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0-03-28 07:30鲁杨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6期
关键词:甲磺酸阿帕类药物

鲁杨

肺癌作为呼吸系统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后者因早期症状不明显,生长快速,故难以及时就诊,恶性程度较高,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病死率高,根据病理学按照恶性肿瘤TNM 分期评估标准[1]患者虽处于同一分期,但因敏感性不同预后评估指标有差异,因此,不具有高特异性的影像学表现。甲磺酸阿帕替尼具有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是一种新型的安全有效的小分子抗血管生成制剂,抗肿瘤作用显著。本文主要探讨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详情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6 月~2019 年3 月于本院均已病理确诊的116 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实验组(60 例)和对照组(56 例)。对照组男25 例,女31 例;平均年龄(62.53±1.97)岁。实验组男28 例,女32 例;平均年龄(61.94±2.6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患者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②经病理或细胞学检查已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2];③患者临床资料完整,医嘱服从性好;④无手术史和无化疗禁忌证。

1.2.2 排除标准 ①意识已出现异常表现者;②有严重伴随疾病者;③无法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④既往实施过手术或者放化疗治疗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单纯应用铂类药物进行化疗治疗,给予顺铂注射液(江苏豪森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813)20~30 mg/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 ml 静脉滴注,共治疗4 个周期,28 d 为1 个周期,并嘱咐患者进行定期复查。实验组采用铂类药物+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先采用铂类药物(铂类药物用法用量同对照组)治疗后,继续口服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0103),起始剂量为0.25 g/d,在此剂量用药期间无不良反应发生,可于2 周后调整剂量为0.50 g/d,同铂类药物化疗4 个周期。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后肿瘤标志物水平及临床疗效。肿瘤标志物主要有CEA、CYFRA21-1、VEGF、MMP-9。

1.5 疗效判定标准 参考《临床肿瘤内科手册》疗效判定标准[3]:CR:原病灶消失,新病灶未见,维持4 周以上;PR:病灶缩小30%以上,并能够持续4 周以上;SD:病灶未见变化;PD:病灶肿瘤增大25%以上或出现新病灶。ORR=(CR+PR)/总例数×100%。DCR=(CR+PR+SD)/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 治疗后,实验组CEA、CYFRA21-1、VEGF、MMP-9 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实验组ORR 和DCR 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论

近年来,空气质量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逐渐呈递增趋势,初期表现为咳嗽、胸闷,大部分患者认为普通感冒,不易察觉,缺少重视,若出现贫血、高热情况时已诊断为中晚期,治疗效果低,难以痊愈,增加患者心理压力,生存率降低,危害患者生命安全。非小细胞肺癌生长与远处转移需血液供应充足,恶性肿瘤生长迅速,侵袭率与转移率高,在增殖过程中形成的肿瘤标志物,通过肿瘤细胞的基因表达产生,能够使机体针对异常的肿瘤反应做出判断,有效的检测出肿瘤细胞的存在,并了解肿瘤生长状态的指标,其中,肿瘤标志物CEA 是存在于肿瘤细胞的胚胎组织和癌组织的一种标志物[4],特异性不高,但能明确显示非小细胞肺癌的复发风险,若肿瘤细胞异常增殖,患者消化功能亦会受到影响,出现恶心、呕吐的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营养状态,对患者的预后恢复影响严重,因此,通过血清CEA>10 ng/ml 时,表示能够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评估[5]。临床上治疗方案有许多,但都处于研究探索阶段,并不能直接应用于临床中,采取铂类药物维持治疗的方案,不良反应明显,临床疗效欠佳,患者免疫功能降低,生存期无法得到延长。因此,临床上迫切需要找到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手段。通过内镜技术的发展,部分患者已于早中期发现癌细胞的存在,进行放化疗治疗,临床效果显著,针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放疗和化疗敏感性高、早期治疗存活率高的临床特点,选择铂类药物的一线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甲磺酸阿帕替尼口服治疗,能够有效达到抗血管生成的目的。

我国自主研发的甲磺酸阿帕替尼于2014 年得到批准上市,该药物是一种新型的小分子酪氨酸激酶,作用机理为:由于能够选择性抑制血管内皮生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活性,抑制纤维母细胞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靶点,与受体结合的信号转到通路受到隔断,从而达到抗肿瘤血管生成和降低肿瘤快速生长的目的,本药品主要通过肝酶进行分解代谢,由粪便排出体外,尿液未见原药物,说明药物入血后能够完全发挥药效,具有较低的浓度值,安全性好,无显著毒性,方便服用,患者预后效果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增强患者治疗信心。故而早期诊断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尤为重要。有研究表明[6],甲磺酸阿帕替尼在胃癌、卵巢癌、乳腺癌、肺癌等实体瘤中均能发挥较高疗效,能够在细胞水平上杀伤癌细胞,以拓扑异构酶作为靶点,甲磺酸阿帕替尼能够与靶点紧密结合,周期性干扰癌细胞的增值,达到分裂癌细胞的目的,抑制遗传物质进行复制,并转移合成蛋白质,造成肿瘤不可逆性损伤,使其失去活性,达到抗癌的作用。甲磺酸阿帕替尼对时间具有较强的依赖性,通过口服治疗,其生物利用度达到50%以上。有研究报道[7],甲磺酸阿帕替尼在使用后将出现血常规检测白细胞降低,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下降的情况,严重时患者将会产生高血压、乏力腹泻、蛋白尿等不良反应,但发生率极低,不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预后造成严重影响,同时,我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对甲磺酸阿帕替尼药物的不断优化,通过随访调查,严格控制药品危害发生率,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提高治疗决心,保证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在铂类药物基础上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能够进一步提升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缓解率与疾病控制率,改善肿瘤标志物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甲磺酸阿帕类药物
多肽类药物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系统评价
眩晕宁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80例临床研究
正电子类药物全自动核素分装仪的研究进展
研究他汀类药物联合中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实践
GC-MS法测定甲磺酸中3种甲磺酸烷基酯类遗传毒性杂质
甲磺酸阿帕替尼对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凋亡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在硬膜外麻醉中的比较分析
这类药物值得警惕
甲磺酸多沙唑嗪缓释胶囊的释放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