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慧 曾绍玮
[摘要]终身学习时代,我国国家资历框架建设已经提上日程。文章通过对香港资历框架、广东终身学习资历框架、上海学分银行和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等区域典型实践的分析,总结了我国资历框架构建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而对我国国家资历框架构建的核心要素进行了分析,提炼出国家资历框架构建的要点。最后从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多元主体参与、建立终身学习平台、完善学分积累与认定标准等方面提出终身学习时代实施国家资历框架的建议。
[关键词]国家资历框架;资历等级体系;终身学习时代;学习成果认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7年的统计结果表明,已经有154个国家建立了资历框架。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未建成国家层面的终身学习资历框架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国家之间的深度交往。为了实现建立终身学习立交桥、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为学习者建立学习账号,完善学分累积的规则和制度,畅通终身学习的通道,制定统一的国家资历框架”,这意味着构建国家资历框架已经正式进入我国议事日程。《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推进资历框架建设,实现各级各类证书的互通互认,标志着我国国家资历框架从理论研究转向实践层面。
一、当前我国资历框架建设的区域典型实践分析
从国家层面来看,我国尚未建立完整的资历框架,但我国部分区域在资历框架建设上已经取得了较为成功的经验。我国最早进行资历框架建设的是香港特别行政区,从2008年至今已经开展了11年,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从内地资历框架建设实践来看,广东省于2017年颁布了资历框架,采用标准化手段进行资历认证;上海市及国家开放大学对学分银行进行了有益的实践,虽然没有建立完善的资历框架体系,但在学分的积累和互换方面积攒了很多有益的经验。
(一)香港资历框架:较为成熟的资历框架体系
香港资历框架被称为资历架构,为了统一名称进行论述,本文统称为资历框架。香港的资历框架从2002年开始筹备实施,2008年5月5日全面生效,资历框架正式推广实行。建立香港资历框架的目标是提升香港行政特区的人口素质。香港资历框架是分为7个等级的资历体系,涵盖学术、职业专才、持续教育及培训类别的资历。资历框架认可的资历是经过素质保证以及按照客观、明确的标准确定的级别。2012年10月,香港教育局局长宣布在资历框架下推出资历名衔计划及资历学分。香港资历名衔反映资历的性质及资历级别,资历学分则反映资历的学习量,并根据不同级别区分不同的资历。香港主要按照4个方面去描述每个级别应达到的标准,具体来看,这四个方面包括知识及智能,过程,自主性及问责性,沟通、资讯、通信科技及运算。香港资历框架打破了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界限,建立了统一的能力标准,搭建了各级各类资历之间衔接的桥梁。
香港的资历框架还包括资历学分以及学分积累和转移体系。资历学分代表了每个资历所需要的学习任务量,是一种“通用货币”,能帮助学习者明确获得该资历应付出的时间成本。香港资历框架明确规定一个资历学分等于10个学时,具体来说,其学时包括各种学习模式所耗费的时间,如上课、网上学习、实习、自修、考试等时数。香港的学分积累和转移遵循以下8项原则:进行学分转移时,要最大程度地减少学员的重复学习,并促进学员在不同领域、资历等级和类别之间的合理流动;相关培训机构建立的学分积累和转移制度应具有灵活性、合理性以及透明度;在进行学分转移时,要以学习所获得的最终成果为依据;过往的经历得到认可之后,学员所获得的学分与其他方式获得的学分有同等效力;学分转移不应该影响学员被院校录取的行为;学分积累与转移的整个过程应保持学术严谨性;在学分转移的过程中重视培训机构所发挥的作用;学分的积累与转移要建立在严格的素质保证机制之上。
香港的资历框架还建立了比较健全的运行体制和素质保证机制。香港资历框架由教育局进行规划,具体工作由资历框架秘书处执行,并形成行业协作机制,由行业咨询委员会负责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沟通工作。香港素质保证机构一共包括3个部门,分别为大学教资委质量保障局、学术及职业资历评审局、联校质素保障委员会。素质保证机制能够增加资历框架下的教育及培训机构所许可资历的公信力,确保所获得资历的素质水平。
(二)广东终身学习资历框架:具有标准化特征的地方资历框架
2017年3月,广东颁布了《广东终身教育资历框架等级标准》,这是国内第一个资历框架等级地方标准,促进了各级各类教育形式之间的顺畅衔接与相互沟通,使学分的积累、认证及转换有了依据,人们进行终身学习的通道得以拓展,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得以搭建。广东终身学习资历框架分为7个等级,从知识、技能和能力这三个方面详细描述了每个资历等级所应达到的标准。广东省在资历框架发布之后,首先启动了行业能力标准的试点工作,汽车业、机械制造业率先成为试点行业。其次,广东省积极开展学分的认定、积累和转换工作,为此建立了个人终身学习电子档案,已经存入了1256万个学习成果。为了推进资历框架的实施,广东省建立了完善的资历框架管理和运行机制,成立了由省直厅委、高校、教育管理机构共同组成的学分银行管理委员会,作为资历框架的决策机构。与此同时,广东省还设立了学分银行管理中心负责具体执行工作,并安排专项财政经费支持资历框架的实施。广东终身教育资历框架借鉴了国际先进经验,并具备很鲜明的区域特色和标准化的特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获得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教育研究机构、行业企业协会、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第三方评估机构的协助和支持。
