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2020-03-27 12:25代芹兴
神州·下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初中

代芹兴

摘要:社会不仅能够为人类生存提供各种资料,同时社会也可以促进学生的进步。在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要敢于创新、大胆改革,将传统教学方法中不适用于现代学生的教学手段改进,利用生活化新型教学模式对道德与法治进行探索。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

传统的教学课堂中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分数,从而忽视了学生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学习能力的学习和提升,并且教师对于考试范围之外的知识点往往会选择粗略讲述,学生对道德与法治不能进行深入学习和了解,生活化教学和道德与法治课堂相结合有效的改善了這一问题,学生从中可以明白道德与法治并没有脱离实际,它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并且指导和服务着我们的生活。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探索与实践研究的意义

学生通过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的学习可以明事理知荣辱,懂得做人做事要有底线,在生活中要知法懂法守法,敢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我们都是追梦人,都有义务为美好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道德与法治看似距离我们很遥远,只能通过教材或者电视才能了解,但其实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处处都有道德,处处都有法律。生活化教学的出现帮助学生能够更快的将道德与法治和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并且可以使学习的内容较快的纳入原有的认知体系中,它深度挖掘道德与法治中和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并找到与学生教材的最佳结合点,学生可以通过生活教学法真正认识理解道德与法治的内容,并且可以熟练掌握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道实际生活问题的解决中,对我国政治高度认同。这也是我们在初中开设这门学科的意义。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存在的问题

初中的道德与法治的课堂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不注重学生的理解、分析和运用。教师在对书本上的教材进行讲解之后就要求学生进行背诵,对学生反馈的问题不能及时进行解答。教师对本门课程的掌控能力极高,以减少课堂风险的发生。长此以往,学生逐渐会失去对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以及将书本中的知识点和生活分离,这样对学生熟练运用道德与法治中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有着非常大的距离。这样的教学模式让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成为一种“摆设”,没有实用价值。更不能达成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最终目标——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我们大家都必须思考一些问题:当今时代赋予我们思政教师的使命,我们怎么完成呢?在信息化时代,学生未来的辨析能力怎么培养?思政课存在的合理性如何确立?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探索与实践研究的策略

1、创设生活化情景,体验生活化道德与法治策略

学习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我们想要建设高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师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的魅力。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导入环节,创设更加贴近的教学情境。在教学中挖掘道德与法治的有效信息,让道德与法治更加贴近生活。并且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引出道德与法治的问题,让学生可以深入了解道德与法治的问题存在于现实生活,引起一种学习需要,从而使得学生可以更加积极的投入到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探索中去。例如在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在社会中成长》一课的学习,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了解个人离不开社会的基础上也要懂得自己作为社会的一员应该严格要求自己,社会像一个熔炉同时又像一面镜子,人们在他的面前无处遁行,学生在将来步入社会后要形成自我意识正确的认识自己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参与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经历,让他们谈一谈自己在与社会的接触中发现的社会与自己的想象是否有差别,了解真实的社会动态和变化发展,帮助学生积累宝贵的社会经验,使学生可以更好地与社会接轨快速的适应社会发展。

2、借用生活素材,探究道德与法治问题

教师巧妙借用生活素材贴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从而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不应该是被动吸收,即学生通过不断的练习、储存知识的过程.这样的学习过程是错误的。正确的学习过程应该是学生在经历了实际生活中的事情后用自己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并且有了自己的理解和对这门学科的定义。初中的学生是一群相对特殊的受教群体,他们刚刚步入社会,通过观察对社会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想法,教师在学生的这个阶段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例如在部编版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关于《我与社会》的学习中,学生会从中了解到社会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感受不同的社会生活,并且从中体验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教师要有意识的挖掘学生的社会经验和生活素材,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真实情境中去探究追问,拓展思维的深度以及广度,并且可以理解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每个有都是都多重身份的人。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谈论分析,初步培养学生积极融入的意识。

3、联系实际生活,发展学生思维策略

部编版教材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材设计中虽然尽量贴合了实际生活,但是还是难免会有一些练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隔较远。所以,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对此,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课堂的相关设计,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在恰当的时机巧妙的给学生适当的引导,启发学生去思考,去感受,去领悟。学生们最深刻的体验往往是自己亲身经历和体验过的事情。所以,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加入一些与实际生活有关的练习环节,引进生活问题加强学生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升学生的运用意识和能力。

四、总结

道德与法治在生活中更为鲜明,脱离了实际生活的教与学的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是苍白无味的。学生在课堂上不应该是听、看和练,更多的应该是要多做,玩转课堂。在生活中学习道德与法治,在应用中学习道德与法治,并且在教师组织的思维活动中经历、体验和探索,为打造高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让学生可以感受到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道德,我们的世界被法律保护,我们的今天在国家的呵护下健康成长,我们的明天一定为建设更加辉煌的国家付出自己的努力,从而更加热爱这门学科。

参考文献:

[1]浅析多元化数学课堂的科学构建[J].陈秀朵.学周刊,2015 (06)

[2]数学心理素养的剖析[J].陈莉,孙文兰.旅游纵览(下半月),2012 (10)

[3]浅谈初中生校园欺凌的预防与管理[J].和志忠.亚太教育,2019 (10)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初中
基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提升初中生公共参与意识的路径选择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研究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