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亚元 邢卫红
摘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新时代学校思政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思政课程教学改革需要创新教学方法,思政教师可通过经典案例教学法,将理论知识内化到具体的事例中,并通过生动的讲解和言语引导、行为感染,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基础上,提升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实践性、针对性和时代感,以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法律素养,培育时代新人,实现知、情、信、意、行的统一。
关键词: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20)33-0016-03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了思政课改革创新建设的宏观方向,指明了思政课建设实现的目标,给予教育工作者以微观导向,是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的重要文件。《意见》以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为中心,以培养学生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制意识和文化素养为重点,坚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五爱的主线,坚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的原则,以系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内容,侧重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设计教学内容,体现不同学段特征的课堂教学原则。《意见》也提出了思政课建设实现的目标,即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信念,做到两个维护,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意见》对新时代思政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创新思政课堂教学方法,以实现思政课改革创新的要求,即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实践性、针对性和时代感,最终实现通过教师的生动讲解和言语引导、行为感染,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基础上,将思政理论转化为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实践和切实体验,以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法律素养,培育时代新人,实现知、情、信、意、行的统一。为此,思政教师应当紧跟时政,创新课堂教学方法,落实党中央的部署,践行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现结合笔者教学实践经验,简要论述创新思政课堂教学方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教学内容需具备整体性、连贯性、逻辑性和学理性
按照唯物辩证法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思政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优方案,实现整体最优目标。比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思修》)课整体内容是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解决的是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解决的是实现的目标问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解决的是教育学生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去学习、工作和承担起该承担的责任问题;社会主义荣辱观使人们行为有了遵循,其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为国家、社会、个人的行为价值取向指明了方向,真正使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为个人文明践行及其法律遵守指明了方向。按照这个整体展开各章教学,能使学生明确《思修》课程要完成的任务和实现的教学目标。同时,教师还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导向,以实现教学内容的整体性、连贯性、逻辑性和学理性,每一章节也要体现每一章节的整体性,突出重点和难点,组织教学要求学生有整体思路可以遵循,也就是教学要有主线,解决教学的教学内容及其讲课环节出现的“散”的问题,体现当今发展的思想政治的时代要求。
二、围绕课程目标,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
《思修》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坚定自身信仰,激发学生实现人生目标和人生價值的自觉性,了解并遵循既有的道德和法律规范,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因此在讲述《思修》课程时,教师要体现这门课的教学目标,在遵循目标实现的基础上结合习近平同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系列讲话精神及其当今国家各方面建设状况,甚至包括“一带一路”建设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实现《思修》课程整体教学目标和每一章节的教学目标。
为践行《意见》中的微观导向,教师应结合网络信息时代背景,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实践性、针对性、易懂性和时代感,最终借助“多媒体教学+经典实例”,或者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生动而深刻地讲解出来,以实现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目的。
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人的知识建构过程包括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四个阶段。图式就是学习者在某个专业领域或者生活领域中拥有的知识框架;同化是指学习个体对刺激输入的吸收过程;顺应是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的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认知结构发生重组和改造的过程;平衡是指学习者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个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结合皮亚杰的认知过程理论,思政教师可借助经典教学案例的方法,通过案例讲解上升到思政理论,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思政理论知识,进而指导自己的行为。
案例法将抽象的原理置于生活之中,使之具体化。它可以避免由于不同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和法律方面的知识图式不同而产生理解上的区别,避免知识形成顺应阶段带来教学的不利,适合每个学生的知识图式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选择的案例要具有说理性、易懂性、思想性、时代性、感染性等特点,并尽量结合学生年龄段的心理特征、知识结构和接受能力。比如,讲述要坚定“四个自信”时,可以新冠疫情为例,我国在党中央的统一指挥下迅速采取一系列措施,严防严控,在很短时间内有效控制了疫情,又很快恢复国民经济,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教师还可以借助网上教学平台,加入一些趣味性案例解读,以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做到线上的显性教育和线下的隐形教育相结合,以提高思政课教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