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开展语文深度学习

2020-03-30 03:21汪静东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0年2期
关键词:深度学习核心素养

汪静东

[摘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基于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展开深度学习,可通过展开自主建构、实现迁移转化、把握语用规则等途径,让生进行思考学习,获得语文能力、思维能力、鉴赏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深度学习;核心素养;语用规则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04-0033-02

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课程本质属性的结晶。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要聚焦语言的建构和运用,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得到提升,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将教学的重点只放在语言知识上,而应该基于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展开深度学习。统编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认为,语文课堂既要避免空泛的活动和满堂灌的教学,也要避免碎片化的教学和多媒体的泛滥。在教学中,我以语文核心素养作为基本点,采取有效策略,引导学生一步步地展开深度学习,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结构。自主建构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语文学习还没有形成结构化,他们自主建构的能力也不强。因此,我组织学生展开学习建构,让学生在类化学习中提炼出语言运用的规律,然后引导他们建构起属于自己的言语认知结构。碎片化的知识往往会成为学习的负担。为此,我采用读写结合、听说结合等方式,将各种不同的知识整合到一起,组织学生展开练习。这样,不仅能让学生的学习更具有整体性,而且也能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使他们掌握高效的学习策略。

在指导学生学习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的《秋天的雨》一文时,我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建构活动。首先,我采用朗读和听写结合的方式,让一组学生朗读,另一组学生倾听,要求倾听的学生将自己认为的关键词句记录下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了解了文章的结构,认识到每一节的第一句都是总起的句子,概括了该小节的意思。其次,我组织学生展开读写结合的活动,鼓励他们找出文章中比喻、拟人的句子,然后展开仿写活动,使学生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通过这样听说读写多元综合的学习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听写的能力,使他们掌握了文章的结构,了解了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而且整合了学习的各方面知识,提升了学生自主建构的能力。

在结构化学习过程中,学生能逐步积累策略性知识,获得更多的阅读经验。此时,学生掌握的知识不再是碎片化,而是有内在联系的一个整体。

二、迁移,实现转化

在语文教学中,如果听说读写各个方面的训练被割裂开来,或者把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割裂开来,那么学生学习的效果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在教学中,我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运用学到的语文知识解决复杂的生活问题。这样,能促使学生自主展开迁移,有效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提升。

如,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的《雷雨》一文,作者用比较精炼的文字展现了雷雨前后的自然现象。在课堂上,我先用多媒体展现雷雨的情景,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然后,鼓励学生说说雷雨的特点是什么,雷雨和其他的雨有什么不同之处;接着,我组织学生阅读课文,思考课文怎样描写雷雨的特点;最后,我鼓励学生回忆在生活中自己还见到过哪些自然现象,它们的特点是什么,并尝试用简练的文字记录下来。有的学生描写了起雾的现象:“雾气在我的周围变得浓了起来,就好像是空气中被人滴下了一滴白色的颜料,颜料在空气中快速地弥漫开来……”在读写结合中,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懂得怎样用掌握的语言技巧来描述生活中遇到的自然现象。

学习迁移指的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当学生学习某个知识点时,我总是鼓励他们将这一知识点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尝试展开实践运用。这样,在阅读后学生能展开语用实践活动,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提高。

三、洞察。把握规律

洞察能力的提升体现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在语文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学生洞察能力的培养。我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找到问题的答案,并说明自己这样回答的原因,以培养学生的洞察能力。这样,学生不仅要展开独立思考,而且要对复杂的语言现象进行归纳和总结,还要运用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这种能力的提升体现了学生对语言规律的整理和掌握,从而不断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如,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的《寒号鸟》一文,是一篇耐人寻味的寓言故事。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探究寓言这种文体的特点。我引导学生说:“这则故事讲的是寒号鸟,作者只是想要批评寒号鸟吗?是否还有什么深意吗?”学生有所感悟:“寒号鸟只是一个小动物,它又看不懂这篇文章。作者肯定是要写给我们这些读者看的,希望我们不要学习寒号鸟。”“作者希望读者有怎样的感悟呢?”学生认为:“作者认为寒号鸟懒惰、得过且过,不够勤奋,所以就死掉。我们人类若是像它一样懒惰的话,也会落得这样的下场。”“你觉得寓言故事有怎样的特点呢?”“寓言故事看似很简单,说的大多是动物的小故事,但是实际上是想让人从中获得人生的启迪。”在这样的阅读中,学生体会到了寓言的特点,提升了他们的言语智慧。我又鼓励学生尝试阅读其他的寓言故事,并且说说从中获得怎样的启迪。

随着洞察能力的不断提升,学生能透过语言的表象看到它所隐藏的特定意义。这样,学生就掌握了语言的规律,了解了寓言独特的表现艺术。

四、移情,认同情感

语文教学的目的不只是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而且要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文化传承和理解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就要引导學生感受文本的人文精神,并将这种精神体现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转化为自己的行动准则。这种不着痕迹的教学能让学生的思想得到提升,发挥语文课程立德树人的教学作用。

如,在学习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的《司马光》一文,我首先鼓励学生说说自己从司马光的身上看到怎样的精神。有的学生认为:“司马光十分聪明,当机立断,帮助小朋友脱险。”接着,我又鼓励他们联系现实生活进行分析,进一步体会其中的情感。我这样引导:“日前,有一则关于‘司马光砸缸被罚款二十元的宣传画,被吵得沸沸扬扬。大家认为这则宣传画画得是否有理呢?假如是你是司马光的话,你会选择救人吗?”学生结合生活案例展开了分析,认为:“虽然司马光砸破了缸,但是他的目的是为了救小朋友啊。和人命相比,财产的损失又算什么呢?”在这样的分析中,学生和作品中的人物产生了情感共鸣,体会到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我常常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进行表达,说说作品给自己的启迪。这样,让学生的思想得到提升,并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来。

学者王宁认为,语文学科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言语经验和言语品质,还要让学生的思维方法得到发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情操,提升学生的文化感受能力。因此,语文教学要围绕语文核心素养展开,引导学生展开深度学习,不仅要让学生获得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的提升,而且要让学生的思维能力、鉴赏能力得到发展,并自觉地理解、传承民族文化。

(责编:韦雄)

猜你喜欢
深度学习核心素养
有体验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