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蓬勃 于昊 曲斌
[摘要]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根本区别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而现代学徒制试点则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当前,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不断深化,而实施现代学徒制教学的前提与基础是构建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特色课程体系。文章从 “二元三段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入手,详细阐述了“二元三段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内涵、基本组成与实践过程,为职业院校构建基于现代学徒制的特色课程体系提供了有益借鉴。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二元三段模块化;课程体系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有效的育人模式,而人才培养质量高低与课程体系建设密不可分。在深入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过程中,校企二元主体一定要根据试点专业特点和实际情况对课程体系建设进行系统化探索和实践,在现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对课程进行重构,进而开发出具有自身特色的课程体系,以适应双主体育人的需要。
一、现代学徒制“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
根据确定的职业岗位群,以具体岗位工作过程为主线,与行业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共同分析企业对应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针对面向企业真实的工作岗位进行工作任务分析,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将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进行分解,确定其具体的典型工作内容及完成该任务需要的职业岗位能力。
在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后,要对其进行归纳、整理和重组,开发核心课程,制定课程标准,按照职业素质、知识、技能和学徒认知规律,形成专业核心职业能力。同时,根据现代学徒制育人规律,对学徒学习过程进行分段,科学设计不同学段的课程、学时,系统编制教学内容、进度以及考核评价方式、考核内容、考核标准等,形成具有特色的模块结构,从而重构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
二、“二元三段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基本组成
“二元三段模块化”课程体系是指在现代学徒制试点过程中,学校和企业两个育人主体从企业实际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分析入手,结合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按照初级学徒、中级学徒和高级学徒三个培养阶段的相关要求,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能力培养为单元,重构现有课程结构,将国家职业标准所要求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融入课程体系之中。
1.“二元”即课程体系由学校课程体系元和企业课程体系元组成。学校课程体系元主要以理论课程为主,企业课程体系元则以实践课程为主。学校课程体系按照“通用基础能力→职业基础能力→职业基本能力→职业综合能力”的递进顺序对课程进行重组与排序;企业课程体系依据德国“双元制”教育理念和企业要求,按照企业真实工作岗位的递进顺序重新进行序化,以实践课程和学徒拓展课程为主,并与学校主体课程紧密对接,以提升学徒培养质量。
2.“三段”即课程体系分为三个培养阶段。第一阶段以校内学习为主,第二阶段以企业学习为主,第三阶段以顶岗实习为主。不同的培养阶段对应不同的学习时段,三个阶段的课程体系互为促进、互为提升(如图1所示)。
第一阶段为校内学习阶段,学习年限一般为2~3个学期。不同专业的学习时段可以适当调整,但学习时段要以学期为单位进行合理划分。该阶段学习课程以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为主,以企业认知课程和职业素养课程为辅,在同步提高学徒文化功底的同时,夯实学徒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职业素养。
第二阶段为企业学习阶段,学习年限一般为2~3个学期,学习形式为跟岗实习。该阶段重点培养学徒的岗位适应能力,为下一阶段的顶岗实习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阶段为顶岗实习阶段,学习年限为最后一个学期。该阶段主要由企业师傅指导学徒在具体岗位上进行技能训练,由学校教师在相同岗位上对学徒进行辅助管理和指导,同时同步提高教师和学徒的专业实践技能,使学徒能够胜任自己将来要从事的岗位任务,具备企业员工的基本素质,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3.“模块化”指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通过模块结构来设计。即将单一的教学活动组合成主题式教学模块,每个模块都制定各自的教学目标,并有针对性地设置模块内课程,各个教学模块之间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二元三段模块化”课程体系由以下四个模块构成:(1)公共基础课程模块。公共基础课程模块由教育部规定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组成,主要包括语文、数学、英语、德育、体育、计算机基础、公共艺术、历史和物理等文化素质课程。(2)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是以各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群的基本职业能力要求为依据,侧重对学徒专业基本能力培养的课程组合体,主要包括专业基础类课程。(3)专业技能课程模块。专业技能课程模块是在专业基础课程模块的基础上,融合职业资格考证的专业内容,校企合作开发的具有多个可供选择的专业技术技能课程。(4)学徒拓展课程模块。学徒拓展课程由学徒根据自身发展需求自由选择,校企共同对学徒进行个性化培养,以充分发挥学徒的职业能力,培养学徒适应现代职场变化的职业能力。该模块包括校内课程模块和企业课程模块。其中,校内课程模块包括书法、演讲与口才、音乐欣赏、应用文写作及专业特色课程;企业课程模块以企业文化和具体岗位适应性课程为主。
