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型糖尿病并骨质疏松症中医辨证分型及相关因素研究

2020-04-01 04:12陈乐郭绵乐
临床医学工程 2020年2期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血瘀年龄

陈乐,郭绵乐

(广东省阳西县人民医院 骨一科,广东 阳江529800)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和饮食结构的变化,临床中糖尿病发病率逐渐增加,该疾病属于一种慢性疾病,以2 型糖尿病为主。此种疾病极易合并多种并发症,其中包括骨质疏松,会明显减少患者骨含量,骨组织发生结构变化,进而增加患者骨脆性,提高骨折发生率[1]。 此外,该疾病可引起患者长时间疼痛,并引起活动障碍,显著增加残疾率。 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有临床研究显示发病因素主要包括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或者缺少血胰岛素,会明显减少骨细胞计数,减弱成骨作用,进而减少骨量,此外还包括微血管病变、脂肪肝、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体重指数低、瘦素、高血糖、药物影响、遗传因素等。 现阶段临床中2 型糖尿病并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逐渐提升,这就需要及早发现发病的危险因素。 本研究探讨2 型糖尿病并骨质疏松症的相关影响因素和中医辨证分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7 年4 月至2019 年5 月期间收治的30 例2 型糖尿病并骨质疏松症患者为实验组,同时选择同期在本院进行治疗的30 例2 型糖尿病非骨质疏松症患者为对照组。 入组标准: ①2 型糖尿病: 血浆葡萄糖水平超过11.1 mmol/L,空腹血浆葡萄糖超过7 mmol/L,OGTT 试验2 h 血浆葡萄糖在11.1 mmol/L 以上; ②骨质疏松症: 符合WHO 中相关诊断标准[2],T 值≤-2.5。 排除标准: 近期手术创伤患者,甲状腺疾病患者,妊娠、哺乳期患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合并机体脏器功能严重衰竭患者。 实验组男17 例,女13例; 年龄62~77 岁,平均 (68.8±2.1) 岁; 病程3~10 年,平均 (6.9±2.1) 年。 对照组男16 例,女14 例; 年龄54~77岁,平均 (65.5±1.9) 岁; 病程3~12 年,平均 (7.2±1.8)年。 两组的基线资料除年龄外,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

1.2 方法 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常规资料,并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碱性磷酸酶 (AKP)、血磷 (血P)、血钙 (血Ca)、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总胆固醇(CHOL)、身体质量指数 (BMI)、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1.3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中医辨证分型按以下标准[3]: ①气滞血瘀证: 腰背无力、疼痛,或者关节肌肤肿胀、紫暗,或者胸胁疼痛、身体沉重,或者肌肉关节运动牵强、活动不利、固定不移、刺痛; 舌脉: 脉细涩、苔白、舌质紫暗。 ②阴阳两虚证: 肌肉松软,或者形体消瘦,或者大便时溏、腹胀、倦怠,或者痛有定处,腰背部疼痛,全身无力; 舌脉: 脉细弱,舌淡少津。 ③肝肾亏虚证: 性功能降低,头脑空痛,记忆力差,眩晕耳鸣,膝胫软弱无力酸痛,腰背部疼痛,神疲乏力; 舌脉:脉沉细、舌红或淡。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0.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 (%) 表示,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有意义的数据进行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中医证型分布 实验组的肝肾亏虚证比例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阴阳两虚证比例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的气滞血瘀证比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对比 [n (%)]

2.2 单因素分析 实验组的年龄、HDL-C、LDL-C、AKP、血Ca、BMI 和HbA1c 水平和对照组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的男女比例、TG、CHOL 以及血P 水平,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单因素分析 (±s,n)

表2 两组患者的单因素分析 (±s,n)

