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洪祥
肺结核是慢性传染病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患者患病后集体中多个脏器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肺癌是恶性肿瘤中发生率较高的一种,随着患者疾病的不断发展,患者的死亡率也在不断升高[1]。肺癌和肺结核患者患病初期的临床症状比较相似,很容易出现误诊情况,其中误诊率最高的为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被误诊为单纯肺结核,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疾病的治疗及康复[2]。随着空气污染的不断加剧,生活环境的不断变化,此类患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提升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诊断的准确率对于相关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治疗效果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3]。CT 影响学检查是目前临床诊断中应用效果比较好的检查方式。为此,本院就引入CT 影响学检查,并围绕检查结果展开研究,探究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诊断中CT 影像诊断的应用效果。详情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5 月~2019 年5 月入本院进行CT 诊断的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50 例作为研究组,患者经手术病理学检查以及纤支镜检查均确诊为肺结核合并肺癌,男女比例为32∶18;年龄24~70 岁,平均年龄(46.3±7.9)岁;病程3~10 年,平均病程(6.2±1.3)年。另选取同期入本院治疗的50 例单纯肺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患者经CT 检查以及治疗后随访均确诊为单纯肺结核,男女比例为32∶18;年龄22~71 岁,平均年龄(46.5±8.17)岁;病程2~10 年,平均病程(6.1±1.4)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纳入标准: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咳血、咳嗽以及盗汗等,部分患者患病后短时间内会出现体重下降情况,患者均无其他系统性疾病;患者均未处于妊娠期或者哺乳期;患者均无药物或者食物过敏情况;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目的,参与要求以及注意事项均完全知晓,且自愿配合。本次研究以上报本院伦理委员会并获得研究开展批准。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
注:两组比较,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使用相同的16 排螺旋CT 扫描仪进行检查,检查时电压设置为120~125 kV,电流设置为200~250 mA,矩阵设置为512×512,层厚设置为2.5~10 mm,层间距设置为10 mm,螺距设置为1.0 mm,层间层厚设置为7 mm,纵膈窗分别设置为100 Hu 和40 Hu,肺窗分别为1400 Hu 和-450 Hu。扫描前需要详细向患者介绍扫描要求以及注意事项,叮嘱患者屏气配合检查,扫描时从肺尖逐渐扫描至膈角位置,对部分兴趣位置进行2 mm 薄层扫描,根据患者检查实际情况进行增强扫描,使用高压注射器从前臂或者肘部位浅静脉注入碘海醇进行增强扫描,碘海醇用药量为60~100 ml,注射速度为2.5~3.0 ml/s,扫描剂注射完成之后对胸部进行双期增强扫描。
1.3 观察指标 统计比较两组患者影像学检查结果,即统计分叶征、毛刺征、棘状突起、空泡症并发肺不张、空洞以及胸膜凹陷的检出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患者分叶征检出率为76.00%、毛刺征检出率为68.00%、棘状突起检出率为84.00%、空洞并发肺不张检出率为30.00%、胸膜凹陷检出率为80.00%,高于对照组的24.00%、18.00%、16.00%、8.00%、40.00%,空洞检出率16.00%低于对照组的34.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影像学特点检查结果比较[n(%)]
随着人们生活环境的不断变化,工业污染的不断加重,加上吸烟人数的不断增加,肺结核和肺癌患者的发病率也有所上升,结核杆菌是肺结核患者感染的主要病菌类型,肺结核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患者的病理表现主要为肺部组织干酪样坏死,随着疾病的逐渐方式会出现纤维样变化,最终发展至钙化水平[4]。肺癌是致癌因素导致的恶性增值性疾病,肺部上皮细胞的恶性增殖是肺癌患者患病后的主要的病理表现。有关调查显示,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患病率能够达到单纯性肺结核患者的10%左右,患者肺部炎性环境的逐渐发展,会对肺部上皮细胞造成刺激,导致上皮细胞出现癌症变化,是导致肺结核患者患病率高居不下的主要因素[5]。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单纯性肺结核患者相比较为相似,患者患病后均可能出现盗汗、咳嗽、虚弱无力以及咳血等症状,因此在临床症状方面的判定难度比较大,很容易出现漏诊或者误诊情况[6]。
CT 诊断在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以及单纯性肺结核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有非常显著的优势,具有较高的分辨诊断价值,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单纯性肺结核患者CT 影像学检查结果中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分叶征、毛刺征、棘状突起、空泡症并发肺不张、空洞以及胸膜凹陷方面,分叶征的CT 表现主要是肿块组织向周围扩散生长,由于其生长过程中所受到的影响阻力不同,想用的生长程度也有所不同,部分位置会出现多个凸起,观察可见分叶症状。毛刺征的CT 表现主要是肿块边缘以与肺实质之间的生长状态为毛刺样,造成此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肿瘤组织周围的血管在肿瘤作用下受到侵犯而被拉直[7]。棘状突起的CT 表现介于毛刺和分叶症状之间,是肿瘤组织浸润性生长但是尚未浸润肺实质部位。空泡征的CT 表现主要为结节边缘或者中央部位出现点状透亮影,透亮影面积<5 mm,发生原因主要是由于肺癌细胞沿着肺泡壁生长,但是生长程度不同,覆盖不完全而出现的肿瘤坏死腔。胸膜凹陷的CT 表现主要为胸膜面出现以脏层胸膜侧为方向的三角影[8]。以上各类CT 影响是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CT 影响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而肺部空洞是肺结核合并肺癌以及单纯性肺结核患者均会存在的情况,肺结核患者肺部空洞的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肺部干酪样坏死后肺部组织出现的纤维化变化,而肺癌患者肺部空洞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肺部肿瘤侵犯所致,患者肺癌患病后会出现血供应不足情况,坏死组织排除参与的空洞组织[9]。两组患者CT 表现存在一定的差异,结核病患者空洞CT 检查显示空洞周围存在较为明显的纤维化变化,肺癌患者空洞CT 检查显示空洞内并不平整,部分患者空洞内壁可见不同程度的结节影[10]。
本次研究中,影像学特点检查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分叶征检出率为76.00%、毛刺征检出率为68.00%、棘状突起检出率为84.00%、空洞并发肺不张检出率为30.00%、胸膜凹陷检出率为80.00%,高于对照组的24.00%、18.00%、16.00%、8.00%、40.00%,空洞检出率16.00%低于对照组的34.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CT 在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其在检查中的分辨率比较高,且不会对患者造成任何创伤,临床诊断中可以通过对患者CT影像学检查结果的分析掌握患者肺部纤维化程度以及空洞状况,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的参照指标,提升诊断准确率。
综上所述,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CT 影响特征与单纯性肺结核患者之间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CT 影像在其诊断中的应用能够明确患者肺部疾病病变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参照标准,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