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隙护理模式在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0-04-01 05:14王倩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3期
关键词:入室缝隙收缩压

王倩

(河南省开封市中心医院 开封475000)

介入治疗是在各种影像设备的指引下经皮穿刺插管,为患者实施药物灌注、血管栓塞等非外科手术方法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的重要的手段,具有传统药物、手术治疗难以同时具备的见效快、微创、可重复性强、安全性高、操作简便易行等优点[1]。介入治疗的出现为临床提供了新的给药和治疗方式,尤其为一些既往临床认为难治甚至不治的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和各种癌症)开拓了新的治疗途径,现已占据医疗诊治领域的重要地位[2]。但大多应用介入治疗的患者病情较为复杂,介入治疗期间仍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有必要在介入治疗期间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干预。本研究对介入治疗的100 例患者实施了无缝隙护理模式干预,获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选2017 年4 月~2019 年1 月行介入治疗的100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0 例。对照组男30例,女20 例;年龄35~65 岁,平均年龄(53.37±5.15)岁;疾病类型:肺癌8 例,肝癌10 例,脑出血12例,冠心病20 例。研究组男32 例,女18 例;年龄34~66 岁,平均年龄(53.45±5.13)岁;疾病类型:肺癌6 例,肝癌9 例,脑出血14 例,冠心病21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本研究获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具备介入治疗指征;患者或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精神、认知障碍。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在接受介入治疗期间按照护理规范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做好介入治疗准备,严密监测患者病情变化,遵医嘱指导患者饮食和用药。

1.2.2 研究组 在接受介入治疗期间实施无缝隙护理模式。(1)成立无缝隙护理管理小组,由科室护士长担任组长,该科室护士为小组成员,并明确各成员的职责。护士长主要负责护理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责任护士则负责护理工作的落实。(2)术前:患者入院后主动为其介绍病区环境、主治医生等,提供患者所需信息,使其快速适应住院环境;积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交流,详尽掌握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通过发放宣传册、微信、视频等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同时向其解释介入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简单介绍介入治疗的方法及其优点和缺点,解答其提出的各种疑问;耐心倾听患者的感受和期望,观察其情绪变化,若患者仍对介入治疗持有恐惧、紧张心理,可通过介绍过往成功病例或让已完成介入治疗并获得显著疗效的患者现身说法,以消除顾虑,增强治疗信心。(3)手术当日:病房-介入治疗室-病房或重症监护室全程陪护于患者身边,以热情的微笑、轻柔的举止及亲切的语言安慰患者,使患者能够感受到温暖,从而放松身心,缓解因置身于介入治疗室这一陌生环境所带来的紧张和恐惧感;再次简要介绍手术过程,强调介入手术为微创手术,以缓解患者对手术的紧张、不安情绪;术中以轻柔的语言与患者进行交流,指导其深呼吸,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医生处理。(4)术后护理: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做好各项常规基础护理,除此之外,通过良好的心理护理干预改善患者精神状态,例如在语言及行动上予以积极的暗示,鼓励患者以健康、乐观的心态正确对待疾病,增强其康复自信心。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护理前、入室后、术后1 d 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包括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53 分即存在抑郁,分数越高,抑郁程度越重;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50 分即存在焦虑,分数越高,焦虑程度越重。(2)比较两组入室前、入室后、术毕的应激指标(舒张压、收缩压、心率)。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SDS 和SAS 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SDS 和SAS 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室后、术后1 d,观察组SDS 和S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SDS 和SAS 评分比较

表1 两组SDS 和SAS 评分比较

?

2.2 两组不同时间点应激指标比较 入室前,两组舒张压、收缩压和心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室后、术毕,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和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同时间点应激指标比较

表2 两组不同时间点应激指标比较

?

3 讨论

介入治疗是一种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等优势的给药和治疗新途径,而有效的护理配合是使其顺利进行、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保障[3]。无缝隙护理是一种基于现代护理服务理念的新型人性化护理模式,更注重护理的全面性,通过尽可能保证患者护理工作流程的严密无缝隙,减少护理过程中的缝隙漏洞,从而使护理质量大大提升[4]。有学者指出[5~6],无缝隙护理不仅体现了现代护理学内涵,同时也加强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护理学理念,在临床各类疾病的护理中,特别是在严重疾病的护理中,虽然应用无缝隙护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但其护理优势较常规护理更为显著。在无缝隙护理过程中,加强了对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增加了对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的疏导,从而减少了患者可能存在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而介入治疗虽为微创治疗手段,过程中会破坏机体组织的完整性,患者仍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紧张和焦虑,引起心理性应激反应,直接对介入治疗造成干扰,影响患者病情康复。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SDS 和SAS 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室后、术后1 d,观察组SDS 和S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室前,两组舒张压、收缩压和心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室后、术毕,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和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与简单机械的常规护理相比较,对行介入治疗患者实施无缝隙护理模式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应激反应。

猜你喜欢
入室缝隙收缩压
入室盗窃案
入室盗窃案
疑点重重
入室盗窃案
雨的缝隙
你了解高血压分级吗
空中翱翔
缝隙
简单三招轻松降压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