因素 实验组(n=30)对照组(n=30) t/χ2 P年龄 (岁) 68.8±2.1 65.5±1.9 6.382 0.000性别 (男/女) 17/13 16/14 0.067 0.795 HDL-C (mmol/L) 1.39±0.25 1.25±0.21 2.349 0.023 LDL-C (mmol/L) 2.32±0.29 2.66±0.25 4.864 0.000 TG (mmol/L) 1.79±1.11 1.82±1.09 0.106 0.916 CHOL (mmol/L) 4.29±0.82 4.36±0.97 0.302 0.764 AKP (U/L) 88.22±21.45 74.25±16.36 2.836 0.006血P (mmol/L) 1.03±0.11 1.02±0.16 0.282 0.779血Ca (mmol/L) 2.09±0.14 2.19±0.11 3.076 0.003 BMI (kg/m2) 22.45±2.06 24.26±1.56 3.837 0.000 HbA1c (%) 8.99±1.24 7.01±1.23 6.209 0.000

2.3 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对患者的LDL-C、BMI、HbA1c以及年龄进行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 型糖尿病并骨质疏松症发病危险因素为年龄、BMI 和HbA1c。 见表3。

表3 2 型糖尿病并骨质疏松症相关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包括1 型糖尿病和2 型糖尿病,其中占比90%的为2 型糖尿病,该疾病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为骨质疏松症。 此种疾病在中医学上并无具体名称,而按照其临床症状能够将2 型糖尿病纳入 “痿证”、“痹症”、“腰背痛”、“腰痛” 等范畴,并将骨质疏松症归为“骨痿”、“骨痹”、“虚劳”、“肾虚” 等范畴[4]。 引起2 型糖尿病并骨质疏松症的因素主要包括七情失调、操劳过度、饮食不节、先天禀赋虚弱等。 该疾病的发病机制较繁琐,但大部分患者较倾向于脾胃亏虚、肾虚为本,而促进疾病发展的因素为血瘀。 现阶段临床中常见的2 型糖尿病并骨质疏松症中医辨证分型为肝肾亏虚、阴阳两虚以及气滞血瘀,其中肝肾亏虚主要是肾精缺乏、骨髓失养而引起的骨骼无力脆弱; 阴阳两虚则为肾阳虚引起的筋骨失调、骨质易脆,长期阴虚导致阴阳失调,进而发病; 气滞血瘀的病理为血瘀,患者长期处于情绪异常、过度忧虑状态,引起肝气郁结、肝疏异常,引起气血不畅,进而引起血液瘀滞,而微循环与血液流变学研究[5]提示,血液瘀滞症状存在于2 型糖尿病并骨质疏松症患者中。

本研究结果中,实验组的肝肾亏虚证比例高于对照组,阴阳两虚证比例少于对照组 (P<0.05); 两组患者的气滞血瘀证比例无统计学差异 (P>0.05); 2 型糖尿病并骨质疏松症发病危险因素为年龄、BMI 和HbA1c。 随着患者年龄的升高,多种激素逐渐减少,影响骨合成,增加骨质疏松发生风险; 肥胖对骨量具有保护作用,而低体质量却对骨量有不良影响,BMI 与骨质疏松呈负相关[6-7]。 高血糖会加速镁、磷、钙的排泄,而尿糖提升还会抑制肾小管吸收能力,同时镁排泄量增加还会促进PTH 的分泌,进而减少骨密度; 长时间高血糖会聚集糖基化合物,降低骨胶原粘附作用,增加AGEs 含量,减弱骨细胞增殖功效,减少骨细胞计数并降低其活性,从而产生骨质疏松。

综上所述,肝肾亏虚证2 型糖尿病并骨质疏松症在临床中发生率较高,发病危险因素包括年龄、体质量指数和糖化血红蛋白。

猜你喜欢
骨质疏松症血瘀年龄
变小的年龄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话说血瘀证
骨质疏松症为何偏爱女性
血瘀体质知多少
年龄歧视
骨质疏松症患者种植治疗的研究进展
算年龄
中医特殊诊法在血瘀证辨证中的运用
滋肝补肾法治疗肝肾亏虚型骨质疏松症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