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下学生面临的挑战

2020-03-28 02:52肖杨
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挑战学生

肖杨

摘要:信息技术的快速和深入发展开启了以网络为平台、数据爆炸式增长为标志、云计算为支撑的大数据时代。其具备海量信息、实时监测、精准预测、反馈客观等特征。在大数据时代下,学生学习呈现内容丰富化、时空无边界化、方式灵动化的特点。但是信息技术是把双刃剑,在学生得到便利的同时,学生也面临着数据反馈带来的“永久的记录”、由概率预测带来的“规定的未来”、由信息技术带来的“情感的淡化”等多方面的挑战,而这些挑战值得学校、教师去审视和思考。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学生;挑战

中图分类号:G4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20)33-0022-03

2019年2月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信息技术不仅要与社会行业进行深度融合,也要与教育结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大数据时代是信息技术延伸发展的新阶段,大数据时代下学生的学习资源可以实现共享、在平台上可以实现共商、在发展上可以实现共赢,使得学生学习的内涵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得以拓宽。但是,万物皆具两面性。大数据中的数据反馈永存学生过去的行为、概率预测限制学生潜能发展、智能技术淡化学校德美育等问题,逐渐成为学生学习时面临的一些挑战。

一、大数据的内涵及特点

大数据是在计算机、物联网、云计算机等技术的发展下逐渐形成的,并在商业、教育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中国的大数据发展起步较晚,在2013年才慢慢呈现增长的态势,并与教育接轨。关于大数据的内涵,国内外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从大数据概念角度上,美国学者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认为:大数据并不是一个确切的概念,大数据是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创造新价值的源泉,大数据的核心就是预测。从大数据的功能角度上,国内学者徐子沛谈到:大数据不仅能容纳大量数据,更重要的是大数据的交集、整合和分析能力,促进新知识的发现,创造新价值,带来知识、技术、利润的发展。从大数据的规模角度上,刘辉强调:大数据是指大小超出传统规模的数据,同时一般软件工具很难捕获、存储、管理和分析数据。从大数据的本质角度上,黄鑫荣指出:大数据的本质在于可以认识事物、发现规律、重塑价值。

基于学者对大数据的内涵界定,我们发现大数据具备以下四个特点:第一,数据信息的海量性。大数据改变了过去人工费时费力记录的缺陷,而是自动化搜集信息,其容纳量极其之大。第二,数据传播的实效性。大数据改变了过去纸媒时代易受时空限制的局限性,而是利用电子设备及时发布和传输信息。第三,数据记录的永久性。大数据改变了过去书面记录不易存储的限制,而是可以随时记录、永久存储信息。第四,数据预测的精准性。大数据改变了过去技术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超大的计算任务,而是精准而快速地进行概率预测。

因此,大数据是人们获得知识的新途径,拥有信息的整合、存储、分析、管理等功能,具备海量存储数据、实时传播数据、永久存储数据、精准预测数据的特点,是人们更好地记录和认知世界的有效手段。

二、大数据时代下学生学习的变化

大数据与教育相结合,改变传统教育学习资源不足、学习内容单一、学习方式被动的缺陷,使得学习资源更加多样化、学习内容逐渐丰富化、学习方式愈发自主化。

首先,去边界化的学习资源。大数据通过虚拟手段消除了传统的时空界限,拓宽学生学习的渠道,打破学习真空状态,实现无边界学习。大数据时代,信息接收的时间鸿沟基本上得以消除,而大數据的技术支持使得学生摆脱物理空间的限制,进而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改变只能在学校、只能在课堂上学习的局限。学生的学习资源不仅更加宽泛,而且对于师生关系和交流也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师生之间可以同步交流、实时互动、及时反馈,对于优化后期教学起着推动作用。因此,这种去边界化不仅体现在学习资源上,而且表现在师生关系发展上。

其次,去书本化的学习内容。学生学习内容不应仅局限于书本知识,而是知识生活化,与实际接壤,与生活相连,而不是将眼界局限于书本之中。书本知识是局部的、间接的、不全面的。大数据技术的海量信息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库,而且也能根据数据追踪适时为学生提供感兴趣的内容。学生通常通过QQ、微博、微信等社交软件了解社会新闻、表达情感诉求,同时大数据对学生浏览记录进行跟踪和分析,为学生推送感兴趣的话题。因此,内容的生活化,不仅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内容的针对性更契合学生的兴趣需求,使得内容的实际性和有趣性相结合。

最后,去被动化的学习方式。大数据时代下,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应总停留在“教———学”的被动的层面上,而是向“学———教”转变。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提前发布学习内容,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查询知识,由原来的的灌输式向自觉式转换。教师利用数据反馈,整理知识的重难点、易错点,再进行针对性讲授,节省教学时间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大数据时代下,学生不再是被灌输的“容器”,而是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主体,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独裁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领路人。

