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新
摘 要:中华诗词璀璨夺目,诗词之学与习是汉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但由于时空相隔、理解差异,古诗词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所在。研究对古诗词教学的价值及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尝试性对语境还原法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希望为当前诗词教学形成有效的引导与启示。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 语境还原法 《望江南》
引言
“不学诗、无以言”。古诗词的优美流淌过《楚辞》与《诗经》,蜿蜒过唐诗宋词,最终在中华文学史上绽放出华美异彩,犹如翩翩佳人舞于鼓上震人心弦,又如铮铮剑士之胆魄令人钦服[1]。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中国古诗词百花争鸣的土壤已然趋近贫瘠,历史文化的传承被多元化文化的涌入和生长挤压得喑哑难响,尤其是新一代的青少年成长环境与古代难以链接,对“噫嘘唏”和“之乎者也”的认识和理解甚至比不上对日本二次元文化的了解。不过,作为优秀的历史文化、先辈圣贤的智慧结晶,古诗词本应该被传承并发展下去。这也是各阶段语文课程教学对古诗词内容情有独钟的原因之一。
从另一层面看,初中的古诗词教学是学生古诗词文化启蒙和教学的重要组成,与小学阶段最大的不同是初中的古诗词教材篇幅更长、语法知识涵盖更广、对学生的教育启迪更深刻。笔者一直在教学一线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在实践中反复思考如何更有效的提高初中古诗词教学的效果,如何解脱传统应试教育体制下僵化式教学和灌输式教学的弊端,如何丰富古诗词教学的内涵并使得古诗词学习生动形象更易理解。也正基于此,研究着力对薛法根老师的“语境还原法”进行研究,并与实际教学相结合总结出了教育经验及心得体会,以供教师同行相论证借鉴。
一、运用语境还原法,让学生见微知著
古诗词之美,不仅源于其文化意蕴,更在于从字句之间能够折射出诗人创作时的心理状态,反映当时的社会风气或时代背景。由于古诗词的创作时间与当代青少年生活的时代相去甚远,想要让学生百分之百复原当时的情与景是有一定困难的,而在学习诗人创作表现手法也颇有难度,所以语文教师首要解决的教学困难就是诗人与学生之间存在的时空差距。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有些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仅局限在字面意思,雅致但难懂的字词组合让学生抓不到学习重点,不能深入到古诗词的背后。我们可以试着在教学中引入“语境还原法”,让学生小中见大,见微知著,知其言更知其所以言。
以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为例,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初可以向学生抛出几个问题,如“杜甫是真的登上了泰山有感而发才创作出了这首《望岳》么?大家是在哪里看出来的”“诗人是如何描写泰山的美景的?”“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通过层层递进的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走进诗人内心。尔后,教师可以明确:首先,“望”字虽未在诗中有任何体现,但这一视觉上的感受却是贯穿在整首诗中的,并与结尾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首尾呼应……由此可以看出诗人当时并未真的登上泰山,但是诗人所描绘出的由远及近、由大体轮廓到细枝末节的视觉转换的生动描述,却可以让我们从课堂氛围一下子跳跃到诗人所处的广阔天地,与诗人一同欣赏到泰山的巍峨美景,并切身感悟到诗人所要表达的对祖国壮美山河的热爱之情,以及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的雄心壮志和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除却字词的赏析,教师更应鼓励学生学习诗人的这份自信和勇气,去战胜人生中可能遇到的艰难险阻。
二、运用语境还原法,让学生听诗知美
古诗词具有独特的意境美,精炼的字词组合的背后是无尽的留白和想象[2]。初中生在学习古诗词时容易受文字影响拘泥于篇幅,看不到古诗词故事背后的塞外孤烟和江南温婉,难以触摸词句背后的美。此时,教师应该尝试利用新型教学设备如多媒体教学工具,在开展教学时配合教学课件,创设诗词语境,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古诗词的氛围。以唐代诗人温庭筠的《望江南·梳洗罢》为例,没有去过南方赏过江南风光小桥流水的学生想象不到这种环境生养出来的女子有什么样的身姿体态,不太容易理解和想象出“独倚望江楼”“斜晖脉脉水悠悠”是何等的愁怨景象。同时,以初中学生的人生阅历很难将此作品种勾勒出的深闺怨妇具象化,诗人的情感表达和细腻描写失去了意义,变得与平铺直叙无异。在实际教学中借助语境还原法,教师可以在课件的诗词翻译与赏析一页中添加一张人物图片,用来描绘女子的“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让学生边读边体会,实现教学的延伸,进而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文素养。
三、运用语境还原法,让学生感韵知味
我国诗词文化历经数千年发展,其中的“珍宝数不胜数”,这些经典诗词都有绝美的意境,令人沉醉其中[3]。足以见得,古诗词的学与习在我们汉语言的历史中所占的地位之重要。多媒体独特的视听效果和内涵丰富的古诗词结合在一起,产生生动的意境,让人仿佛置身于想象世界,意境深远。如果能从网上搜集更多的资料,比如诗词中提到的相关场景元素等,可以让情境更具真实感,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其中去感受和理解。笔者认为,初中的古诗词教学就应当采取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结合“语境还愿”的策略,設定教学目标,并使课堂教学的效果得以延伸,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不再局限于字词句的意思和诗人的写作手法,而是能够更深刻地领会诗人的创作意图、诗人创作当下的真情实感,可见这种教学方式的独特之处,长此以往,一定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审美。
结语
中国的古诗词文化完全可以被称作是“照亮传统文化殿堂的明珠”,在中国文化历史中闪闪发光,凭借其文字洗炼意境优美、别具一格的艺术美感为历代文人雅士所推崇。我们想要与古人并肩亲身体会那种艺术之美,但却碍于时空的阻隔不能切身处之,“语境还原法”正通过巧妙的布景与设境接通时空的桥梁,让学生的想象力能够深入古诗词背后,探索语言的魅力与意韵,更能增强诗词教学的艺术引力。
参考文献
[1]钱梦龙.教师的价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1.
[2]黄燕娜.方寸之间读精妙——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教学智慧摭谈[J].中华少年,2018,67(26):56-57.
[3]林海根.设多元情境,以情制胜促学——摭谈情境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构建于应用[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8,12(7):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