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背景下“三爱三送”活动的教育价值

2020-03-31 11:57刘也菁孙宪利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贫困生学困生心理

刘也菁 孙宪利

教育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坚持“六个精准”标准,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开展了赋有特色的“三爱三送”教育活动,把党和国家精准扶贫政策与教育发展、学生成长紧密结合起来,做到了突出精准,措施可行,效果显著。全体教师积极投身到“三爱三送”教育活动中去,践行人民教师的初心和使命,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职责。教师用物力、真情和爱心,关爱学生,使被关爱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帮助。与此同时,作为教师自身,教育管理艺术得到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思想境界也得到升华。

一、“三爱三送”教育活动的诠释

我校坚持“以细节为根,以尊重为本,以幸福为实”的办学理念,始终坚持“塑造完美人格的摇篮,传播先进文化的沃土,感受和谐幸福的家园,崇尚科学艺术的殿堂”的学校发展目标。“三爱三送”教育活动,就是学校坚持办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结合党和国家精准扶贫的要求而开展的一项教育活动。“三爱三送”教育活动是指关爱特殊生,给特殊生送关心;关爱贫困生,给贫困生送温暖;关爱学困生,给学困生送信心。

首先,特殊生指有一定心理问题或特殊性格的学生。这些特殊生可能来自于特殊家庭,或者身体不健康甚至残疾,或者性格极其扭曲。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和压力,表现出一些心理问题或性格的缺陷;而这些负面的情绪和特殊的性格影响着学生的健康发展。为了让他们愉悦地融入集体,度过快乐充实的高中生活,顺利进入高等学府、步入社会,需要我们为其铺平道路,扫清障碍,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其次,贫困生主要包括低保家庭的孩子或家庭发生重大变故的学生。出现贫困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家长受教育水平低,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有的家长工作单位解体,自谋职业;有的家长身患重病,不但花费大量资金医病,而且丧失了劳动能力;有的家长由于某种原因突然离世,等等。这些贫困家庭的学生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不能融入集体,和老师、同学沟通较少,需要他人的关心与帮助。

最后,学困生指总成绩或单科成绩不理想,与其他同学学习成绩差距较大的学生。这些学困生的出现,有的是学生存在严重的偏科现象,对某学科的学习缺乏积极性和动力;有的是学生学习方法不得当,跟不上高中学习进度,总体成绩不高;有的是农民工进城务工,学生从家乡转学到我校,受学习习惯影响,成绩比较低;有的是从内心深处就不想上学,而被家长强迫到学校读书,等等。单纯从学习的角度来说,他们可能是班级学习成绩中的弱势群体,帮助学困生进步是教师的责任。

二、“三爱三送”教育活动的组织保障

学校切实把“三爱三送”作为以人为本,促进学生成长、社会和谐的一项任务。为了实现不让一个心理上有问题的学生落下队伍、不让一个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失掉学习机会、不让一个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放弃学业的教育目的,学校成立“三爱三送”领导小组,包括校长、德育主任、教学主任、工会主席、财会室工作人员等在内的学校管理者,以及心理咨询室教师、各班班主任。校长作为“三爱三送”领导小组第一负责人,德育处、教学处、工会和团委联合起来,高度重视这项活动,不仅为了弘扬中华民族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送关心,送温暖,送信心,助力学生健康发展;同时,也当作贯彻“教书育人”的教育使命,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以及提高教师道德素质的有益尝试。

“三爱三送”领导小组成员率先垂范。对于特殊生,小组成员带领班主任,并邀请心理专家分批分期到特殊生家慰问,共同对特殊生进行心理疏导,与家长沟通交流,建议家长科学对待,与学校、医院密切配合,实现学生身心健康。对于贫困生,由工会牵头,深入学生家里,做调查工作,走进社区,帮助家长寻找工作机会。领导小组成员带头捐款资助学生,并积极寻求社会力量赞助学生,让他们渡过难关。对于学困生,由教学处组织教师制定帮扶方案,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三、“三爱三送”教育活动的具体措施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我校“三爱三送”教育活动根据学校工作和学生实际情况,结合“三爱三送”教育活动内容,制定了详尽的实施方案。在学校“三爱三送”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一)关爱特殊生,给特殊生减压力

1.确定问题群体

在每学年通过心理测评(SCL—90,抑郁、焦虑自评等量表)进行筛查,并进一步与班主任、德育主任、科任教师、心理老师或其他同学的观察及家长反馈等情况进行交叉对比,联合认定,确认问题群体。

2.分级建档

划分预警等级建档,具体分为“成长关爱”“重点关注”“红色预警”三级。

一级为“成长关爱”。主要针对某一项测试分数偏高但生活中没有明显的异常表现,以及由于生活中发生负向事件而短时间内呈现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学生。换句话说,主要针对具有一般心理问题的学生。