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例,其“二元三段模块化”课程体系结构如下页图2所示。
三、“二元三段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实践
(一)组织实施
组织实施是课程体系建设最关键的环节,任何课程体系都需在具体实践中不断修改完善,最终才能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课程体系运行模式。根据现代学徒制育人规律,课程体系实施要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总体来说,课程體系实施的难度是呈螺旋上升状态的。
“二元三段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实践包括校内实施阶段和企业实施阶段,其中企业实施阶段由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两部分组成(如图3所示)。
1.校内实施阶段。不同的实施阶段对应不同的课程模块。校内实施阶段主要进行公共基础课程模块和专业基础课程模块的学习,辅助以学徒拓展课程模块的学习。
该阶段主要让学徒学习教育部规定的课程内容和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的实践操作,增强学徒职业规划、职业定位、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接下来的企业实施阶段打下良好基础。该模块所有课程均为必修课,学徒必须通过每门课程的考核才能取得下一阶段学习的资格。
2.企业实施阶段。第一,跟岗实习实施阶段主要进行专业技能课程模块和学徒拓展课程模块的学习,辅助以公共基础课程模块的学习。专业技能课程模块应包含相对完整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体系和基本技术技能体系,侧重对学徒岗位实践能力的培养。学徒拓展课程模块应根据学徒自身职业发展需要自由选择课程,由校企联合委派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以师带徒的方式,实施在岗的个性化培养。
第二,顶岗实习实施阶段主要进行学徒拓展课程模块和实际技术问题解答方面的学习。该阶段根据学徒的兴趣和职业取向,对学徒进行定岗,不同的岗位培养不同的岗位能力,以增强学徒毕业后适应职场的变化能力(如图4所示)。
(二)实施方式
课程体系的实施方式要以与现代学徒制合作企业的试点过程为研究对象,对基于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校企合作教学项目的开发及实施进行探索与实践。校内实施阶段以“引企入校”的方式进行,企业实施阶段以“引校入企”的方式进行,这样可以充分发挥校企联合办学的优势,缩短工学交替时间间隔,提升教学效果,为“二元三段模块化”课程体系向纵深推进打下坚实基础。
1.“引企入校”。“引企入校”不局限于企业在学校建设实训基地、选派企业导师授课,更重要的是要把企业的优势引入学校教学中,按照企业的用人标准对学徒进行培养。通常的做法是企业在学校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训基地既要满足教学需要,又要满足生产需要,一般以前校后厂的形式居多。这样学徒在校内就可以接触到企业真实的生产经营环境和企业文化,为第二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此外,企业要全方位参与学校教育教学,如开发适合学徒成长的特色教材,对学校专业教师进行针对性培训,参与到学校的科研项目,这样才能增强“二元三段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教学效果。
2.“引校入企”。将学校教育教学模式引入企业,在企业建立学习教室。学徒管理由校企双班主任共同负责,教学任务由校企双导师共同承担,教学方式分为集中授课、跟岗授课和个性化授课三种方式。集中授课是指利用每天企业生产空余时间,校企双导师分别给学徒授课;跟岗授课是指学徒分散在各个工作岗位上,由企业导师讲解相应岗位上的专业内容;个性化授课是指学徒在跟岗实习的过程中发现不懂的问题可以及时请教企业导师,企业导师利用生产空闲时间回到教室给学生答疑解惑,提供个性化辅导。三种授课方式要互相补充、互为促进,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引校入企”这种教学方式设计合理、可操作性强、不耽误学徒跟随师傅从事跟岗实习,入企专业教师的辅助性专业理论教学为学徒实践提供了专业理论支撑和后续成长的专业理论基础,从而实现了“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一体化、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一体化”。
通过实施“引校入企”,使学徒的学习空间相对固定,可以大大缩短工学交替时间间隔。在一定空间内,通过短周期交替能够有效提升学徒的技术技能、生活能力、工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对帮助学生完成由在校生到准员工的身份转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教学模式
课程体系的实施离不开教学模式。在“二元三段模块化”课程体系实施过程中,不同的培养阶段、不同的模块教学模式应有所区别。教学模式要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把专业知识真正升华为岗位实际工作能力,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病。
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例,在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培养过程中,采用“岗位任务对接式”教学模式,即以企业各个岗位的实际工作过程为主线,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授课,使学徒在相应的岗位工作中完成教学目标,达到有效教学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如图5所示)。
