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利永
广西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广西河池 530700
近年来我国老龄化情况越来越严重, 老年人患者的身体素质相对比较差,是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的高发群体,其中心力衰竭是冠心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随着冠心病患者数量的不断增多, 心力衰竭患者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1]。 心力衰竭不仅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和相关疾病的严重阶段和终末阶段, 同时也是心血管类疾病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2]。 心力衰竭根据发生的缓急情况可以分为两类,即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 其中慢性心力衰竭治疗周期相对较长,还非常容易反复,会给患者以及患者家属造成极大的经济负担[3]。 并且冠心病导致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还极容易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的情况,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所以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尤为关键[4]。 有效的治疗方案不仅能够进一步控制心力衰竭情况, 同时还能进一步的预防室性心律失常情况的发生,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有效的保障,同时还能极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临床医学上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药物非常多, 并且随着医学家更加深入的研究,各种治疗药物也被不断地研发出来,不同的药物治疗效果也各不相同, 因此深入研究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治疗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常用药物的治疗效果,从而为最佳治疗方案的制定奠定良好的基础[5]。选取该院2017 年1月—2019 年6 月收治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常规用药方案和给予心力衰竭金三角各60 例进行比较研究,报道如下。
选取该院收治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0 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 例。 其中对照组男33 例,女27 例,年龄58~83 岁,平均年龄(67.53±9.47)岁,NYHA 等级标准为Ⅲ级患者39 例,Ⅳ级患者21 例;对照组男30 例,女30 例,年龄60~85 岁,平均年龄(67.98±9.62)岁,NYHA 等级标准为Ⅲ级患者40 例,Ⅳ级患者20例。 纳入标准:①对所有患者进行详细的检查,所有患者均确诊为冠心病患者, 与临床医学上冠心病的诊断标准一致, 并且冠心病是导致患者出现心力衰竭情况的直接原因; ②护理人员将该次研究的相关内容全部告知了患者以及患者家属,患者及患者家属充分地了解研究内容,并且与医院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③医院相关伦理委员会经过相应的协商之后批准了该项研究。 排除标准:①各个器官功能存在明显的障碍;②患有传染性疾病。 两组患者在性别、 年龄以及NYHA 分级3 个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给予常规用药方案, 用药方案是硝酸异山梨酯片(国药准字H41024251)+马来酸依那普利片(国药准字H20066383) + 阿 托 伐 他 汀 钙 胶 囊 ( 国 药 准 字H20051984)。 其中硝酸异山梨酯片的用药方法是口服给药,10 mg/次,3 次/d; 马来酸依那普利的用药方法是口服给药,10 mg/次,1 次/d; 阿托伐他汀钙胶囊的用药方法是口服给药,20 mg/次,1 次/d。
观察组给予心力衰竭金三角, 用药方案是安体舒通(国药准字H31022888)+倍他乐克(国药准字H32025391)+依那普利片(国药准字H44024933)。 其中安体舒通的给药方式是口服给药,10~20 mg,1 次/d;倍他乐克的给药方式是口服给药,起初1 次6.25 mg, 2~3 次/d,以后视临床情况每数日至1 周1 次增加6.25~12.5 mg, 2~3 次/d,最大剂量可用至1 次50~100 mg,2 次/d。 最大剂量1 d 不应超过300~400 mg。 通常患者心率降至55~60 次/min 的剂量为目标剂量或最大耐受剂量; 依那普利片的给药方式是口服给药,起始剂量为2.5 mg,1 次/d,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将剂量逐渐增加到常用的20 mg 的维持量。 开始服药和调整剂量后监测血压、血钾及肾功能。 调整到最佳剂量后长期维持。
①观察并记录并两组患者室性心率失常的发生情况,主要考察的指标是室性早搏以及短阵室速。
②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腹泻、呕吐、皮疹等等。
该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资料数据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室性心率失常发生率是10.00%, 其中1 例患者是室性早搏,5 例患者是短阵室速; 对照组室性心率失常发生率是36.66%, 其中8 例患者是室性早搏,14 例患者是短阵室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是15.00%, 其中出现腹泻情况的患者4 例,出现呕吐情况的患者有2 例,出现皮疹情况的患者3 例;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是13.30%,其中出现腹泻情况的患者2 例, 出现呕吐情况的患者有3例, 出现皮疹情况的患者3 例,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Table 2 Comparison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室性心率失常是心力衰竭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 心室重构以及心肌缺血两个原因是诱发心力衰竭的主要因素。 