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对脊柱骨折患者脊髓神经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

2020-04-01 04:10侯平选
临床医学工程 2020年2期
关键词:融合术后路前路

侯平选

(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骨科,河南 南阳473000)

脊柱骨折的发病率及致残率均较高,骨折后患者可出现脊柱压痛、功能障碍、局限性肿胀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1]。 内固定融合术是目前治疗脊柱骨折的常见术式,可恢复伤椎高度及稳定性,解除伤椎移位及椎管压迫所致的神经系统损伤,入路方式分为前路与后路,但二者的临床疗效有所不同,何种入路方式的临床疗效更佳目前尚存在较大争议[2]。 基于此,本研究选取脊柱骨折患者76 例,旨在探讨两种入路方式治疗对脊柱骨折患者脊髓神经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76 例,按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 (n=38) 与观察组 (n=38)。 对照组男20 例,女18 例; 年龄18~74岁,平均 (46.30±6.21) 岁; 损伤部位: L1~L219 例,T10~T1119 例; 损伤原因: 车祸22 例,高处坠落9 例,重物砸伤7例。 观察组男21 例,女17 例; 年龄19~75 岁,平均 (46.43±6.15) 岁; 损伤部位: L1~L218 例,T10~T1120 例; 损伤原因: 车祸23 例,高处坠落8 例,重物砸伤7 例。 两组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 ①均经X 线检查证实; ②椎体被压缩、椎管狭窄者; ③均为新型骨折,无脊柱结核。 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脑血管疾病; ②肝肾功能不全; ③凝血功能障碍; ④精神病史,认知功能障碍,沟通困难。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前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 患者全麻,取仰卧位,左侧入路切开,充分显露受损椎体及邻椎,清除骨折椎体多余椎间盘组织及椎体中后2/3 处骨质并进行减压,采用椎板牵开器撑开受压伤椎并复位,植骨融合,置入螺钉进行固定,冲洗切口,留置引流管,缝合切口。 观察组采用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 患者全麻,取仰卧位,悬空腹部、下胸部,以伤椎为中心入路,显露伤椎及邻近上下椎体,在C 臂机透视下,确定椎弓根钉置入点,并将椎弓根钉置入,伤椎撑开并复位,在C 臂机透视下确定椎弓根钉置入及骨折复位满意后,拧紧螺钉,并依据骨折的严重程度取棘突碎骨或自体髂骨进行植骨融合,清创引流后缝合切口。 两组均在术后进行抗感染治疗,术后早期实施功能锻炼。

1.4 评价指标 ①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3 个月的脊髓神经功能,采用美国激素损伤学会 (ASIA)[3]分级标准: A 级: 骶段感觉、运动功能均未保留; B 级: 神经平面下感觉功能存在,但运动功能未保留; C 级: 神经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功能存在,关键肌肌力普遍<3 级; D 级: 神经平面下感觉、运动功能存在,关键肌肌力普遍≥3 级; E 级: 感觉、运动功能正常。 ②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3 个月的Cobb's 角及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进行疼痛评估,0 分为无痛,1~3 分为轻度疼痛,4~6 分为中度疼痛,7~10 分为重度疼痛。 ③比较两组的并发症 (切口感染、脊柱侧弯、内固定松动等) 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数资料以n (%)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脊髓神经功能 观察组的术后ASIA 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见表1。

表1 两组的ASIA 分级比较 (n)

2.2 Cobb's 角与VAS 评分 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术后的Cobb's 角与VAS 评分均较低 (P 均<0.05)。 见表2。

表2 两组的Cobb's 角与VAS 评分比较 (±s)

表2 两组的Cobb's 角与VAS 评分比较 (±s)

注: 与术前同组相比,*P <0.05。

组别 n Cobb's 角 (°)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观察组 38 28.74±6.15 5.71±3.20* 6.49±1.60 2.34±0.68*对照组 38 28.16±6.32 12.19±5.32* 6.84±1.63 3.63±0.84*t 0.405 6.434 0.945 7.358 VAS 评分 (分)0.686 0.000 0.348 0.000 P

2.3 并发症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2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68% (P<0.05)。 见表3。

3 讨论

脊柱由椎间盘、韧带、椎骨所组成,是支撑躯干的重要结构,承担缓冲减压、承载重量、维持机体平衡的作用。 近年来,脊柱骨折发生率逐渐上升,患者脊柱生物力学产生变化,可损伤脊髓,如未及时接受治疗,会导致患者残疾或瘫痪,严重影响自理生活能力,降低生活质量[4]。 故早期有效的治疗方案对患者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表3 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n (%)]

脊柱骨折治疗的关键在于精准复位,减轻患处压力,提高脊柱稳定性。 目前临床常采用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骨折,可有效提高脊柱矫正效果,缩短手术时间,缩减治疗费用,但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其疗效存在一定差异[2]。 前路入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骨折虽有一定疗效,但操作较为复杂,创伤性较大,由于术中减少肋间血管及阶段动脉的结扎,加之受各个脏器的阻挡,难以规避神经根及胸膜损伤,导致手术难度增加,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应用范围[5]。 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是由脊柱正中部位切开,可充分暴露伤椎,术野清晰,操作简单,可减少机体创伤,使脊柱运动功能得到保留,术中采用的椎弓根钉可贯通脊柱三柱,提高脊柱三柱复合结构的稳定性,并为脊柱提供牢固的内固定,获得多平面稳定[6-7]; 此外,还可有效矫正后凸畸形,最大程度上恢复椎体高度,减少脊柱侧弯发生。

本研究中,对照组采用前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术后ASIA 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术后Cobb's 角、VAS 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表明与前路内固定融合术相比,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骨折的疗效更为显著。

综上所述,与前路内固定融合术相比,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骨折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脊髓神经功能,降低Cobb's 角,减轻疼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猜你喜欢
融合术后路前路
经斜侧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应用
前路漫长,但值得期待
蚕宝宝流浪记
后路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逐梦记·马
新型L5/S1前路钢板的生物力学测试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关节融合术治疗Lisfranc损伤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单侧和双侧内固定联合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术的预后因素分析
“猎狐”断掉贪官外逃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