(四)考核评价
不同的课程体系要有不同的考核方式,考核方式要紧跟时代步伐。由于“二元三段模块化”课程体系具有二元性和阶段性,所以其考核方式要以过程性跟踪考核、阶段性常规考核和生产性岗位考核为主。
过程性跟踪考核就是在课程体系的不同教学阶段进行跟踪考核,利用数字化评价软件系统,校企双导师共同实施评价考核,基础数据记入评价手册和评价软件系统,从而提升评价的科学性,形成创新特色。
阶段性常规考核包括平时考核、期中考核和期末考核。平时考核以学徒自我评价和德育评价为主,期中和期末考核以试卷和实际操作的形式考查学徒对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和学徒拓展课程模块的知识掌握程度。
生产性岗位考核就是结合企业生产实际,让学徒在实际工作岗位中现场操作,由企业师傅针对学徒的岗位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生产方面的评价,重点考查学徒对专业技能课程模块和学徒拓展课程模块的知识掌握程度。
四、“二元三段模块化”课程体系实施过程中需注意的事项
由于现代学徒制试点尚处于实践探索阶段,这就注定了课程体系的实施需要不断完善。因此,在“二元三段模块化”课程体系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课程开发需校企二元主体密切配合。学校教师的优势在于具有丰富的教学组织管理经验,而企业师傅的优势在于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在“二元三段模块化”课程体系实施过程中,校企要密切配合,协同进行,充分吸收学校课程体系开发经验和企业一线维修经验,形成优势互补,这样才能不断充实和完善各个阶段的课程体系。
2.課程设置需紧紧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有着明确的界定,而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需通过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加以支撑。因此,在课程体系实施过程中,要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为切入点,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科学设置不同培养阶段的课程。
同时,在课程设置中要充分考虑学徒的个性发展,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为切入点,结合学徒自身实际情况,科学设置学徒拓展课程模块,以增强学徒适应职场的能力。
3.课程实施需校企双导师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由于课程的实施是参照企业真实生产流程开展的,各门课程之间彼此有着横向或纵向联系,因此,课程的实施需要校企双导师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包括学徒管理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这对校企双导师提出了较大挑战。
“二元三段模块化”课程体系以完整的课程模块为载体,注重培养学徒的综合能力,是全面打造新时代工匠型人才的有力“武器”。笔者基于现代学徒制“二元三段模块化”课程体系对“现代学徒制”这一研究课题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和实践,新的课程体系更加明确了三个培养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了人才培养路径,促进了人才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研究[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3):319-322.
[2]陈秀虎,刘元江.现代学徒制专业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1):81-82.
[3]龙德毅.工学结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2):3-21.
[4]曲斌,林雪梅.构建吉林特色的“234”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以吉林机电工程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例[J].中国培训,2018(5):31-32.
[5]徐国庆.当前高职课程改革中的困境与对策[J].江苏高教,2008(4):124-125.
[6]严中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9).
[7]王亦军,董黎生.基于“双证融通”的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與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1):43-45.
[8]刘硕,吴耀伟.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现代饭店管理》课程改革探讨[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15 ):73-75.
[9]王雪.现代学徒制在国内发展的情况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6(18):36-38.
[10]陈运生,于佳佳.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构建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职业教育,2017(15 ):78-80.
[11]王莹,王旭华.基于工作过程的数控加工编程课程改革[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25):59-60.
[12]李军利.浅析高职模具专业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实施[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11-12.
[13]朱锦饰.关于中职学校物流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调整[J].职业教育研究,2013(12):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