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飞 邓方跃 庄沙斌 叶永胜 陈永恩 吴文仁
(广东省东莞市中医院骨四科 东莞52300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运输业飞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增加了意外事故的风险,由意外事故导致的骨折发病率更是呈逐年递增趋势,其中高空坠落、车祸、跌倒及撞击均是导致骨折发生的原因[1]。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及治疗手段的进步,骨折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及后期功能训练,一般可治愈,但术后由于外伤、感染、治疗方式及功能训练不当等等因素,极易发生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现象。针对此类现象,临床多采用再次手术的方式,促使骨折位置愈合,但再次手术给患者带来的伤害大,容易导致医疗纠纷,同时治疗效果难以保证[2]。中医学在我国有上千年的历史,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医学也在不断开拓创新,各种中成药剂被广泛运用到临床中,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而中医学针对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具有丰富的治疗经验,形成了完整的治疗体系[3]。本研究探究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7 月~2018 年12 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78 例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 例。对照组男24 例,女15 例;年龄21~73 岁,平均年龄(48.21±4.02)岁;骨折原因:车祸17 例,坠落9 例,碾压伤4 例,摔伤9 例。观察组男25 例,女14 例;年龄22~74 岁,平均年龄(48.36±3.79)岁;骨折原因:车祸15 例,坠落10 例,碾压伤4 例,摔伤10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患者术后骨折>半年未愈合,通过X 线检查,可发现明显的骨折线,未见骨痂;临床资料齐全,患者可配合研究。排除标准:骨折出现恶性病变;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患有精神类疾病;对本研究药物过敏或存在禁忌证。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治疗,如植骨内固定术、手法复位小夹板或者使用石膏进行外固定,也可实施骨外穿针固定架进行加压治疗;术后骨折断端局部肌肉注射金葡素注射液(国药准字S19990010),每隔5 d 注射1 次,2 ml/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舒筋驳骨片、壮骨强筋片治疗,术后第1 个月口服舒筋驳骨片治疗(东莞市中医院院内制剂,粤药制字Z20070168),由牡丹皮、大黄、牛膝、透骨草、川穹、当归、自然铜、生地黄、桑枝、土鳖虫、蛇床子、木香、骨碎补、丁香等药材组成,5 片/次,3 次/d;术后第2 个月口服壮骨强筋片治疗(东莞市中医院院内制剂,粤药制字Z20080004),由五加皮、鹿角胶、肉苁蓉、千斤拔、淫羊藿、牛膝、党参、当归、龟甲、何首乌、黄柏、地骨皮、羌活及独活等药材组成,5 片/次,3 次/d。两组连续治疗2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无效:经X 线检查,患者骨折线未愈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压痛或叩击痛情况严重;好转:经X 线检查,患者骨折端出现新骨痂,骨折线逐渐模糊,存在轻微的压痛或叩击痛情况;显效:经X 线检查,患者骨折端结痂,骨折线模糊,无压痛或叩击痛情况,患者骨折位置愈合。总有效率=好转率+显效率。(2)疼痛评分。采用数字测量的方式,总共0~10 分,0 分表示无痛,1~3 分表示轻度疼痛,4~7 表示中度疼痛,8~10 分表示重度疼痛,得分与患者疼痛感呈正比。(3)中医症候积分。将压痛、纵轴叩击痛、异常活动及等功能障碍等按无、轻、中、重4 个等级分别记为0、2、4、6 分,分数越高症状越严重。(4)骨折愈合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疼痛评分及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疼痛评分及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及中医症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疼痛评分及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表2 两组疼痛评分及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
2.3 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为(78.56±10.25)d,短于对照组(95.48±10.5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骨折复位是机体愈合过程中较为复杂的一个修复过程,受外部及内部各种因素影响。外部因素如受损程度、血液循环情况及骨折治疗方式等,内部因素包括局部损伤情况及血液供应情况等[4]。患者若出现明显的骨线,骨折时间远远超过正常愈合时间,且存在叩击痛及按压痛,活动能力受限,即表示发生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临床可再次实施固定手术(包括石膏固定、髓内钉固定、夹板固定等)予以治疗,促使骨折位置愈合,但需要依靠患者自身的修复能力,仍要经历漫长的愈合时间[5~7]。
中医学治疗骨折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将前人的经验不断总结,并开拓创新,结合现代人的实际需求,研发出多种多样的治疗方式,使得骨折患者得以康复。与现代医学方式比较,中成药用于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中,能够通过调整患者功能状态,增加患者抵抗力,达到治疗效果,促进骨折愈合[8~9]。术后第1 个月,患者多存在气滞血阻,同时由于长时间卧床休息,经脉不畅,瘀血闭阻严重,故应以活血化瘀、行气消散为治疗原则。此阶段服用舒筋驳骨片有利于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术后第2 个月,瘀肿大部分吸收,断骨初步愈合但筋骨肌肉无力,此期治疗当以滋补肝肾、强壮筋骨为主。壮骨强筋片中五加皮祛风湿、强筋骨、活血利水;千斤拔祛风利湿、消淤解毒;鹿角胶滋补肝肾;淫羊藿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牛膝补肝肾、强筋骨、活血通经;肉苁蓉润肠通便、补肾阳、益精血;党参与当归补益脾肺、补血生津;何首乌补肝肾、益精血;龟甲滋阴、养血止血;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地骨皮凉血除蒸、清肺降火;羌活散表寒、出风湿、利关节;独活祛风湿肾、散寒止痛。诸药共奏养肝补肾、强筋壮骨的功效。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及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疼痛,改善临床症状,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具有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