并且随着患者心脏功能的恶化,室性心率失常的发生概率也明显增加。 冠心病患者出现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心肌受损导致患者自身的心脏结构发生变化,心脏功能也出现减退的情况,进一步增加了心力衰竭的发生概率。 心力衰竭的患者会存在心肌重构的情况,心肌重构促使异位起搏点增多,室性心率失常的发生概率就会相对增加[6]。 而心肌缺血增加心律失常发生概率的主要原因在于如果患者出现心肌缺血的情况,细胞膜上的离子泵功能就会受到影响,使得心肌细胞膜的离子主动转运和离子交接跨膜扩散等机制出现异常,进而对异位潜在起搏点心肌细胞的电位造成影响,极大程度上提高心肌细胞的自律性, 使得心肌细胞膜长时间处于兴奋的状态,心肌细胞的兴奋程度不断升高,最终诱发心律失常。 冠心病患者心室重构以及心肌缺血一直处于持续的状态,心脏结构和功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心脏处于更加不稳定的状态之中, 进一步增加了室性心率失常的发生概率。 临床医学上治疗心力衰竭的金三角就是醛固酮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以及ACEI,3 种类型的药物综合使用能够极大程度上降低室性心率失常的发生概率,进一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醛固酮水平相对较高的情况, 并且因为醛固酮水平的升高还会导致心肌细胞死亡,进一步加重心脏的负担,从而诱发心律失常的情况[7]。醛固酮拮抗剂能够有效的抑制醛固酮水平升高, 从而有效的降低心律失常发生概率。 该研究中选择的螺内酯治疗药物安体舒通就是醛固酮拮抗剂,具有有效的抗醛固酮效果,使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醛固酮水平在可控范围之内,心律失常的发生概率也会明显的降低[8]。
临床医学上最常使用的β-受体阻滞是倍他乐克。 倍他乐克属于一种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但是倍他乐克剂量增大时,其对β1-受体的选择性会降低。 在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如果倍他乐克的药物剂量合理,那么药物的选择性就会充分的发挥作用, 只针对β1-受体,不会和机体内的其他物质发生作用, 极大程度上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9]。 倍他乐克可通过阻断儿茶酚胺对心房起搏点以及窦房结进而和异位兴奋灶的自律性。 有相关的实验研究证明, 倍他乐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药物的使用剂量无关,对于老年患者来说,倍他乐克的使用剂量也不需要进行调整, 因此在使用倍他乐克进行治疗的时候医生只需要注重倍他乐克的药物相互作用。 虽然相关研究证实倍他乐克的不良反应与药物剂量无关, 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医务人员仍旧会药物的使用剂量,目的就是最大限度上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 从而极大程度上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10]。
ACEI 常用的治疗药物是依那普利, 依那普利能够显著的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该研究选择使用的治疗药物是马来酸依那普利。 马来酸依那普利是第二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通过口服之后会转变成依那普利,从而发挥自身的药物作用, 即有效阻止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这一过程,从而有效的降低血管紧张素Ⅱ的合成过程,使得血管紧张素Ⅱ的含量逐渐降低, 血管紧张素Ⅱ含量降低患者的血管以及小动脉就能够进行有效的舒张, 患者的心脏功能会得到有效的改善, 室性心率失常的发生概率就会明显的降低。
该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室性心率失常发生率是10.00%, 对照组患者室性心率失常发生率是36.66%,观察组室性心率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充分说明对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来说, 采用心力衰竭金三角治疗方案进行治疗, 患者发生室性心率失常的概率会显著降低。 与以往研究结果相比较,金雪梅(2018)[11]在研究中对108 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其中有49 例患者出现室性心律失常情况症状, 阐明了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对于室性心律失常疾病的影响。 但是该研究并未开展分组分析,研究结果缺少对比性。 同时在不良反应的发生方面,观察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15.00%, 对照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13.30%,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说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心力衰竭金三角治疗方案的时候, 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相对较高。 与以往研究结果相比较,有学者在研究中将患者分为对照、观察两组,分别采用基础治疗、盐酸胺碘酮片两种治疗方法,结果发现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5.63%,观察组为6.52%,表明观察组用药方法更加具有安全性[12]。 与该次研究相比较,观察组用药的安全性更高,发生不良反应的比率相对较低。
综上所述,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心力衰竭金三角治疗方案能够显著降低心律失常发生概率, 但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不乐观, 因此用药方案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