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胜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西院区影像科 南阳473000)
股骨头坏死为常见髋关节疾病,以疼痛、行走负重障碍、关节活动受限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多数股骨头坏死患者确诊时已发展至中晚期,病情已不可逆转,最终导致髋关节功能丧失,具有较高致残率[1]。有学者指出,股骨头坏死早期发现有利于治疗,改善预后[2]。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为诊断股骨头坏死常用方式,通过观察股骨头密度、形态作出诊断,但早期股骨头坏死无明显骨质改变,CT 诊断具有一定局限性[3]。磁共振成像(MRI)对骨髓病变具有高敏感度、特异度,为早期股骨头坏死理想的诊断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118 例为研究对象,对比MRI、CT诊断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优劣。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9年3月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118 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 68 例,女 50 例;年龄 35~78 岁,平均(54.06±8.25)岁;临床分期:Ⅰ期 23 例,Ⅱ期 33 例,Ⅲ期 38例,Ⅳ期 24 例;发病部位:左侧 48 例,右侧 52 例,双侧18 例;致病原因:外伤史34 例,使用激素类药物31 例,嗜好烟酒23 例,骨质疏松症14 例,原因不明16 例。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经临床病理证实;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伴不同程度髋部疼痛、关节活动受限、跛行。(2)排除标准:精神疾病者;肺、肾等功能异常者;哺乳期、妊娠期妇女。
1.3 检查方法 (1)CT 检查:采用 Emotion 16 层螺旋CT 机(西门子公司),电流50 mA,电压130 kV,层间距5 mm,层厚5 mm,三维重建层厚1.5 mm。(2)MRI 检查:采用 Bstar-150 核磁共振扫描机(贝斯达公司),矢状位自旋回波T1 加权成像扫描,快速自旋回波T2 加权成像扫描。分期:活检缺血坏死,CT、MRI 检查正常为 0 期;MRI 可见股骨负重区斑状T1、T2 信号,CT 可见骨小梁模糊,伴轻度骨质疏松为Ⅰ期;MRI 可见线样征,CT 可见斑状影像、囊变为Ⅱ期;CT、MRI 可见新月征、囊变、关节面塌陷为Ⅲ期;CT、MRI 可见关节面塌陷、关节面硬化症状、关节间隙退行性改变为Ⅳ期。0~Ⅱ期为早期,Ⅲ期为中期,Ⅳ期为晚期。
1.4 观察指标 以临床病理诊断为标准,对比CT和MRI 对不同分期股骨头坏死诊断准确率;CT、MRI 对早期股骨头坏死诊断价值;CT、MRI 对早期股骨头坏死典型征象(骨髓水肿、单一囊变、线样征、骨小梁结构模糊)显示率。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CT 和MRI 对不同分期股骨头坏死诊断情况对比 MRI 诊断早期股骨头坏死准确率92.86%高于CT 的 71.43%(P<0.05);MRI 诊断股骨头坏死整体正确率 96.61%高于 CT 的 85.59%(P<0.05);CT、MRI 诊断中期及晚期股骨头坏死准确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CT 和MRI 对不同分期股骨头坏死诊断情况对比[例(%)]
2.2 CT、MRI 对股骨头坏死诊断价值对比 MRI诊断早期股骨头坏死灵敏度92.86%(52/56),特异度 100.00%(62/62),误诊 0 例,漏诊 4 例;CT 诊断早期股骨头坏死灵敏度71.43%(40/56),特异度98.39%(61/62),误诊 1 例,漏诊 16 例。MRI 诊断早期股骨头坏死灵敏度高于CT(P<0.05);CT、MRI诊断早期股骨头坏死特异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 2、表 3。
表2 CT、MRI 对股骨头坏死诊断结果(例)
表3 CT、MRI 对股骨头坏死诊断价值对比[%(例/例)]
2.3 早期股骨头坏死典型征象 MRI 对骨髓水肿、线样征、骨小梁结构模糊显示率高于CT(P<0.05);CT、MRI 对单一囊变显示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 4。
表4 CT、MRI对早期股骨头坏死典型征象显示率对比[例(%)]
股骨头坏死为最常见骨缺血坏死疾病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升高。股骨头坏死病因复杂,主要由外伤、酗酒、血液系统疾病等引起股骨头血供受损,导致骨细胞、骨髓成分死亡;或修复过程中,由于病因未消除,损伤-修复反复进行,导致股骨解剖结构异常,引发股骨头塌陷、变形等,具有较高致残率[4]。有学者指出,股骨头坏死理想治疗时期是早期阶段,早诊断、早治疗可有效延缓病情进展,预防股骨头塌陷、变形等发生,保存髋关节功能[5]。股骨头坏死早期软骨变形小,内皮质塌陷轻微,患者以关节腔积液、关节囊肥厚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及时治疗易于治愈;若出现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面塌陷等时,需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故股骨头坏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有效降低致残率。
CT、MRI 为诊断股骨头坏死常用影像学方式。CT 检查密度、空间分辨率均较高,通过观察股骨头密度、形态作出诊断,可显示早期股骨头坏死囊变、碎裂、塌陷等及骨小梁“星芒”结构改变,但早期股骨头坏死多为反应性水肿、骨髓异常,未发生明显骨质改变,故CT 诊断早期股骨头坏死具有一定局限性[6]。MRI 可较好反映股骨脂肪细胞信号强度,系统分析片状水肿、缺血线片。早期股骨头坏死MRI 表现为双线征,T1WI 低信号区多可见一条T2WI线状高信号,即病变与正常组织分界线,且MRI 不同信号强度可对股骨坏死、吸收、修复进程进行评估,为诊断提供高敏感参数[7]。与CT 相比,MRI 可显示骨髓水肿、肉芽浸润等早期病变,具有一定优势[8]。本研究结果显示,MRI 对骨髓水肿、线样征、骨小梁结构模糊显示率较 CT 高(P<0.05),表明 MRI 可清晰显示骨小梁结构模糊、线样征、骨髓水肿等早期股骨头坏死典型征象,有利于临床早期诊断股骨头坏死。MRI 对股骨头坏死早期、整体诊断准确率高于CT,MRI 诊断早期股骨头坏死灵敏度高于CT(P<0.05),提示MRI 诊断早期股骨头坏死具有更高价值。
综上所述,MRI 诊断早期股骨头坏死具有较高诊断敏感度、准确率,可清晰显示骨小梁结构模糊、线样征、骨髓水肿等典型征象,对治疗方案的制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