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水泥在骨折椎体的弥散情况对椎体成形术治疗效果的影响

2020-04-01 04:10王德加彭鸿辉陈旭狮
临床医学工程 2020年2期
关键词:压缩性椎体骨质

王德加,彭鸿辉,陈旭狮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 脊柱外科,广东 惠州516001)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年患者数量的不断增多,骨质疏松这一老年常见疾病的发生率也在不断升高,导致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逐渐下降,这也对临床医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 椎体成形术是临床中针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常用治疗方案,可以实现较为显著的止痛效果。 虽然患者存在着个体性差异,但是有研究[2]表明,椎体成形术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骨折椎体强度以及力学稳定性与支撑效果,这对于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有着显著的作用。 为此,本研究以我院部分患者为例,探讨骨水泥在骨折椎体内弥散情况对于手术效果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 年11 月到2017 年12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不典型性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借助临床影像学多种诊断方式确诊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按照具体的影像学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 (n=50) 与常规组 (n=50)。 实验组患者为骨水泥在骨折椎体内充分弥散者,年龄63~86 岁,平均年龄 (71.6±2.1) 岁; 女性患者32 例,男性患者18 例; 初中及以上学历30 例,初中以下学历20 例。 常规组患者为骨水泥在骨折椎体内弥散不佳者,年龄63~87 岁,平均年龄 (70.6±3.0) 岁;女性患者31 例,男性患者19 例; 初中及以上学历28 例,初中以下学历22 例。 两组患者的疾病类型、性别、年龄、学历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比较 (±s)

组别 n Cobb 角 (°) 机体功能评分(分)椎体前缘高度 (mm)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 50 22.25±4.21 8.65±1.01 11.23±3.31 14.98±3.21 8.55±0.23常规组 50 22.56±3.21 14.25±1.86 11.25±3.56 12.21±2.11 16.25±2.01 t 值 2.0112 7.2511 2.3510 6.9688 7.3101 P 值 0.1251 0.0141 0.0725 0.1053 0.0223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3]: 进行保守治疗且无效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 单一胸腰椎段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 排除标准[4]: 颈椎压缩性骨折患者; 椎体肿瘤等病理性压缩性骨折患者; 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或其他易导致骨质疏松药物的患者。

1.3 方法

治疗方法: 患者在术前实施椎体MR 检查,在麻醉处理后于椎弓根位置进行穿刺,达到椎体前1/3 位置时注入骨水泥,注入过程中需要预防对椎体前缘形成突破影响。 治疗完成后的3~5 天需要为患者提供背部肌肉训练,7~10 天佩戴相应的支撑道具,并以3 个月为一个疗程。

在手术之前采取CT 或MRI 定位患者的骨折线,同时根据术后CT 检查评价患者骨水泥在骨折椎体内的弥散状况。 骨水泥在骨折椎体内弥散情况的评价标准[5]: ①手术前通过多种检查方式明确骨折部位并采用MRI 加权成像实现对条带区域的定位,明确真空裂缝,借助CT 失状位对影像学表现进行表达,明确骨折线的具体情况; ②根据手术后的X 线、CT 等检查明确骨水泥是否存在弥散不佳现象,发生下列情况为弥散不佳:术后CT 失状位图像中显示骨水泥与骨折线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 CT 冠状位图像中显示骨折椎体的填充范围低于50%。 所有图像均由两名副高以上医师评价骨水泥的椎体内弥散情况。

1.4 疗效评定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具体指标包括Cobb 角、椎体前缘高度、机体功能评分,统计时间分别在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 机体功能的评价采用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6]问卷表,所有问卷填写均需在专业护理人员的陪同下进行。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obb 角、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Cobb 角、椎体前缘高度以及机体功能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属于老年患者的常见疾病,在临床中一般采用以复位手术为主的干预方式,但是因为这一类手术存在时间比较长、创伤比较重、并发症比较多等问题,所以临床推广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患者的临床康复效果也并不如人意[7]。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是老年群体的常发疾病之一,随着老年人饮食结构、生活规律性等的改变,该疾病的发生率不断升高[8],因此探讨骨水泥在骨折椎体内的弥散情况对于手术效果的影响成为脊柱外科关注的重点。

本研究中,实验组患者为骨水泥充分弥散的患者,常规组患者为骨水泥在骨折椎体内弥散不佳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手术治疗方案,结果显示,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Cobb 角、椎体前缘高度以及机体功能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这一结果表明,骨水泥在骨折椎体内部的弥散情况会直接决定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术后弥散效果理想的患者其Cobb 角及椎体前缘高度情况会更加理想。 椎体成形术中的骨水泥以穿刺点作为中心沿着骨小梁的间隙、腔隙均匀地向四周弥散与填充,骨水泥的弥散程度以及穿刺的位置与骨质疏松的实际情况有密切关联性。 对此,为了更好地促使骨水泥在骨折椎体内实现充分性的弥散,在手术之前可以按照影像学的临床表现明确骨折线的具体位置,同时对患者的疾病情况进行评估,以保障手术的整体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骨水泥在骨折椎体的弥散情况对椎体成形术的治疗效果影响明显,骨水泥弥散不良可导致患者的椎体康复效果不理想,同时也可能发生后凸畸形,临床中应当高度重视。

猜你喜欢
压缩性椎体骨质
核素骨显像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诊断价值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关注健康 远离骨质疏松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PKP在老年人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中老年骨质疏松无声息的流行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骨康操”预防骨质疏松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CT引导下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控制策略探讨
椎体内裂隙样变对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