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瘀摄血汤联合穴位艾灸治疗年轻女性月经不调的疗效分析

2020-03-28 13:37王香玲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2期
关键词:月经不调全血艾灸

王香玲

(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中医院妇产科 汝州467500)

年轻女性月经不调是临床常见妇科疾病,临床表现为月经出血量或周期异常,多伴有经期前后腹痛症状,有报道指出月经不调与器质性病变、子宫功能异常密切相关[1]。年轻女性月经不调发病率高,常规西药治疗以激素止血、镇痛为主,短时间内可缓解月经周期紊乱、腹部疼痛等症状,但受个体差异影响较大,复发率高[2]。中医理论认为,月经不调的病机与脾胃功能失司、情志不舒有关,脾胃是血气生化之源,饮食不节、劳倦过度皆可损伤脾胃,致使统摄无权,进而气血不调、经血下行,最终导致月经不调,其治疗应以滋阴补阳、祛瘀止血为则。逐瘀摄血汤包含多种滋阴止血、温经止痛的中药,临床应用广泛。穴位艾灸是中医特色疗法,可疏肝理气、调养经血。本研究选取126 例年轻女性月经不调患者进行了分组对比研究,旨在分析逐瘀摄血汤联合穴位艾灸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26 例年轻女性月经不调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63例。参照组年龄 24~29 岁,平均年龄(26.34±1.01)岁;病程 2~8 个月,平均病程(5.07±1.24)个月;月经先后无定期24 例,月经先期19 例,月经后期20例。研究组年龄 23~28 岁,年龄(26.06±0.97)岁;病程 3~9 个月,平均病程(5.36±1.13)个月;月经先后无定期25 例,月经先期20 例,月经后期18 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经期异常类型等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入组标准 (1)纳入标准:经B 超等辅助检查确诊为月经不调;年龄<30 岁;凝血功能无异常;患者知情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合并宫颈息肉、宫颈糜烂、子宫内膜息肉;合并恶性肿瘤;有中药相关禁忌证。

1.3 治疗方法

1.3.1 参照组 给予常规止血、镇痛、抗炎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穴位艾灸治疗。常规消毒,取穴血海、三阴交、关元、气海、太冲、合谷、足三里、阴陵泉,以艾绒做艾柱,点燃置于穴位处,待患者有灼痛感或艾燃烧接近皮肤时移开,6 柱/ 穴位,3 d治疗1 次,7 次为1 个疗程,经期暂停艾灸。治疗3个月,治疗后随访1年。

1.3.2 研究组 在参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逐瘀摄血汤治疗。组方为:党参30 g、黄芪30 g、棕榈碳15 g、白术20 g、柴胡 15 g、三七粉 5 g、艾碳 10 g、乌贼骨 20 g、茜草 15 g、阿胶 15 g,加 400 ml 水煎至 200 ml,分早晚 2次温服,1 剂/d。治疗3 个月,治疗后随访1年。

1.4 观察指标 (1)两组治疗效果。疗效评估标准: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经期恢复正常,停药3 个月未复发;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经期基本恢复正常,停药6 个月未复发;无效,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或加重,经期不稳定。显效、有效计入总有效。(2)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离心处理,离心半径15 cm,转速2 000 r/min,离心10 min,采用毛细管式粘度计测定法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纤维蛋白原和红细胞压积。(3)两组复发率。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以(±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治疗效果、复发率)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65%,高于参照组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纤维蛋白原和红细胞压积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均低于同组治疗前,且研究组的以上指标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较,*P<0.05。

红细胞压积(%)治疗前时间 组别 n 血浆黏度(mPa·s)全血还原黏度(mPa·s)纤维蛋白原(g/L)研究组参照组63 63 t P治疗后 研究组参照组63 63 t P 1.87±0.29 1.89±0.32 0.368 0.714 1.35±0.19*1.52±0.21*4.765<0.001 4.92±0.82 4.99±0.85 0.558 0.578 3.04±0.52*3.94±0.61*8.912<0.001 4.78±0.74 4.69±0.81 0.651 0.516 2.83±0.49*3.25±0.51*4.714<0.001 46.24±3.17 46.31±2.95 0.128 0.898 41.25±2.62*43.84±3.01*5.152<0.001

2.3 两组复发率比较 随访1年,两组均无脱落病例。研究组复发2 例,参照组复发9 例;研究组复发率为3.17%,低于参照组的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1,P=0.027)。

3 讨论

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强,年轻女性月经不调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月经不调是内分泌失调的表现,是糖尿病、子宫癌、心脑血管疾病等严重疾病的高危因素,确诊后应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临床西医治疗以雌激素、孕激素药物为主,通过止血、镇痛、抗炎以缓解临床症状,治疗效果及安全性难以保证。

中医理论认为,月经不调是由于情志不畅、饮食不节、疲倦无度等多种因素导致肝气郁滞、气机失调,进而造成血运不畅,引起血瘀证,病证表现为气滞血瘀,经行不畅,临床治疗需祛瘀、滋阴、补气[4]。艾灸是中医特色疗法,通过梳理脏腑之气可达到调经的目的[5]。本研究取穴血海、三阴交、关元、气海、太冲、合谷、足三里、阴陵泉,其中艾灸血海、关元、气海可调冲任之血,理宫胞之气;艾灸三阴交可理脾调经;艾灸太冲、合谷、足三里、阴陵泉可疏肝理气。逐瘀摄血汤是中医经典方剂,由党参、棕榈碳、白术、柴胡、三七粉、艾碳、黄芪、乌贼骨、茜草、阿胶等组方而成。其中党参可补中益气、健脾益肺;棕榈碳可收敛止血;白术可健脾益气;柴胡可疏解表里、疏肝升阳;三七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艾碳可温经通血、散寒止痛;黄芪可补气固表;乌贼骨可收敛止血;茜草可祛瘀通经;阿胶可滋阴润燥、补血止血。诸药合用,共奏滋阴补血、补气固表、祛瘀止痛之功效。现代药理学表明,党参可增加血红蛋白、红细胞数量;三七粉可降低血脂,有助于改善血液流变学;茜草有抗血小板聚集及止血作用;阿胶可抑制血液黏稠度增加,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6~7]。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表明逐瘀摄血汤联合穴位艾灸治疗年轻女性月经不调患者疗效确切。治疗后,两组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均低于同组治疗前,且研究组的以上指标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联合治疗可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分析其原因在于,艾灸可疏肝理气,调节脏腑之气,避免血运不畅;逐瘀摄血汤可滋阴补血、祛瘀且不伤正;两者联合具有协同作用,可进一步缓解临床症状,增强治疗效果。治疗后随访1年发现,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参照组(P<0.05),提示联合治疗可降低复发率。

猜你喜欢
月经不调全血艾灸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逍遥散加减治疗肝气郁滞型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
不同剂量孕激素治疗无排卵型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对比
艾灸保健知多少
预防艾灸上火,可舌下含服玄参片
全血超量采集原因分析及返工制备可行性分析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中医治疗妇科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医综合护理干预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分析
婆婆迷上了艾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