二级为“重点关注”。主要针对各项测试分数偏高,并且根据家长或班主任日常观察,在认知、情绪或行为等方面表现异常的学生;还包括在医院已经确诊為神经症,或者由于生活中发生重大创伤性事件而导致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也就是说,主要对象为有严重心理问题或神经症的学生。

三级为“红色预警”。主要针对具有自伤行为、自杀未遂和自杀倾向的学生,或者攻击性较强,可能会伤害他人的学生,还包括具有精神性症状的学生。

3.心理干预

对处于“成长关爱”“重点关注”等级的学生,由心理老师和班主任进行约谈,并对学生状态进行再次评估,需要校内咨询的同学定期到心理咨询室进行咨询(心理咨询室全天开放,学生可通过当面、社交平台、写信等方式预约),班主任进行日常关爱,并与家长沟通学生状况。

4.家校联动

对处于“红色预警”等级学生,第一时间向相关领导汇报,并由危机干预小组成员(校长、德育处主任、班主任、心理教师)负责约谈家长或进行家访,与家长共同制定干预措施并建议及时就诊。当学生情况危险而就诊又有困难时(如学生独居或拒绝家长陪伴等情况),在家长授权下,由干预小组成员带领学生就诊,并建立危机应急小组。在学生上学期间,班主任和科任老师须温和地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状态,由心理教师进行心理疏导、危机干预或咨询转介,如有紧急情况及时汇报,并启动应急措施。

对于因心理问题休学而后复学的学生,要进行家长和学生访谈,并要求其出具医院证明,证明学生状态调整良好,可以复学。

5.跟踪管理

学校领导小组定期回访家长,跟踪学生变化情况,并记录在学校和医院干预的过程,保存详尽的档案材料,包括学生成长关爱工作表、学生咨询记录、家长访谈记录、视频材料、医院治疗材料等。

6.专家辅导

一是家长家庭教育经验指导。学校通过“家长学校”,邀请心理专家在全校家长会上给家长做如何构建和谐的家庭环境方面的辅导讲座,鼓励家长了解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减少家庭的压力,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

二是问题学生心理疏导。心理专家利用特殊的心理疏导艺术,婉转优美的声音和轻柔低缓的音乐融合,使学生敞开心扉,当场宣泄自己的压抑情绪。经过心理疏导,问题学生表示不同程度地感受到心情愉悦,充满自信。

三是教师队伍心理技术指导。学校邀请医学专家,为领导小组和班主任进行辅导,引导教育工作者要正视心理健康教育,同时给予技术性指导。

(二)关爱贫困生,给贫困生送温暖

1.调查甄别、建立档案

对于贫困生,学校在认真调研、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建立的资料数据库、贫困家庭数据库,使每一个贫困家庭、每一个贫困生都要有相应的信息资料,确保不漏一户贫困家庭、不漏一个贫困学生,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管理,不同程度地发挥各种教育扶贫资源的作用,确保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稳步实施。

2.经济上援助

德育处协同班主任,到贫困生家庭走访,到学生所在社区核实,为贫困生减免不同比例学费,财会处及时发放给贫困生;帮助贫困生申请政府助学金;组织高三毕业符合寒窗基金申请条件的贫困生,带着大学录取通知书、社区证明和寒窗基金申请材料等,申请寒窗基金;帮助贫困生申请其他社会资助,如福彩中心扶贫资金等;全校党员每年交一次特殊党费,把这笔钱用来慰问贫困生;学校还组织全体教师为贫困生捐款。

3.帮助家长寻求增收途径

工会充分利用各种人脉,帮助家长寻找力所能及的就业岗位。有的家长被安排到学校食堂工作;有的家长被安排到商场工作;有的家长被安排到家政服务中心或环卫服务中心工作等。总之,学校帮助贫困生家长利用各种途径,增加家庭收入,为学生解决经济上的后顾之忧。

(三)关爱学困生,帮学困生树信心

1.教学处牵头

部分学生由于主客观原因,总体成绩或单科成绩很低。基于教学处各级各类的考试成绩统计,班主任再根据科任老师反馈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考试成绩等情况,与学生沟通,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确定为学困生对象。

2.确定帮扶模式

根据学困生的数量和学科的不同,确定多样化帮扶模式。有一对一帮扶模式、一对多帮扶模式;还有教师个体对学生个体帮扶模式、学校集体组织对学困生具体帮扶模式。

3.具体措施到位

首先,每名科任教师对所教学科成绩薄弱的学生建立档案。其次,科任教师找学困生谈话,寻找本学科学习成绩薄弱的原因,了解学生是学习方法有问题还是兴趣动力不足,是学习习惯问题还是心理问题,是学科知识问题还是自信心问题等。再次,帮助学困生制定提高成绩的计划,通过“走廊联合辅导”时间(早晨7:00~7:30,下午15:00~16:50),给学困生专门辅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对学科充满信心,最终提升成绩。联合辅导是我校教学特点之一,基本形式是全体学生在教室自主学习,全体教师在教室外的走廊辅导答疑,学校为各学科教师安排固定位置,配备辅导专用桌椅,贴上明显学科标识,学生有问题及时到走廊咨询,教师及时答疑解惑。最后,学校集中安排教师利用早自习或晚自习时间对单科学困生进行辅导,给学困生另行复习巩固本学科基础知识,并命制试题、检测、讲解等。