(三)上海学分银行: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
2011年5月1日,《上海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正式实施,其中第十一条明确了建立学分银行的必要性,为学分银行的建设及日后的發展提供了必要的法律保障。建立学分银行能保证公民进行终身学习的权利,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也是适应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满足市民多样化学习要求的重要举措。上海学分银行的功能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终身教育学习成果的认证管理中心,具有帮助学习者认证各类学习成果、积累学习者终身学习成果的功能,并提供个人学习档案在线查询、学习者个人成绩证明等服务。二是终身教育学习成果转换服务平台,提供标准指导服务,明确学习成果认定转换规则和相关标准,提供学分认定的转换指导服务;提供信息公告服务,方便学习者申请学分转换,了解各教育机构的学分转换相关规则;提供成绩信息服务,个人学习档案成绩证明可以作为学分认定的依据;提供学分认定转换申请、审核和成绩存入等平台服务。
一般来看,学分转换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普通学历教育之间的学分转换。用已经通过认证的学分兑换高等教育机构内部的学分,方便学习者在高等教育机构继续进行学习。其次,通过职业培训所获得的学习成果或证书与普通学历教育学习成果进行学分互换,用职业培训获得的学习成果兑换普通学历教育的学分,以便增加学分积累,能更快地获得学历证书。最后,通过社区及老年教育所获得的学分可以累积在个人电子档案中,但不能转换为学历教育的学分。下面以社区教育及老年教育学分积累为例说明上海学分银行的学分积累过程。首先,社区教育及老年教育的课程依照学分银行的认证标准进行评价,认证标准的总分值为100分,其中课程设计部分占40分,教学实施占35分,教学效果占25分,评价合格(总分在60分以上)的课程准予进入学分银行社区教育、老年教育课程目录。学习者在相应的区县社区学院(含街镇社区学校)或市老年大学学习目录中的课程,其学分存入学分银行。其次,课程学分根据课时数来计算,16~31课时对应2学分,32~47课时对应4学分,48以上课时对应6学分。考评学分是学习者通过成果展示、技能操作、书面测试等形式的考评并符合学分银行条件,可获得1学分。最后,经过课程学习注册、课程学习出勤率70%以上、认真完成课程学习要求的学习者即可获得社区教育、老年教育课程学分,如参加课程考评并通过课程考评可获得考评学分。虽然上海学分银行取得了很多成绩,但缺乏一个完整的资历框架,仅建立了部分标准体系包括学历教育、职业教育、社区和老年教育的学分认定标准。
(四)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基于学习成果框架提供学习成果认证
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是面向社会开展学习成果积累、认证与转换服务的机构,以服务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为目标,为社会组织和学习者提供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及其他形式的学习成果积累、认证与转换及相关服务的平台。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建立的学习成果框架与资历框架本质上是相通的,具备资历框架的基本功能。学习成果框架分成10个等级,每个等级都有对应的评价指标(如下页图1所示)。
二、终身学习时代我国国家资历框架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顶层制度设计不完善,缺少国家层面的终身学习资历框架
香港和广东省的资历框架都是区域性的、面向地方的资历框架,上海和国家开放大学建设的学分银行更多是在学分积累、认证、转移方面有所贡献,资历框架并不完善。当前我国资历框架的区域典型实践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是面向一个地区或一个领域设计的资历框架体系。地区层面的资历框架是针对区域教育的发展情况设计的,很难应用于全国范围。国家资历框架的设计、建立、实施和推广的各个步骤都离不开法规政策的支持,当前我国资历框架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较为滞后。具体来看,我国关于国家资历框架的表述仅停留在教育发展的规划纲要和相关意见层面,尚未出台关于国家层面终身学习资历框架的法律文件。顶层制度设计不完善阻碍了国家终身学习资历框架的建设进程。因此,我国要构建国家层面的资历框架,亟须加强顶层制度设计,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二)终身学习资历框架的区域发展不平衡,普及推广存在困难