三、大数据时代下学生面临的挑战

大数据具备全程记录、客观反馈、无限扩充的特点,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家校沟通提供便利。信息记录能全程记录学生发展的历程,数据反馈能为教师精准教学提供策略,资源平台能为家校沟通搭建桥梁。但信息技术不能包揽一切,学生学习在其影响下,也面临一些挑战。

(一)永久的记录

数据反馈无法评价学生的转变。利用大数据,我们可以对学生发展进行全程化记录,根据数据直观地看到学生发展轨迹历程,信息更加客观、标准更加多维、资料更加翔实,且能随时补充,改变了过去评价中单一化、结果化的弊端。但是我们是否想过一个问题:数据反馈能否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由坏及好的转变。当一个学习成绩不好、喜欢打架的学生经过教师的引导逐渐朝好的方向发展。但由于数据的客观真实性,他的过去不良行为并不能被遮盖,而是记录在他的学校档案中,且一直存在不能更改。当学生踏入社会阶段后,这些过往的个人数据或不良行为是否会成为某些企业考量的依据或者拒绝的理由呢?这样观看,利用信息技术记录学生发展,客观显示学生表现和成绩,记录学生的行为,但无法评价学生这种好的变化,很多潜性的、内在的因素无法体现在数据上。虽然数据是有标准的,但是它却不能成为衡量学生品质是否优劣的一把标尺。

(二)规定的未来

概率预测无法决定学生的发展。利用信息技术,我们可以对学生进行预测或者前测,根据学生的优缺点来进行有效地因材施教。但是我们是否想过一个问题:精准预测的结果能否决定学生的发展?我们根据数据呈现的结果,认为学生在艺术方面有潜能,并制定个性化方案,进行针对性教学。但是在此过程中,我们无形中把学生的发展狭隘化、单一化了。学生的发展本有无数种可能,是不能用数据结果来为他们做决定的,这样不仅抹杀了学生发展的无限可能性,而且学生的发展是不能由数据来“买单”的。数据具有可参考性,而不是具有绝对性,人的发展具有不可预测性,而不是唯一性,不能将学生的发展等同于一道选择题,简单地用选项来提前为他们设定好答案。

(三)情感的淡化

信息技术无法复制人类的智慧。利用信息技术,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海量的资源,利用资源向上发散学生思维,向下挖掘知识。但是我们是否想过一个问题:信息技术能否代替人类的情感输出有温度的知识。

人类艺术的鉴赏、诗歌情感的表达、历史故事的讲述等这些工作是需要情感的投入,而非简单的信息输出或累加。知识是有情感的,智慧是不可描述的。智能技术提供的信息或许能进入学生的脑海,却走不进学生的内心。对于生活的艺术他们需要自主探索,对于情感的表达他们需要亲身感受,对于历史的追溯他们需要教师的引导,而这些智慧非数据所能提供或代替。并且,学校中对学生进行德美育,也是一个需要教师身体力行、不断教育引导的过程。只有这样,德美育才能扎根于实践,落实于行动,而这一切并不能用技术给学生进行生动示范。

大数据时代下,尽管它为学生学习带来了便利,但是永久留存的旧数据无法评价学生的良性转变;精准预测下的个性化方案无法预测学生的未来;信息技术无法使学生体会内容的生动,领会文字的情感,感悟智慧的生命力。

大数据具备海量存储、实时传播、永久存储、精准预测的特点。它能帮助人们更好地记录世界、认识规律;它能打破学生学习的边界,使得学生学习更加灵活;它能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使得知识信息更具多样性;它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得学生学习更加自主、自觉。但是,我们也应理性认识到大数据的局限性,我们不能用数据反馈评价学生优劣与否,不能用概率预测决定学生未来发展,不能用信息技术感悟人类情感智慧。因此,对于大数据时代下学生学习面临的挑战,学校、教师应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维克托·邁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盛杨燕,周涛,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2]徐子沛.大数据[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刘辉.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微传播化[J].思想理论教育,2014,(06).

[4]黄欣荣.大数据技术的伦理反思[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5).

[5]卢正天.大数据浪潮挑战下的教育回应[J].当代教育科学,2014,(20).

[6]王超.大数据时代我国安全意识形态安全探析[J].学术论坛,2015,(01).

[7]吴雷.基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角的大数据技术应用研究[J].高教论坛,2015,(06).

[8]魏忠.大数据时代的教育革命[N].江苏教育报,2014.

猜你喜欢
大数据时代挑战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的服务创新与发展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第52Q 迈向新挑战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