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血通瘀方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瘀热阻窍证疗效观察

2020-03-28 13:37牛国勇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2期
关键词:热阻急性期证候

牛国勇

(河南省周口市中医院 周口466000)

脑出血是临床多见的危重疾病,具有起病急、发病率高、预后质量差等特点,是脑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脑出血单纯给予西医治疗的效果逐渐受到临床质疑与争议[2]。脑出血归属于中医学“中风”范畴,急性期脑出血多为热毒闭窍及痰瘀痹阻证,病机在于瘀热阻窍,治疗主要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以及平肝熄风为原则[3]。本研究采用凉血通瘀方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瘀热阻窍证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脑出血急性期瘀热阻窍证患者66 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脑出血急性期瘀热阻窍证诊断标准;无脑干出血;无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无颅内感染;无凝血功能障碍;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治疗依从性良好。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 例。对照组男20例,女 13 例;年龄 42~78 岁,平均(61.8±3.2)岁;壳核出血15 例,皮层下出血10 例,丘脑出血6 例,小脑出血2 例。观察组男18 例,女15 例;年龄41~77岁,平均(61.5±3.0)岁;壳核出血 14 例,皮层下出血10 例,丘脑出血7 例,小脑出血2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1)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卧床休息、吸氧、保持呼吸道畅通以及利尿等;依达拉奉(国药准字 H20080056) 静脉滴注,30 mg/ 次,2 次/d;鼠神经生长因子(国药准字S20100005)肌注,30 μg/次,1 次/d。(2)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凉血通瘀方治疗。方剂组成:牡丹皮、熟大黄、石菖蒲各10 g,赤芍15 g,水牛角30 g,生地黄20 g。伴大便秘结者去除熟大黄,加生大黄10 g。水煎服,每日1 剂,分2 次服,必要时给予鼻饲。两组均治疗3 周。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显效,心火旺盛、痰盛气衰等症状消失,日常生活能力正常;有效,心火旺盛、痰盛气衰等症状及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改善;无效,心火旺盛、痰盛气衰等症状及日常生活能力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总有效=显效+有效。(2)复发率:两组均随访6 个月,统计瘀热阻窍证复发情况。(3)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及治疗3 周后,统计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包括舌苔、神情以及大便情况等方面,满分30 分,10 分以上则可判断为瘀热阻窍证。(4)治疗前后脑出血量。(5)治疗后炎性因子水平,包括白介素 -6(IL-6)、白介素 -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9)。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2.2 两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IL-6、IL-8、TNF-α 以及 MMP-9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μg/L,±s)

表2 两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μg/L,±s)

组别 n IL-6 IL-8 TNF-α MMP-9观察组对照组33 33 t P 41.4±2.3 55.4±2.8 22.194 0.01 20.1±2.1 34.5±3.2 21.612 0.01 18.7±1.9 35.4±2.3 32.157 0.01 60.0±5.9 78.8±6.6 12.199 0.01

2.3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 脑出血量及复发率比较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脑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脑出血量及复发率比较(±s)

表3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脑出血量及复发率比较(±s)

组别 n 中医证候积分(分)治疗前 治疗后脑出血量(ml)治疗前 治疗后 复发率(%)观察组对照组t/χ2 P 33 33 27.41±2.05 27.16±1.98 0.504>0.05 9.05±0.84 13.71±0.98 20.740 0.01 24.6±1.7 24.1±1.8 1.160>0.05 4.05±0.34 7.03±0.48 29.102 0.01 3.03(1/33)24.24(8/33)4.631 0.03

3 讨论

脑出血病情进展迅速,极易导致患者出现意识障碍[4]。在发病早期患者脑部的血肿面积会不断增加,一般数小时后血肿附近脑组织即可发生水肿并呈进行性加重情况,从而引起神经功能受损。所以,防止血肿面积增加、缓解脑组织水肿程度是临床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的基本原则。西医治疗脑出血具有复发率高、副作用多等缺点,为尽量降低脑出血对患者的影响,积极进行有效的治疗对于提高患者存活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5]。中医治疗脑出血急性期具有独特的优势。瘀热阻窍证是目前临床中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较为多见的证型。血分瘀热而搏结不解,进而热愈炽,气机阻塞,进而化为火,生成风,化为痰,最终引起风火相煽,痰瘀闭阻,导致病情的进一步恶化。中医学认为瘀热是造成脑出血瘀热阻窍证的“本”,风、火、痰则为标。该病病灶为脑窍,瘀热阻窍,从而造成血分瘀热、邪热愈炽,最终引起风动痰阻、痰郁化火等症状[6]。

目前,临床多采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原则治疗脑出血瘀热阻窍证,其中以凉血通瘀方为经典代表方剂,方中大黄具有凉血逐瘀、清热泻火等功效,水牛角则能清热凉血,两者均为君药[7];生地黄具有滋阴养血、化瘀热等作用,为臣药;牡丹皮及赤芍具有活血化瘀、祛风化痰之效,为辅药;石菖蒲具有醒神开窍之功。凉血通瘀方不仅能够治疗瘀郁生热,还具有通下瘀热、顺降气血的作用,有利于切断风痰火亢源头。现代研究发现,大黄包含多种生物活性成分,能够显著提高神经细胞缺氧耐受性,改善机体能量代谢能力;赤芍包含赤芍总苷等化合物,能够有效抑制过量氧自由基的产生,降低血脂水平;石菖蒲包含β-细辛醚等成分,可以有效增强血脑屏障功能,缓解神经细胞功能受损程度;水牛角清热凉血的效果较为理想,因此临床中将其用于热性血证的治疗,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牡丹皮具有活血化瘀、清热凉血等功效,药理实验发现其具有良好的抗凝、降血压及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等作用,其含有活性成分丹皮酚,能够明显提高大鼠脑出血后的脑血流灌注量,并抑制Ca2+的内流,有利于缓解脑出血后引起的继发脑缺血性受损,同时改善脑水肿及颅内压,降低脑出血后肢体偏瘫的风险[6,8~9]。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及脑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凉血通瘀方有利于缓解脑出血瘀热阻窍证患者临床症状,增强临床效果,还可降低病情复发的风险,降低脑出血量,改善机体炎性因子水平,促进患者恢复。

猜你喜欢
热阻急性期证候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改进贝叶斯统计挖掘名老中医对肺痿的证候分型经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综述
基于铝与层压硅铁热阻研究的电机定子-外壳界面压强确定方法
中医体质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干预中疗效的影响分析
壮医药线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柔红霉素药物急性期心肌损伤的相关性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基于神经网络的凝汽器污垢热阻预测模型
低气压环境被服系统总热阻计算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