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浩然(汕头市第四人民医院 汕头 515021)
双相情感障碍(BP)是一种精神疾病,随着我国对精神卫生事业的重视和医疗投入,精神专科诊疗水平不断提高,收治的BP患者越来越多,但是,临床上治疗BP的药物以及治疗手段相对滞后,临床上常用的有丙戊酸盐、碳酸锂等治疗药物。随着喹硫平的上市,为BP患者带来新的曙光,起效快、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好,有研究表明,单纯使用喹硫平因为个体差异,整体治疗效果不佳。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是一种电痉挛治疗的改良仪器,用于治疗BP,作为一种物理疗法,通过一定电流对大脑的刺激,使患者失去意识达到无抽搐发作的治疗目的[1]。本文就MECT结合喹硫平应用在BP治疗中的效果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30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均分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男性5例,女性10例;年龄 26~42岁,平均年龄(33.52±4.27)岁。对照组男性 4例,女性 11 例;年龄 27~43 岁,平均年龄(33.47±4.68)岁。对比分析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经诊断,符合精神障碍分类和双相情感障碍躁狂诊断标准;所有患者或其家属对此次研究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2周内均未服用抗抑郁药物;妊娠期和哺乳期;对本次研究药物有用药禁忌症。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进行单纯药物治疗,口服喹硫平治疗,具体用量用法:喹硫平,第1天,100 mg/d,第2天增至200 mg/d,第3天增至300 mg/d,第4天增至400 mg/d,每日的增加剂量不能超过200 mg,之后根据病情进行药物调整。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MECT治疗,告知患者或其家属MECT的治疗原理、治疗效果以及注意事项等,于治疗前4 h禁食、禁水,晨起7~9点完成治疗,治疗前需给予0.5 mg的阿托品静脉推注,并加入适量的丙泊酚,待睫毛反射消失给予静脉推注0.6~1.0 mg/kg的氯化琥珀胆碱,待无肌束收缩后插入口腔保护器,采用MECT治疗仪给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进行生命体征监测,观察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根据病情治疗8~10次,第1周,治疗3~4次,此后每周2~3次,直至治疗结束。
1.3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MMSE评分、BRMS评分;对比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对比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评价标准:采用认知功能智力状态建议评价表(MMSE)对两组治疗前以及治疗1周、2周、1个月的认知功能进行评分,该量表中有定向力0~10分、记忆力0~3分、注意力以及计算力0~5分、回忆力0~3分、语言能力0~9分,最高得分30分,≥27分为认知功能正常,<27分则伴有认知功能障碍[2]。采用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对两组治疗前以及治疗1周、2周、1个月的躁狂程度进行评分,0~5分为无明显症状;6~10分表示具有躁狂症状,严重的躁狂症状为>10分[3]。疗效评价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情绪稳定、躯体正常,BRMS减分率>95%;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RMS减分率<95%>50%;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变,BRMS评分无变化。有效率=(有效+显效)/总例数×100%[4]。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前后BRMS评分对比:治疗前,两组的BRM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BRMS评分均有所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更有,P<0.05。见表1。
表1 两组BRMS评分对比(±s)
表1 两组BRMS评分对比(±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1周 治疗2周 治疗1个月观察组对照组15 15 t P 13.25±3.27 13.41±3.56 0.128>0.05 9.21±2.25 11.32±3.08 2.142<0.05 7.24±1.23 8.52±2.01 2.104<0.05 5.01±0.89 6.32±1.07 3.645<0.05
2.2 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0.00%,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n(%)]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0%;对照组为26.67%,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2.4 两组治疗前后MMSE评分对比:治疗前,两组MMSE评分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随着时间的推移,认知功能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的评分较对照组高,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 4。
表4 两组MMSE评分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1周 治疗2周 治疗1个月观察组对照组15 15 t P 12.35±2.57 12.68±2.73 0.341>0.05 21.32±2.15 15.58±2.31 7.045<0.05 25.23±3.59 21.38±2.53 3.395<0.05 28.59±1.03 27.01±1.02 4.221<0.05
BP是指有躁狂发作又伴抑郁的一种疾病,病因不清楚,可能为生物、心理以及环境因素等方面共同参与了发病过程,临床发作特点包括抑郁发作、躁狂发作或者混合发作。生物学因素可涉及神经生化、遗传、内分泌等、心理因素如应激性生活事件,通常有相互作用[5]。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发病急,病程短,易反复,且BP患者几乎终身循环反复发作,发作频率较高,需进行长期治疗控制症状缩短病程。在对BP的治疗中有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6]。
喹硫平属于二苯氮卓类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多巴胺D2、5-HT、组胺以及 H1、α1、α2受体均有较强的亲和力,口服后,生物利用率达到95%以上,且不影响进食,半衰期为7 h,药代动力学是线性的,年轻人的清除率较中老年人高30%~50%,不良反应有头晕、消化不良、嗜睡,服药两周内不良反应大多数可消失,此药应用在BP患者身上,可改善临床症状,安全性很好[7]。有研究表明,若单纯使用喹硫平治疗,整体效果不佳。MECT是治疗BP常用物理方法,可进行短暂的、适量的电流刺激,通过机体皮层进入大脑,导致丧失意识控制狂躁症状,对于出现喹硫平药物耐受的,MECT可起到提高药物疗效的协同作用[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的MMSE评分以及BRM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说明喹硫平联合MECT治疗效果要好于单纯喹硫平,可改善BP患者的认知能力,对躁狂症状有效控制,两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说明MECT安全性好。
综上所述,在对BP的治疗中,采用喹硫平联合MECT,可改善躁狂症状和认知能力,安全性好,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