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心理健康教育构建绿色课堂

2020-03-30 03:18张立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绿色课堂渗透策略心理健康

张立

摘 要:小学阶段处于萌芽阶段,教师在面对小学生时,不能仅仅对他们进行知识传授,更应该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如果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巧妙地渗透一些心理学知识,不但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够于潜移默化中深化学生的思想内涵,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鉴于此,本文深入探讨了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绿色课堂 心理健康 渗透策略

课外辅导班兴趣班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其背后折射出的是大量家长“望子成龙”式的心理期许。家长把所有希望寄托在学生身上,他们关心的重点只是学生是否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却在无形中忽视了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否健康。

一、转变教育风格,营造和谐氛围

过去有一句俗话是“严师出高徒”,于是有些老师将之视作自己的座右铭,成天摆出一副冰山面孔,对待学生从来不苟言笑,学生稍微出现一些错误就加以严厉的惩罚,而他们做了正确的事情却往往得不到表扬。学生长年累月接受这样严厉的教导,心理时刻处于阴影中,又怎么可能健康发展呢?所以对于一位教师来说,首先应该扭转自己的教学风格。课堂不是刑场,教师也不是刽子手,完全没必要实行“风刀霜剑严相逼”式的教育模式。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教师要做到关爱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要懂得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毕竟教师面对的授课对象是小学生,而小学生本身年龄小,身心发展都尚属稚嫩,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因此教师更应该提升自己的亲和力,像哥哥姐姐一样接近他们,耐心和他们进行沟通交流。只有营造了和谐民主的氛围,只有构建了平等的师生关系,才有助于消除隔阂,增进彼此的感情,才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心理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1]

二、回归教材,巧妙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语文所收录的课文其实都非常经典,有的文章充满了美的情趣;有的文章呈现出无尽的哲思;而有的篇目则饱含作者的深情……对于学生来说,每一篇课文的学习,都意味着一次美的教育,一次无形的心理健康教育。例如二年级课文《妈妈睡了》,虽然课文本身很简单,但是真正动人的是课文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由于现在大多数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是小霸王,全家人围着转,也就逐渐养成了“以我为先”的自私行为。他们往往只在乎自己的感受,却不在乎父母家人的感情。因此教师在讲解这节课时,重点并不仅仅只是让小学生学会认识生字词,而是让他们懂得体谅父母的艰辛,懂得去爱自己的爸爸妈妈。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读的方式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时间的话让学生回到家也观察一下自己的父母睡觉时的样子。又比如讲到《触摸春天》,这是一篇典型的写人的记叙文。作者通过描述盲女孩安静在公园里的行为,对生命进行讴歌。因为她看不到,所以她学会了触摸,去感受她生命中的美好。即使是一个盲人也知道热爱生命,何况是正常人呢?有些小学生长期处于娇生惯养的环境中,对于其他人缺乏理解和同情心。所以教师通过这样一篇课文,可以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不论生活给予了你狂风暴雨,还是春花烂漫,都应该珍惜生命。不论处在顺境逆境,都应该热爱生活。教师可以通过蒙眼睛的方式,让小学生上一堂课,让他们深入体会生命的美好。

三、正面客观评价,学会赞赏学生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赞美,小学生也是一样的。然而赞美的基础是了解,是认可。所以即使学生有这样的心理诉求,教师仍然应该在明确小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小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后再给予他们客观公正的评价。评价是一种良性互动,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也可有助于老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更正自己的教学设计。如果对小学生一味赞美,会养成他们骄傲自大的情绪;但如果对学生一味批评,同样会造成隔阂,产生自卑情绪[2]。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全方位了解学生,对他们做出公正客观的评价,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例如有些孩子比较自卑,那么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发现这些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比如“你刚才的朗读真棒,不但声音洪亮,而且很有感情!”“你的字写得真整齐”等等,这样做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四、作文抒发情感,融入心理教育

写作对于21社会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因此作为小学阶段的语文老师更应该注重对小学生进行写作能力的培养。写作是一项非常好的习惯,写作的过程其实也是发现自我,认知自我的一个过程。因此作为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书写,可以是自己身边的小事,可以写某个人,也可以发发牢骚,只要是真情实感就都可以写[3]。教师通过学生的习作,同样可以从侧面发现学生的心理状态,幫助了解学生真实的想法。那么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写作进行互动,达成理解。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养成记日记的习惯,一方面可以锻炼他们的文字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了解学生的情况。了解以后,教师在辅导学生时就有了突破口,也就有了针对性。写作其实也是一个可以进行情感教育的过程,例如有的学生写到了父母离婚以后感觉到孤独,那么教师知道了这个情况以后,可以对学生进行单独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同时打消消极情绪。同时作文也可以成为宣泄情绪的出口,是了解学生的一扇窗口,教师应该善加利用。

五、教学设计要精彩

一个充满了活力的绿色生态课堂,只有老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以后才可以做到。现代教育理念主张的就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让他们成为全方面发展的人。因此教师不应该在教学中只是一味地灌输给学生知识,而是充分调动他每一个感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例如教材里收录了一些儿歌,教师完全可以鼓励学生唱出来,或者表演出来。这样才可以真正吸引小学生,大大提升学习效果。

结语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能只注重教学内容,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构建绿色课堂,就是构建一个充满乐趣与活力的课堂。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知识,既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同样也可以提升他们的整体素质,让他们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姜建兰.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江苏教育,2017(88):49-50.

[2]钟静.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7(03):39-40.

[3]刘晓丽.童心之花绽放语文课堂——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J].名师在线,2016(10):11-12.

猜你喜欢
绿色课堂渗透策略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构建绿色语文课堂,发展学生自主思维
技工院校语文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小学音乐绿色课堂的构建
激发学生潜能 打造绿色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