从当前我国终身学习资历框架的典型实践建设现状来看,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的资历框架建设实践远远滞后于东部发达地区。资历框架的区域发展之间呈现不平衡、不充分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全国各级各类学习成果的互通互认,导致资历框架的普及推广存在很大困难。除此之外,资历框架的普及推广遇到困难的原因还包括以下几点:首先,终身学习理念尚未深入人心,人们对终身学习不够重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各界对于终身学习的理解不够深入。大部分成年人学习时有一定的功利性,很多人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学历水平是为了获得更高的职位与薪资,真正为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内涵修养的学习者比例较少,从而很难将终身教育的理念贯彻落实下去。社会大众对资历框架的建设情况缺乏关注,普及推广存在很大的困难。其次,各类教育机构的教学重点仍在普通教育上,对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及非学历教育的关注度还有待提升,我国成人教育的发展水平很难与普通教育保持平衡,因此,通过成人教育获得的资历与普通教育所获得的资历之间的互通互认存在一定困难。最后,广大受教育者的学习方式仍旧依赖和习惯于教师主导,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很多人在步入工作岗位后很少进行自主学习,也就很难用到资历框架,资历框架的推广实施缺乏学习者的支持。
(三)参与资历框架构建的主体较少,相关的体制机制不完善
资历框架相关的利益主体多元,主要包括政府相关部门、高校及其他各类教育机构、行业企业、社会公众等。然而,當前我国资历框架建设的区域典型实践大多数是由政府和教育部门主导建设的资历框架,其他利益主体参与度较低。与此同时,我国资历框架相关的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外部环境有待提升。首先,行业企业的人才选拔机制有待改善。许多企业在招聘时将学历作为硬性条件,使得很多技能较为突出但学历不高的人才处于招聘劣势,这种人才选拔的机制不利于国家资历框架的推广。其次,高校目前实施的是“学年制”的管理模式,与学分银行提倡的“完全学分制”存在一定的差距。个人电子档案中的学分想要顺利转换为高校内部的学分,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再次,缺乏与国家资历框架相配套的质量保障体系,得到资历框架认证的资历的质量和社会认可度有待提升。最后,教育资源共享机制不够健全,全国范围内的院校不能做到资源共享,影响国家资历框架的推广和资历学分在全国范围内的互认。
(四)学习成果认证标准不统一,学分转换和积累难以实现
香港、广东、上海以及国家开放大学对于学习成果的认证都建立了自己的标准。不同地区学习成果在不同资历框架下对应不同的资历级别,所获得的学分也各不相同。由于我国目前尚未建立统一的学习成果认证标准,学习成果在不同地区、不同教育类型以及不同机构之间很难实现互认和转换。一方面,高校之间的学分管理办法各异、缺乏共识,同一个专业的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师资力量、教学手段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学生的学习成果在不同院校获得的学分含金量也不一致,这就造成高校之间学历教育互认存在很大困难。另一方面,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互认也存在较大困难,我国现有的证书类别多种多样,证书的含金量也各不相同,非学历证书转换为学历教育的学分存在一定困难。国家资历框架作为沟通各级各类教育的人才成长立交桥,如果不能建立统一的学习成果认证标准,很难实现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沟通衔接。
(五)国家资历框架体系过于庞大,与国外标准对接不足
国家资历框架的体系十分庞大,涉及各行各业的职业标准以及各类学习成果的评定。建立国家资历框架体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任务,需要长期不断的实践与探索才能初见成效。资历框架是各类教育之间突破壁垒相互沟通的桥梁,也是终身教育体系建立的基础。总结我国资历框架建设的区域典型实践经验可知,国家资历框架不仅需要建立一个资历等级体系,更重要的是资历等级与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横向与纵向沟通。其中,在资历框架的运行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是质量保障机制、运行机制以及沟通衔接机制。尽管地方资历框架的实践为国家资历框架的实施奠定了基础,但我国国家资历框架体系的构建还停留在理论层面。由于实践层面尚未建立统一完备的资历框架体系,自然难以与国外标准进行有效对接。因此,在设计我国国家资历框架时,要加强各种资历的国际交流,吸取国际上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为与国外标准的对接做好准备。
三、终身学习时代我国国家资历框架构建的核心要素分析
为了解决我国国家资历框架存在的问题,构建国家层面的资历框架,首先应明确国家资历框架构建的核心要素及其具体内容,为国家资历框架的构建提供方向。
(一)资历框架等级体系和通用指标
国家资历框架需要将各类学习成果全部纳入一个统一的框架,并进行资历等级的划分。我国国家资历框架构建可参照普通教育系列划分为7个等级,与现在已经开始施行的香港资历框架和广东资历框架进行无缝对接,并将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培训及其他业绩整合到国家资历框架中。如下页表1所示,从纵向上看,职业教育的中职、高职、应用本科分别对应资历框架中的3级、4级、5级,资历框架将职业教育内部的学历等级实现了有机对接。从横向上看,以资历框架的第3级为例,对应普通教育的高中,职业教育的中职或中技,继续教育的高中、中职和中技,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四级,以及相应等级标准的专项证书、培训证书及其他业绩。同一资历等级的各类学习成果和业绩是可以互认和互换的。
