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荣
摘 要:生物是高中教学的重要内容,其所涉及的核心素养体现在诸多层面。文章主要结合作者的教学经验,分析高中生物核心素养与微课程之间的关系。从多个角度入手,探究实现微课程开发目的的具体方式,同时提出几点建议。基于此,可以为广大高中生物教师提供参考,提高微课程设计的合理性,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生物;微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7-20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03-0094-02
生物知識体系具有抽象、复杂的特点,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尤其是学习、实践的时间较长,造成学生的压力大,难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影响其核心素养的形成。对此种情况,教师可以将微课程的教学方式应用在其中,实现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同时,将核心素养渗透在其中,便于学生感受生物课程的魅力,主动参与微课程的学习与实践,提高生物教学的质量、效率。
一、高中生物核心素养与微课程的关系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高中生物学科的教学方法、学习内容、教学评价以及学习目标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微课程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已经逐渐应用于生物教学中。同时,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核心素养体系也逐渐渗透在生物教学中。因此,高中生物教学必须以全新的视角进行课程设计,并充分发挥微课程的作用。在此前提下,教师需要将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与微课程设计内容进行紧密关联,在彰显设计中心、目标的同时,推动核心素养学科化的进程。基于此,可以有效实现对高中生物教学理论体系的创新与完善。
对高中生物学科而言,其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以及社会责任四方面。因此,在完成微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以上四大核心素养作为前提,引导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1]
二、基于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微课程开发方式
(一)明确微课程教学目标
以高中生物核心素养为前提,如何确定微课程的教学目标,已经成为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首先,教师应该对新课标进行认真学习、深刻解读,同时将教学的着力点从以往关注知识转移到关注能力方面。其次,结合班级的学情确定教学目标。由于学生属于微课程开发的使用者,因此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中心,结合谈话、作业反馈以及观察的方式,加深对学生能力的了解。再次,实现对数字化资源环境的充分利用,对书本中的有限知识进行扩充,在完成学习目标的基础上指引学生未来发展的方向。
(二)分类微课程教学内容
1.生命观念的渗透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学生会接触到更多的新概念、新知识,同时,会掌握生物课程中涉及的更多先进理念。因此,教师在开发微课程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可以将生命观念渗透其中。
(1)通过微观的方式展现生命本质。在高中生物教材中,诸多内容与细胞教学相关,以此来实现对分子机制的揭示。但是由于该部分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复杂性,学生很容易形成惧怕心理和畏难心理。而在微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到其中,或者运用动画等直观的方式对抽象概念进行展现,帮助学生形成世界观、自然观,使其可以更加形象地明确生命现象的特征。[2]
(2)通过追问的方式构建新知。在讲解新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对问题的探索,运用“问题化学习”的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有更多的时间完成自主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具有梯度的问题矩阵,让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结构。长此以往,学生能够认识到不同问题之间的关系,在思维碰撞的同时,增强其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并有效提高专业知识的水平,对学生探索生命规律具有深远意义。
(3)通过互动明确教学重点。在进行微课程选题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帮助学生对教学目标予以细化。同时,还应该在课堂中以师生互动的方式,密切相互之间的关系。这种方式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教学中出现的疑难问题,便于在后续的教学中进行针对性教学,并增强问题讲解的个性化。例如,教师在设计微视频的过程中,可以向学生提供二维码,然后引导学生扫码观看视频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2.理性思维的体现
理性思维是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内容之一,教师可以运用习题的方式,对经典案例、高考考点等进行复习。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形成归纳、推理的思维习惯,以此来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对此,教师可以将两点措施应用在微课程开发中。
(1)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具有单一、枯燥的特点,教师在进行习题讲解的过程中,并未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解题方式。而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教师在设计微课程的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开放解题思路,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以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探索。这样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思维张力,同时,可以有效提高解题质量与效率。
(2)实现理论知识内化。由于生物课程所涉及的内容较多,每个知识点之间均存在紧密关系。因此,教师在开发微课程的过程中,可以对习题进行变式训练,帮助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内化。学生在解决问题、分析问题期间,可以有效提升逻辑思维能力、推理研究能力以及归纳概括能力。
3.社会责任的培养
在拥有一定的生物知识以后,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参与到社会事务中。因此,在开发微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课程的设计,使学生能够结合理论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对此,开发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1)创设教学情境。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才能够体现核心素养。具体而言,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结合教学内容明确教学主体。同时,挖掘生活中与课程知识相关的现象,实现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迁移。不仅如此,既定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便于培养其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社会担当能力。
(2)对知识进行重组。在复习高中生物课程期间,教师不能仅仅将教材知识转移至微课程中,而是应该结合创设情境、学生能力等特点,对高中生物知识进行重组,形成一个更具系统性的知识体系。这种方式可以唤醒学生对以往知识的记忆,同时进行分析、类比。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对相似知识点进行区分,从而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提高生物知识的连贯性、逻辑性。
(3)丰富教学方式。对一个精彩的微课程而言,小结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可以借助列提纲、思维导图等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简明扼要的概括。这种方式便于对学生的知识进行巩固,实现对重点、难点的深化理解。不仅如此,还能够帮助学生构建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实现横向、纵向知识的紧密关联,对日后运用生物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具有深远意义。
4.科学探究的呈现
高中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能够对生物现象进行观察、实验、提问以及分析,从而帮助学生明确科学探究的方法以及思路,增强其综合能力。在开发微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以下内容应用其中。
(1)展现生物现象实验过程。为了能够对生命本质进行更加深刻的揭示,教师应该通过实验教学的方式展现科学规律。不过,生物课程中也包含无法掩饰的生物现象或者生命过程,此时,教师可以利用视频或者仿真模拟的方式,打破时间、空间等方面的限制,帮助学生感受生命形象,记忆生物知识。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利用微课程对经典实验进行重点展现,帮助学生明确科学家发现知识、总结知识、运用知识的历程,使其形成科学探索的思维。
(2)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微课程教学的意义,教师应该对高中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主要包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批判思维以及创造性思维等。也就是说,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参与到实验的操作、分析与讨论中,同时,结合其所掌握的知识,对实验过程提出意见、建议。不仅如此,教师也可以在实验教学中以设计性实验代替传统的验证性实验,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与主动性,便于其通过实验发现课程的生命本质,调动其探究的积极性。
三、基于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微课程应用建议
一是对微课程教学的建议。微课程教学不仅为学生提供短视频,而且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参与其中,使其形成对课程知识的深入认识,提升其核心素养的水平。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一边观看微课内容,一边对问题进行记录、分析、讨论,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在课后进行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自主预习,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课程教学的个性化水平。
二是对微课程评价的建议。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高中生物微课程的开发、应用,教师需要做好课堂与学生的评价工作,同时,加大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关注力度,将其作为前提开展评价。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将提升高中生的核心素养水平作为方向,运用情景设计等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实验,进而完成课程预设的教学任务。除此之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反馈技术等,从宏观、微观等角度获取与学生相关的信息。基于此,能够实现对微课程开发与应用方式的调整,适应学生的实际需求。
综上所述,高中生物微课程教学与核心素养具有十分紧密的关系,需要教师加大重视力度,不断提升教学的整体效果。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进行微课程开发,并体现既定的教学目标、核心素养内容。在此前提下,还必须调整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方式,重视课程的评价工作,进而在根本上彰显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深化高中生物微课程教学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薇莎.試用“微课程”提升高中生物的学习兴趣[J].课程教育研究,2018(31):169-170.
[2]董海燕.高中生物微课程制作探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