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2020-04-01 15:08贾迅杨旭娇
教育与职业(下) 2020年1期
关键词: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高职

贾迅 杨旭娇

[摘要]随着网络和新媒体的发展,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全面进入“微时代”。文章指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思政理论课教学效果不理想、教育载体缺乏创新、工作平台不够完善、教师团队合力不足、文化环境比较复杂五方面问题,進而提出构建“微课程”“微载体”“微平台”“微团队”“微环境”五微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关键词]微时代;高职;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已经逐步进入“微时代”。 微时代的“微”不是微小,而是以微信、微博、微视频等为代表的信息接收方式和沟通交流方式的全新变化。

一、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全面进入“微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2018年4月,《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指出,要顺应新时代的要求,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因此,在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全面进入“微时代”,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二、当前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不理想。第一,课程资源欠佳。高职学生在学习能力、思维方式、知识储备、课堂行为等方面有所欠缺,更需要形象化的视频、图片、动画等辅助课程资源,从而实现更好的认知效果。与专业课程相比,高职院校思政课的信息化元素较少,加之课程理论性较强,难以构建与学生深入互动的课程资源平台,尤其欠缺具有校本特色和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

第二,教学理念落伍。当今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与他人交往过程中,对微信、微博、QQ、微视频的应用即虚拟交往多于线下交往。与实体课堂相比,学生更喜欢网络教学,也习惯于运用网络进行学习。虽然我国高职院校思政课堂的教师“独角戏”现象已经有所改善,但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陈旧,在教学中不能充分利用高职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

第三,教学模式固化。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课堂已经全面引入多媒体教学,但实际使用水平参差不齐,普遍存在教学模式固化现象,部分教师只是将课本内容复制到PPT上,按照PPT的内容给学生充当解说员,教学内容缺乏新意,课堂缺乏吸引力,以致学生兴趣不高,难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第四,教育内容脱节。在微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是信息的接收者和传播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已经没有严格的界限,二者没有绝对意义上的施教者和受教者的区分。如果课堂上教师仍然滔滔不绝,以自我为中心,仅依靠教学经验来掌控课堂全局,将难以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此外,我国高职思政教育课程理论性较强,教师讲授的内容学生不一定感兴趣,学生接收的信息有些教师未必知道或者滞后,二者之间也会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第五,教育方法单一。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思政课堂主要采用大班制授课方式,学生基数大,教师无法与每位学生进行良性互动。课堂以讲授法为主,主要通过课堂讲解、阅读书籍报刊、师生座谈、日常报告会等方式进行,虽然也有慕课等信息化教学平台的辅助,但收效不佳,难以有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教育载体缺乏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在日常生活中,新媒体新技术对高职学生的影响力已经逐步显现出来,无论是学习、生活、交友,还是校内或校外,微视频、微信、微博、QQ已经与他们形影相随,成为其获取、捕捉、发布信息,与教师沟通交流互动的主要方式。当前,我国部分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还是以传统的谈话、开会、理论教育等为主要教育载体,教育载体相对滞后。即使部分高职院校已经运用互联网等现代载体开展工作,但是以日常管理的各类通知文件为主,缺乏与大学生的情感互动,难以深入学生内心。

3.工作平台不够完善。微媒体具有信息海量、传播迅速、沟通自由等优势,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但同时也充斥着一些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声音和负面新闻,学生难以理智判断各类复杂信息,思政网络平台必须对高职学生的价值观进行有效引导。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网络平台存在缺乏舆情监测、监控力度不够等问题,对学生的网络动态不敏感、掌握不及时;还有部分高职院校的网络平台没有充分发挥沟通和疏导功能,导致思政教育的辐射范围和影响力受到局限。

4.教师团队合力不足。我国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主要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不够、投入不足。长期以来,专业教师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思政教师主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缺乏有效的沟通,难以形成合力,在贯彻“课程思政”理念方面没有行之有效的探索。

5.文化环境比较复杂。当今社会文化环境较为复杂,网络文化环境更是参差不齐,网民的网络素养普遍落后于网络发展。网络文化环境具有复杂的动态性和隐蔽的多样性,学生接受、传递、分享信息的来源五花八门、质量优省难辩、观点鱼目混珠,导致整体思政教育环境愈加复杂。学生不受时空限制获取的各类信息就像一把双刃剑,给思政教育带来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因此,着重提升高职学生的网络素养尤为重要。

三、构建“五微一体”的思政教育工作新模式

从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来看,高职院校应搭建教育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沟通桥梁,积极构建“微课程”“微载体”“微平台”“微团队”“微环境”五微一体的思政教育工作新模式,从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1.建设“微课程”。第一,整合课程资源。一方面,教师和学生可利用国内外各类平台取长补短整合资源,如中国大学慕课、爱课程等;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探索现场教学和实践育人的融合创新,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打通,如组织学生到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实地感受、并将其过程拍成“微视频”纳入“微课程”资源库,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学习、讨论和分享,实现“微课程”功能的最大化。

第二,采用“微语言”。所谓“微语言”,就是年轻人惯用的幽默、形象、直白的网络流行用语。“微语言”的娱乐性、原创性、流行性较强,其传播和更新速度很快。教师应学会“微语言”的表达习惯和方式,将其运用于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还可以开放教育空间,让学生在课堂或学习平台上采用微表情、微表演或者微视频、微语音等表达观点、交流思想。

