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营养护理在胃癌术后的应用价值

2020-04-01 05:14王贺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3期
关键词:营养状况个体化胃癌

王贺

(1 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河南郑州450008;2 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五病区 郑州450008)

胃癌是我国常见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手术干预是治疗胃癌的重要措施。但胃癌手术患者因手术创伤会增加能量消耗,同时胃癌全切术或次全切除术会影响营养吸收,诱发营养不良[1]。有资料统计[2],消化系统肿瘤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为12.6%,其中胃癌占40.0%。因此重视胃癌术后患者营养状况,采取相应的饮食干预,纠正能量营养消耗与摄入间的不良状态,可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对胃癌手术患者采取个体化营养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6 月~2019 年5 月符合入组条件的120 例胃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 例。对照组男37 例,女23 例;年龄35~72 岁,平均年龄(57.65±6.12)岁;病程3 个月~3 年,平均病程(16.91±2.45)个月;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2 例,高中27 例,大学及以上21 例。观察组男35 例,女25例;年龄35~70 岁,平均年龄(58.12±6.20)岁;病程3 个月~3 年,平均病程(17.24±2.36)个月;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5 例,高中30 例,大学及以上1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标准。

1.2 入组标准 (1)纳入标准:入组患者经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病理组织学等综合检查,均被确诊为胃癌;术前肠道功能正常;患者及家属对研究知情,自愿签署同意书。(2)排除标准:术前伴幽门梗阻、肠梗阻等疾病;术前曾接受放化疗;合并心、肝、肾等多脏器功能障碍;肿瘤发生转移;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中途退出研究或研究期间死亡按脱落处理。

1.3 护理方法

1.3.1 对照组 行常规护理。做好健康宣教,介绍胃癌的发病机制、手术措施及相关步骤,做好心理干预,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术后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指导及时摄入充足营养,遵医嘱予以肠内外营养支持。术后干预3 个月。

1.3.2 观察组 行常规护理联合个体化营养护理。(1)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患者术后12 h 自空肠营养管滴注少量盐水,待无不适反应后,24 小时后滴注肠内营养制剂,根据患者耐受程度调整输液速度。每天滴注葡萄糖125 kJ/kg、复方氨基酸、氮量0.2 g/kg、脂肪乳剂,注意补充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等。初始输液量约为500 ml,第2 天输液量约为1 000 ml,第3 天逐渐增加输液量至2 000 ml,维持至术后第8 天,随后改为普食。(2)饮食指导。患者术后饮食摄入时,建立食物模型及食物日记,与患者、家属共同核对。限制脂肪、糖份的摄入量,每日盐摄入量不得超过6 g,做到低糖、低脂肪,忌肥肉。食用高营养、高蛋白质、易消化食物,少食多餐,主食粗细搭配,多吃谷类、蔬菜、水果。同时指导患者及家属采用合适的烹饪方法。(3)营养评估。术后评估患者及家属营养知识水平,检查患者的食物种类及膳食结构,于进食第1 天、第7 天、第14 天测量体质量,评估营养状况,以便调整术后营养结构。术后干预3 个月。

1.4 观察指标 (1)采用主观全面营养评估法(SGA)[3]评估两组护理前后营养状况。包括体重、饮食改变、胃肠道症状、活动能力、应激反应、踝部水肿、肌肉消耗、三头肌皮褶厚度,每个指标计1~3分,评分超过16 分即为营养状况差,评分越高,营养状况越差。(2) 采用胃癌生活质量问卷(QLQ-STO22)[4]评估两组生活质量,包括吞咽困难、呃逆、饮食受限、胃部疼痛、焦虑等9 个维度22 个条目,每个条目计1~4 分,分值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营养状况比较 护理前,两组营养状况SGA 评分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营养状况均较护理前有所改善,观察组营养状况SGA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营养状况比较

表1 两组护理前后营养状况比较

?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所增加,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

3 讨论

胃癌根治术是治疗胃癌的主要手段,可切除肿瘤病灶,尽可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其生活质量。但手术操作会损伤患者脏器,影响术后康复效果。尤其是术中胃组织被切除,组织功能被抑制,极易诱发营养不良。此外,胃癌本身属于消耗性疾病,术前有50%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再加上手术创伤、应激反应,极易导致代谢失衡,使营养状况下降[5]。因此,关注胃癌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选取合理的术后营养支持,重视营养护理,保证充足合理的营养,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机体抵抗力及治疗耐受力。

胃癌根治术后患者个体化营养护理中,需针对疾病的特点,引入相应的营养评价机制,制定相应的营养支持及护理对策。胃癌患者普遍存在营养不良状况,术后合理的营养支持是康复后不可或缺的环节。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维持胃癌术后营养水平的重要措施,可改善机体营养不良状况,满足机体能量及营养需求,促进机体功能恢复;同时,及时营养支持能促使肠道黏膜免疫屏障功能尽快恢复,避免发生肠道细菌移位[6]。个体化营养护理中所选取的营养液应符合患者的代谢特点,富含蛋白质、微量元素等,以满足机体的营养需求,改善机体免疫功能。胃癌术后患者个体化营养护中,应做好患者饮食指导及营养评估,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营养干预活动,改变患者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提高术后饮食质量,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同时应用良好的营养护理完善膳食理论指导,注重营养素的搭配及食物的品种、性质、质量和摄入量,选择合理的烹饪方法,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营养状况评分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对胃癌术后患者采取个体化营养护理后,患者生活质量及营养状况均改善。这一结果与陈昕等[7]研究基本一致,说明个体化护理模式在胃癌患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可改善患者的营养和免疫状况,且效果优于常规护理。综上所述,应用个体化营养护理,在评估患者营养状况后,采取相应的个体化营养护理,可纠正错误的饮食观念,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进而提高患者营养状况,改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营养状况个体化胃癌
1~12月龄肺炎住院患儿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评价
云南省老年结核病患者营养状况的调查
加温输注肠内营养对ICU患者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的影响
个体化健康教育在小儿厌食症患者中的应用
碘-125粒子调控微小RNA-193b-5p抑制胃癌的增殖和侵袭
青年胃癌的临床特征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液分布情况与营养状况的关系
个体化干预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的效果分析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