建立国家层级的资历框架之后,需要建立资历框架每一个级别的通用标准。香港的资历框架通用指标从知识及智能,过程,自主性及问责性,沟通、资讯、通信科技及运算这四个范畴描述了每个级别的通用标准。广东终身学习资历框架的通用标准从知识、技能、能力这三个方面进行了表述。知识、技能和能力这三个维度更具概括性,而且方便以后与国际上其他国家的资历框架进行对接。知识包括与每个学习者的工作、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及通用知识,依靠学习者的理解形成对这个世界的基本认识。技能是指通过学习者的反复操作和训练获得的认知技能和实践技能,包括身体方面的操作能力和思维方面的智力技能,如在具体情景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是指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学习者通过综合运用知识与技能展现出来的判断力和责任感。
(二)学习成果认证
学习成果包括学历教育学习成果、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以及无一定形式的学习成果。学习成果获得认证之后,学习者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最终兑换相应等级的证书。在进行学习成果认证时,可以引入认证单元的概念。在资历框架引入认证单元这一概念之前,由于资历框架中的内容比较多,学习者通常需要很长时间的学习才能获得一个资历的认证。这种学习形式较为死板,学习者很可能由于中断学习而无法获得相应的资历。认证单元相当于一个较小的资历,通常一门课程就可以成为一个认证单元。学习者可以在完成一门课程后就获得相应的资历,是对学习者的一种激励。随着认证单元的积累,学习者获得的资历和相应的学分逐步增多,最终可以获得相关的证书。这样有助于学习者依据自身的现实情况合理安排学习进度,鼓励学习者坚持终身学习。认证单元具有以下特点:只从宏观角度描述学习者必备的知识、技能与能力,不去限定具体的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是一个可以获得相应学分的最小单位,并明确规定学习时长和对应的学分分值;每个认证单元都对应明确的资历等级;认证单元大多数面向职业,由行业主导开发;认证单元作为不同类别教育机构的课程和资历之间互认互换的基础。引入认证单元的概念可以解决学习成果难以认证的难题。通过认证单元将各类的学习成果转化成相应的资历和学分,保证学习成果认证的有效性、公平性和透明度。
(三)学分积累与转换
学分的积累与转换是建立终身学习立交桥的基础。学习者获得的资历学分需要在全国范围内互认和转换,需要建立统一的学分标准。实现学习者学分的积累,首先应建立个人学习档案,为每个学习者设立专属的学分账户,由学分银行进行学分的积累。學习者个人的学习档案记录了学习者的各类学习成果,并帮助学习者进行知识、技能、能力结构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订学习计划,激励学习者进行终身学习。学分银行积累的各级各类学习成果之间可以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转换,以满足学习者在不同教育机构之间继续学习或获得相关证书的需求。学分的积累与转换工作需要接受政府部门、社会各界的监督。
四、终身学习时代国家资历框架实施的路径选择
(一)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鼓励社会大众用实际行动支持国家资历框架建设
国家资历框架的建设和实施过程也是教育观念转变的过程。以往的教育观念更强调教育的过程,以教师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国家资历框架以终身学习理念为基础,更强调教育的结果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我国资历框架的构建之所以存在困难,与终身学习理念尚未深入人心密切相关。因此,在建设国家资历框架时,要同步推广终身学习理念,以调动全体国民参与的积极性。具体而言,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同步推进:首先,做好国家资历框架正式推广之前的宣传工作,让民众认识到资历框架的重要意义,形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鼓励每个社会成员积极建立个人电子学习档案,用实际行动支持国家资历框架的建设。其次,打破教育系统内部的思维惯性,平等对待各类教育形式所取得的学习成果。当前我国教育系统内部对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存在一定的偏见,认为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属于低层次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学分互换存在问题。因此,要努力转变这种传统观念,只要达到学习成果评价标准的要求,就应获得可以互通互换的学分。最后,鼓励社会大众坚持终身学习,努力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终身学习时代竞争更加激烈,不坚持主动学习的人很容易被淘汰。在国家资历框架构建的理念倡导下,要帮助人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形势,主动坚持终身学习。
(二)坚持国家资历框架建设的基本原则,建立国家层面的终身学习资历框架