4.总结反馈

学校组织教师就学困生帮扶情况进行阶段性反馈,交流总结。教师上交帮扶工作记录,反馈帮扶对象的学习状态和考试成绩,并制定下一阶段学期的帮扶计划和具体措施。

四、“三爱三送”教育活动的意义

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希望。“教師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三爱三送”教育活动意义重大。

(一)“三爱三送”教育活动是促进社会和谐所求

一个孩子的成长,关乎一个家庭的幸福;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幸福关乎社会的和谐稳定。我们在与家长沟通中,深深理解家长的无奈与无助。有的家长与孩子零交流(孩子不愿与家长交流);有的家长在孩子面前战战兢兢,低声下气;有的家长因为陪护孩子辞去工作;有的家长在与老师见面时,不顾自己的尊严号啕大哭;有的家庭因为孩子问题矛盾重重,甚至分解。学校通过“三爱三送”教育活动,把家长请进来或者走进学生家庭,围绕孩子的问题进行深度探讨,帮助家长走出教育误区,如:只注重用金钱鼓励,不关心孩子的成长过程;给孩子施高压,采取棍棒教育方式;放纵孩子,不承担做父母的责任,等等。要求家长抽出时间陪伴督促孩子,为孩子营造安静的家庭学习环境,给孩子做好示范。在学校,教育孩子尊重父母,感恩父母,使家长和孩子互相沟通、理解、信任。这样,学校、教师与家长凝聚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一起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三爱三送”教育活动,小而言之促进家庭和谐,大而言之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是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有益举措。

(二)“三爱三送”教育活动是学校的使命所然

教育的使命和任务是“教书育人”。育人是对人性的打开,是对学生思想的引导。由于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不同,学生的个性及对事物的认识不同,学生的个体存在各种问题。因此,需要学校教育给予宽容尊重、给予人文关怀。青少年时代,是个体逐步形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为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学校责无旁贷。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及年轻的心灵”。所以说,“三爱三送”教育活动就是千方百计触及年轻的心灵,鼓励特殊生积极乐观面对生活,鼓励贫困生以顽强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克服来自家庭的困难,鼓励学困生树立必胜信心,勤奋学习,获取佳绩。“三爱三送”教育活动不仅关乎学生的三年高中学习生活,也关乎学生升学就业以及未来。“三爱三送”教育活动是学校的使命所然。

(三)“三爱三送”教育活动是教师的职责所在

“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通过参与“三爱三送”教育活动,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加理解家长的不易,理解学生渴望关爱、尊重和肯定,也促进自身形成勇于担当、为家长解忧、为学生解惑的意识,站在学生和家长的立场及处境上思考问题,把学生和家长的意愿与发展需要摆在第一位,用自身实际行动和人格魅力去培育学生的美好人格。

通过参与“三爱三送”教育活动,教师提升了教育管理艺术性,成为学生信赖的塑造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在与这部分学生接触过程中,教师深深体会到他们的共性:自卑、多疑、敏感。教师关心过度,学生会认为老师另眼看待;教师关心少,学生又会认为老师看不起他们;教师批评严厉,会引起学生逆反。所以,在教育转化过程中,教师面临着种种考验(也包括家长的质疑和不满)。因而,教师要不断研究教育技巧,发挥“南风效应”,让学生体会教师的真爱。

在参与“三爱三送”教育活动中,教师在教学之外,还经常奔波于学校、家庭、医院之间,在学生、家长、社区、医生之间建立联系。为了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化解他们的困惑,激发他们的理想,重塑他们的信念,甘当铺路石,充分体现了教师的职责。

“三爱三送”教育活动,任重道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很多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如关爱的捐款和资金需要增加、关爱的形式需要多样化、责任和质量意识也需要提高。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我们仍然需要改进和完善。相信,在精准扶贫政策指导下,秉承着三十六中的办学理念,我校“三爱三送”教育活动会更加扎实有效,使学生舒心、家长满意、社会信赖。

(责任编辑:赵昆伦)

猜你喜欢
贫困生学困生心理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贫困生的隐私与尊严亦当细心呵护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策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大学用话费查“装穷”贫困生月超150元取消资格
心理小测试
莫与贫困生“抢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