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琏针灸配合张力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研究

2020-04-01 05:14崔结美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3期
关键词:痉挛上肢针刺

崔结美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经济开发区人民医院康复科 佛山528222)

朱琏针灸法为现代针灸家朱琏提出的特色针灸疗法,治疗方法包括针刺、指针、艾灸。朱琏认为针灸主要通过调整、激发神经系统机能发挥治疗作用,掌握针刺时机、部位、手法则可取得理想治疗效果[1]。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的改变,脑卒中患者发病率提升。脑组织缺血缺氧会损伤神经组织,引起肢体功能障碍、共济失调、吞咽障碍等,上肢痉挛是脑卒中患者常见并发症,发生率约为55%,主要症状为上肢疼痛、肌肉挛缩、肌力异常等,大大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加大其身心压力[2]。目前临床治疗上肢痉挛的方法种类较多,治疗周期长,缺乏规范治疗方案,疗效也因人而异。本研究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采用朱琏针灸配合张力法治疗,取得了满意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 年3 月~2019 年2 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60 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 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 例;年龄52~79 岁,平均年龄(63.72±6.73)岁;病程2~7 个月,平均病程(4.93±1.05)个月;体质量47~80 kg,平均体质量(62.94±10.33)kg;治疗时间2~9 个月,平均治疗时间(5.38±1.52)个月。观察组男18 例,女12 例;年龄50~79 岁,平均年龄(63.78±6.69)岁;病程2~6 个月,平均病程(4.89±1.08)个月;体质量45~82 kg,平均体质量(62.98±10.30)kg;治疗时间2~10 个月,平均治疗时间(5.54±1.55)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中风病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关于脑卒中诊断标准;(2)改良Ashworth 评分结果显示上肢痉挛Ⅱ级;(3)患者有上肢疼痛、肌张力增高、肌肉挛缩等症状;(4)本研究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上肢骨折者;(2)精神疾病者;(3)严重皮肤病者;(4)无法配合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针灸疗法治疗,针刺穴位有曲池、少海、曲泽、外关、手三里、间使、外关、肩髃、劳宫,针刺得气后留针20 min,每天1 次,每10 d 休息1 d,治疗3 个月。观察组采用朱琏针灸配合张力法治疗,朱琏Ⅱ型针刺手法有抑制法和兴奋针刺法。以0.35 mm×40 mm 的无菌不锈钢毫针,常规消毒后指导患者取仰卧位,以朱琏针刺法施针,抑制Ⅱ型手法用缓慢捻进法,兴奋Ⅱ型手法用快速进针法。执针时注意平肘、举腕及抬手角度。以食指、中指、拇指捏住不锈钢毫针,施针过程中注意避开穴位毛孔。用针时注意针尖与皮肤保持垂直。进针后注意捻、提、转、插手法相互配合,且施针不可过快。施针期间患者会出现酸、胀、麻、痛或触电感,属正常感受,注意患者主诉,以患者可耐受为度。针灸治疗时,第1 天采用抑制手法,取太渊(避开血管)、大陵、神门,用一支针分别穿过前三支针柄的孔后,针刺内关穴,再取一支针穿过上一支针柄的孔后,沿心包经连线,针刺下一个穴位,直至天泉穴,留针20 min。第2 天采用兴奋手法,用四支针分别针刺合谷、三间、液门、中渚穴,再用1 支针分别穿过前4 支针柄头的孔后,针刺阳池穴,沿着阳池穴与曲池穴连线,再用针穿过上一支针的孔后,针刺下一个穴位,直至曲池穴,留针10 min。两种针法轮流使用,1 次/d,每10 d 休息1 d,10 d 为1 个疗程,治疗3 个月。

1.3 观察指标 比较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上肢运动功能量表(SFMA)评分、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评分。SF-36 评分、ADL 评分分值范围均为0~100 分,得分越高,提示患者生活质量越高、日常生活行为能力越强;SFMA 评分分值范围0~36 分,得分越高,提示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越趋于正常。疗效评价标准:基本痊愈,改良Ashworth 痉挛等级为0 级;显效,改良Ashworth 痉挛等级下降≥2 级;有效:改良Ashworth痉挛等级下降1 级;无效:改良Ashworth 痉挛等级未发生变化。总有效=基本痊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 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SFMA、SF-36、ADL 评分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SFMA、SF-36、ADL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SFMA、SF-36、ADL 评分比较

表2 两组SFMA、SF-36、ADL 评分比较

?

3 讨论

脑卒中为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相关研究显示,中国每年至少新增200 万脑卒中患者,因脑卒中死亡患者超过100 万,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也增加了医疗服务的压力[3]。上肢痉挛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后遗症,主要表现为肌张力明显升高、肌腱反射亢进、肌肉挛缩等症状,延迟上肢分离运动,容易引起永久性残疾,不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延长患者的治疗时间。

中医学认为,脑卒中主要因肝阳上亢、阴虚血少、阳亢化风、肝肾亏虚导致气血逆乱、脑髓失充、清窍不通、筋脉拘急、痰湿瘀滞,从而出现半身不遂、关节不利、口眼歪斜等症状。朱琏针灸法治病的基本原理都是以现代神经病学的科学理论为依托的,主要通过针灸加强拮抗肌的肌力,抑制主动肌的运动,协调伸肌群和屈肌群的张力平衡。其治疗当以协调肌群间肌张力平衡为重点,促进共同运动向分离运动转化,抑制痉挛,建立正常的运动模式具体到上肢治疗则应强化其拮抗肌(即伸肌)运动、拮抗其主动肌(即屈肌)运动,故拮抗肌侧用朱琏兴奋Ⅱ型手法,主动肌侧用抑制手法[4~7]。本研究主要选用上肢的穴位,通过穴位刺激抑制的主动肌肌力,增强拮抗肌肌力、协调肌群间肌张力,从而有效改善上肢痉挛症状;同时通过穴位刺激调动大脑调节功能,达到“气至病所”的治疗目的。此外,缓慢捻转进针对皮肤刺激小,患者疼痛轻。朱琏提出皮肤上某一点在大脑皮层上有对应代表点,刺激皮肤可影响大脑,发挥治疗作用。张力法则是对能量、功能等进行结构改变,从而获得气化状态,主要考虑点为均匀分配以及能量流动,实现了环环相扣、针针相连以及能量内循环。两种针法可通过不同作用机制作用于病灶,起相互协同作用,从而取得满意效果。针刺神门、太渊、阳池等穴位具有舒筋解痉、清肝潜阳、舒筋活血、通窍止痉的功效。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日常生活行为能力评分、上肢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朱琏针灸配合张力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SFMA评分,改善上肢痉挛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综上所述,朱琏针灸法不仅强调技术,还注重针灸医师的职业精神,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更科学、规范的针灸治疗,而朱琏针灸配合张力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加快了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改善了患者的是生活质量,加快了患者的康复进程,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痉挛上肢针刺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清明的雨
针刺镇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双上肢训练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面肌痉挛如何护理
两臂血压为何会不同
防运动后肌痉挛喝水不如补电解质
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32例——附单纯功能锻炼22例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