为了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我国应建立一个系统完整的国家层面的终身学习资历框架。在建设国家资历框架的过程中,需要坚持以下几个基本原则:首先,因地制宜的原则。国家资历框架的构建过程不可避免地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但一定要结合我国的实際国情。国家资历框架以服务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为目标,促进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水平,引领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要积极吸取我国现有的地方资历框架的实践经验,总结香港、广东、上海及国家开放大学在资历框架建设方面的经验,不断完善国家资历框架。其次,国际化的原则。新西兰、澳大利亚、南非等国家对资历框架的构建和实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我国在建设国家资历框架时要秉承开放的心态,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充分考虑到我国国家资历框架与发达国家接轨的问题,提供学历互认的便利条件,以方便国际人才交流,并吸引国际化人才。最后,动态调整的原则。国家资历框架的构建和实施不是一劳永逸的过程,必须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和人们的学习需求持续不断地改进优化,做到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接、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知识需求相匹配。
(三)鼓励多元主体参与资历框架建设,完善等级评价标准和质量保障体系
国家资历框架是衔接各级各类教育的工具,涉及多方面的利益相关者。在构建资历框架的过程中,政府应广泛征求各利益主体的意见,强化多主体参与,发挥各方的功能作用。其中,政府应发挥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文件的功能,高校和其他各类教育机构可以从专业角度帮助完善资历框架,行业企业可以通过完善职业标准为无一定形式的学习成果认证提供依据,社会公众作为资历框架的使用者可以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完善资历框架。政府通过鼓励支持多元主体参与资历框架的建设,使国家资历框架能够代表多方面的利益诉求。这样不仅能够保证国家资历框架的等级评价标准与行业企业的用人标准相统一,解决我国人才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矛盾,而且可以将国家资历框架的评价标准作为教育行业改革的风向标,促进各类教育机构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鼓励和支持多元主体参与国家资历框架建设的同时,还要尽快完善等级评价标准和质量保障体系。首先,等级评价标准是对各类学习成果评价的基础,能够激励学习者努力提升自己的知识、技能和能力,鼓励各类人才全面发展。其次,统一每个级别的评价标准,不论何种形式的学习成果都能与资历框架中的某个等级相对应,为学习者提供终身学习的便利,使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接受不同种类和级别的培训。最后,建立完善的资历框架质量保障体系。国家资历框架能够实现各种形式学习成果的互通互认,是基于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基础上的。将课程评价标准与资历评价标准相结合,便于实现各级各类学习成果之间的公平转换。
(四)依托互联网建立终身学习平台,利用国家资历框架促进国民素质提升
香港、广东、上海和国家开放大学的典型实践,都是依托互联网建立了终身学习的平台,为每个学习者建立个人专属的电子学习档案,方便学习成果的认证、积累和转换。一方面,我国建立终身学习平台有助于整合教育资源,收集国民素质的相关数据,为每位学习者提供个人综合素质分析报告,制订个性化的终身学习方案,利用国家资历框架促进国民素质提升。另一方面,国家资历框架借助互联网平台,可以与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文化服务机构和行业企业实现信息和资源的共享。学习者既可以在互联网平台处理与个人学习相关的事务,也能在线下教育机构接受培训。
(五)完善学分认定与转换标准,积极推动我国资历框架与国际接轨
我国应积极推动认证单元的建设工作,完善学分的认定与转换标准。首先,完善各级各类学习成果的认证标准,尽力将已有的学习成果形式全部纳入学习成果认证标准中,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更新。其次,明确各种学习成果和资历可以兑换的学分,推动学分认定与转换标准的建设,尽快实现各级各类教育成果的互通互认和顺畅衔接。最后,为了适应“一带一路”建设的需求,我国国家资历框架的建设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积极接轨,实现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资历和学分的互通互认,方便人才在相关国家的自由流动,助力“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
[参考文献]
[1]陈丽,郑勤华,谢浩,等.国际视野下的中国资历框架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4):9-18.
[2]董秀华.教育资历框架的比较与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9(3):46-49.
[3]黄健,刘雅婷,江丽,等.资历框架的设计与运行:香港的经验启示及建议[J].开放教育研究,2017(6):111-120.
[4]李雪婵.广东终身教育资历框架建设及思考[J].广东开放大学学报,2019(2):11-15.
[5]张伟远,傅璇卿.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的七大任务:基于香港的实践[J].中国远程教育,2013(10):5-1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