构和调节音节的作用。

1、作定语标志时的翻译

“之”字放在名词前面表示领属、修饰的关系时,主要是“的”的意思,如﹕

例1、于是袁绍、曹操各选精兵五百,命袁绍之弟袁术领之。(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回)

ju?n ?aw bil?n saw saw χil l??k?rl?rdin 500ni tallap , ju?n ?awni? inisi ju?n ?uni? ba?lap me?i?i?a tap?urdi .

例2、彼今得汉中,以为莫大之功。(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7回)

u hazir χ?n?u?ni elip , qaltis zor t?hp? jarattim d?p biliwatidu.

例1中“之”字表示领属关系,翻译时直接译为“ju?n ?awni? inisi”;例2在翻译时直接用形容词“zor”表示“莫大的”;因此,“之”字在表示领属的时,主要译为“ni?”;由此可见,在表示修饰关系时,其定语有相应的形容词可直接表达出原意,那么可以直接翻译成该词语,如没有,则需仔细领悟原文含义,用相应的动词+过去式形动词或将来式形动词表示“的”的用法进行翻译。

2、调节结构时的翻译

当“之”字用作宾语前置的标志和放于主谓之间时主要是为了改善句子结构,如:

例1、爽叱曰:“兵权在吾手中,何惧之有!”。(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06回)

l??kirij hoquq meni? qo lumda , nemidin qorqu? !  dedi saw ?ua? .

例2、子瑜曰:弟已事玄德,义无二心;弟之不留,猶瑾之不往。(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2回)

?uge ?in ma?a : inim hazir lju bej?a χizm?t qiliwatidu , m?rdlik jolida ala k??yllyk qilmajdu.

例1中“之”字主要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主要起提宾的作用;例2中的“之”字放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所以都不用翻译出来。

3、调节音节时的翻译

“之”字放在表示空间、时间的短语中时,主要是起到调节音节的作用,如:

例1、正攻打之间,忽然背后喊声大震。(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2回)

ular ??h?rg? rasa tegi? qiliwatqanda , ularni? arqa t?ripidin birdinla qattiq syr?n - ?uqan k?tyrylyp k?tti .

例2、忽望见远远山冈之上,有一古庙。(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9回)

birdinla jiraqtiki ta? t?pisid? bir q?dimij butχanini k?rdi.

例1中“之”字放在表示时间的短语中,例2中“之”字放在表示空间的短语中,主要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没有任何实意,可以不译。所以“之”字在用作助词时的翻译,只有在作定语标志时,才会具体翻译出来,用作调节结构和调节音节时不用翻译。

四、结论

出于“之”字的用法复杂多变,但主要是虚词的用法,没有实际的意义,所以在翻译时,需根据原文上下文意思,了解原文所表达的内容,准确判断“之”字在原文中的具体用法,了解“之”字翻译成维吾尔语的翻译方法和翻译形式,尽可能的把原文的内容恰当的表达出来。

参考文献:

[1]易国杰,黎千驹.古代汉语(第二版)上[M].北京:高等出版社,2011:96-98.

[2]窦君合.“之”字用法小结[J].甘肃迭部县初级中学,2012.

[3]马建忠.马氏文通[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4]罗贯中.三国演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12月.

[5]阿吉·牙乎甫、司马义·伊布拉音译.《y? padii?ahliq h?qqid?  qiss?》[M].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4月.

猜你喜欢
领属代指罗贯中
三国演义(六)捉放曹
三国演义(二)乱世出英雄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for cerebral palsy-induced speech impairment: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四部类型理论下的达斡尔语第三人称领属成分语法化研究*
器官妙喻
新语
中原官话中“俺”的特殊语义分布及代指用法
湘语衡山方言领属结构研究
领属范畴研究综述
聪明的罗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