第三,拓宽教学实施路径。教师要充分运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信息化手段来丰富教学形式,如引入MOOC、SPOC和VR等多种教学辅助手段。MOOC在线课程资源丰富,学习内容较多,但难以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和对学习体验的关注,而SPOC更适合体现地方特色和专业特点,教师可因地、因人施教,突出校本课程的优势。此外,MOOC难以实现师生现场互动,而利用VR技术则可以弥补这一缺陷,教师应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实现优势互补。

第四,延伸教材的价值含量。相关的人文知识是思政理论的意识形态性和政治性得以实现的有效载体。高职思政理论课不仅要增加相关的人文知识,满足学生多样化的求知欲,还要增强教材的亲和力,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中传递、吸收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融合“微载体”。第一,线下载体:结合学生专业特色、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打造品牌学生活动,主要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通过聚焦重大历史节点的主题活动、拍摄学校宣传微视频、走访各行业模范榜样人物、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形式,积极打造校园思政教育的物质载体。

第二,线上载体:利用各级各类网站、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各类学生工作QQ群、已获认证的学生网上社区等新媒体,开展网络思政公开课、网上心理健康咨询等活动,贴近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自我管理和教育。同时,还要加强对相关载体内容的审核,防止各种有害信息的传播,并运用技术和行政措施保障学生的言论自由。

第三,线上、线下载体融合:要充分认识线上活动与线下活动互融互通的重要性,避免线上载体和线下载体的割裂,在策划主题教育活动时,要充分利用线上、线下载体的优势特点。例如,把线上内容有选择地落地实施,或把线下活动内容延伸到线上载体,从而有效增加思政教育活动的影响长度和深度。

3.打造“微平台”。第一,平台内容要生动有趣。思政教育内容可通过移动终端的短音频、短视频或电子化的其他形式,如微信、微博、微视频等平台,发表对时事、公共事件的看法和观点等,教师通过这些平台可以及时了解舆情,以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正确引导和回应,从而促使教育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第二,加强微平台内涵建设。学生对学校、班级的公共主页或个人空间,尤其是教师、辅导员的自媒体关注度较高。教师要与学生充分交流,大到时政热点、社会公共事件、热门话题,小到学生身边的校园小事,并针对不同类别、不同领域开展话题讨论,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接收、筛选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坚定宣扬正能量的意识和行为,鼓励其反对负能量、揭露伪科学,从而实现言论的真正自由和网络信息准确性的平衡。

第三,注意微平台的后期维护。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开发了各类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但对平台的后期维护却各不相同。平台代表学校面向学生,如果不能做精做强,就难以发挥微平台的影响力,甚至沦为“僵尸平台”,起到负面作用。

4.建设“微团队”。在微时代背景下,教师不仅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还要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熟练运用新媒体进行教育活动。高职院校要坚决贯彻“课程思政”理念,将思政教师和专业教师有效融合,有效提升思政教育效果。第一,打造专业运营团队。专业运营团队对微媒体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各级领导、思政教师、学工干部、辅导员以及优秀学生都可以参与其中,并进行合理分工,充分发挥各主体的主观能动性。高职院校还要加强思政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建设和能力建设,使其具备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过硬的网络信息技术。

第二,配套建设和工作监督。高职院校要为思政教育提供必要的条件,加强教师的培训和指导。一是思政教师要完善知识结构,扩大知识面,不断拓宽理论视野,积累知识财富;二是专业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理论素养;三是加强对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监督和行为考核,高度关注学生的体验,做好信息反馈工作。

第三,制度保障是关键。只有制定了促进教师主动学习、思考和参与的长效机制,广大教师才能免除后顾之忧,大胆地投入和创新工作,团队才能更有活力和凝聚力。在“五微”中,人是核心,团队是基础,制度保障是关键因素之一。

5.营造“微环境”。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重要的无形资产,也是衡量其软实力的重要指标,不仅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也对学生的道德要求、思想观念、价值导向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对提升思政教育接受度和认同度具有指导意义。第一,高度重视,积极营造。高职院校要遵从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组织和开展学生喜闻乐见、影响深远、教育意义重大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展和创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使学生在浓郁的校园文化环境中健康成长。

第二,共享资源,提升素质。在微时代背景下,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在同一话题下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通过资源共享获得更丰富的信息,进而实现更优化的思政教育效果。高职院校要注重提升教师和学生的网络素养,构建网络思政新格局,从而创建良好阵地和领域,重塑思政话语权。

第三,主动引导,加强辅导。思政教育工作者要主動引导学生营造健康阳光的文化氛围,果断清除不良信息,对学生中具有影响力的“网络达人”要加强辅导,主动关心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发展,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积极帮助学生创建具有个性特色的“微环境”。

[参考文献]

[1]杨静.“微时代”背景下提升高校思政课有效性的路径研究[J].教育,2017(1):93.

[2]杨旭娇.微时代背景下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研究——以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建环学院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14):68-69.

[3]徐海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媒体话语的生成与传播[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73-77.

猜你喜欢
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高职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微时代语境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方法探析
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