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幼儿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迭,依托中国特色“蚕俗文化”促进幼儿在民间游戏中深度学习的理念萌生了,这将学校变为一个集知识与游乐于一体的平台,让幼儿时期本该有的纯真与轻松洋溢在幼儿园的每个角落。本文首先分析了将“蚕俗文化”融入大班民间游戏对于幼儿深度学习能力提升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明确幼儿深度学习课堂应当具备的几个特征,并提出构建“高效课堂”,有效将“蚕俗文化”渗透进大班民间游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幼儿教学;深度学习;蚕俗文化;学习游戏
“桑拓绿阴肥,千树翳夕霏。机声交轧轧,灯火竞辉辉。”这是对我国蚕俗文化的生动写照,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值得传承与欣赏,然而,当今幼儿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将目光聚焦于理论知识,对于这些优秀文化的学习则认为无关紧要。21世纪是快速变化的时代,试图一成不变地采取过去的教育模式,沿袭老旧的教育理念,是不可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的,也无法塑造出与时代接轨的高素质人才。站在新时代的起点,社会大众对于教育事业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幼儿是民族的未来,做好幼儿教育不仅是对于学生的幼年阶段有积极意义,同样也是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在幼儿课堂中渗透“蚕俗文化”的教学,是让学生学好知识的同时提升学习兴趣、提升综合素质,真正实现了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
一、 将“蚕俗文化”融入幼儿民间游戏的必要性
(一)保护民俗文化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民间有不少传统生产、生活习俗正在被人慢慢淡忘,蚕桑习俗也是其中之一。同时,在人们的物质生活趋于丰富的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投向精神生活的富足上。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伟大传承,是人类智慧的凝结。近些日子伴随着法国标志性建筑巴黎圣母院的逝去,传统文物的保护与价值又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学习民俗文化成为社会大众共同的诉求,这不仅有利于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更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之情。
(二)有益于幼儿发展
游戏是幼儿童年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孩子童年的欢乐、自由和权利的象征。孩子们对未知总是充满期待的,他们对世界一无所知却又像初生的牛犊无所畏惧,他们极易受惊的眼神里总是渴望躲在大人的背后窥探这个世界,任何一点新奇的事件都会让他们手舞足蹈开心不已。于是,通过民间游戏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就势在必行,除此之外,小小的幼儿园有着孩子们大大的憧憬,这是他们接触世界、了解自然的第一个窗口。在这个小小的窗口里,我们既要设置科学课程,又要依托学生实际、教学实际来设置文化课程,实现游戏的教育教学功能,因此,将“蚕俗文化”融入大班民间游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三)符合国家相关文件的要求
首先,为了适应社会需求,更好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提高学校对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视程度,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提出“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每个人在其一生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具备一定的素养,既包括學识方面的,也包括做人等其他方面的,以从容应对生活与学习路上出现的困难。总结归纳学者们的意见,可以将幼儿阶段学生应当具备的核心素养概括为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六个方面。
其次,《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求幼儿园“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及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户外游戏的兴趣和习惯。”作为人民教师,就应当认真领会文件精神,深入贯彻以上理念,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办好幼儿教育,给幼儿营造一个快乐的童年。
二、 深度学习课堂的基本定位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将“蚕俗文化”融入大班民间游戏、从而搭建深度学习课堂也非一蹴而就,幼儿教师必须把握深度学习课堂的基本定位,找准目标,有力推进。
(一)保障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孩子们都是有成长规律的,幼童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水平有限,思维方式以及观察事物的角度都与成年人不一样,如果强硬地把知识灌输给幼儿,这样会阻碍孩子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甚至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幼儿园作为幼儿开启学习生涯的第一阶段,这一时期的学习状况与学习热情将对日后的学习之路产生重要的影响,若孩子们在这一阶段就觉得学习是一份压力而不是一种幸福时,未来的学习之路自然不会平坦。如若一直按照“填鸭式”的教育方式进行教学,长此以往,学生将不愿意主动学习,而是等着教师的喂养。然而,这一时期的学习状况与学习热情将对日后的学习之路产生重要的影响,幼儿园小朋友天性活泼,喜欢观察事物,渴望表现自己,传统教育模式显然与幼儿的这一特点背道而驰。因此,教师必须冲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教学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转变教师的角色
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撒手不管。在传统课堂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决定者和绝对的权威,彼此之间缺乏尊重、真诚、信任和理解。“高效课堂”首先应当是相互沟通的课堂,教师不再是权威者,而是引导者,师生之间更多是以朋友的身份相互对待。这意味着,教师在将“蚕俗文化”融入民间游戏时,要与学生打成一片,不是从成人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而是以幼儿的心态去跟他们在游戏中成长起来。
(三)增加课程的探究性与实践性
毫无疑问,幼儿教育应当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要求教师引导幼儿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实际生活中深入理解理论知识。在“高效课堂”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沟通,平等交流,在这样一种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下,学生将更乐意开动脑筋,而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需求,给予科学的指导与帮助,从而增强幼儿课程的探究性与实践性,让游戏之旅成为学习之旅,成为探索之旅,于游戏中发现知识,于游戏中打开眼界。
三、 将“蚕俗文化”融入幼儿大班民间游戏的有效途径
“教师不重在教,重在引导学生怎样去学”,教师应当认真学习理解陶行知先生的这一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本文认为,将“蚕俗文化”融入幼儿大班民间游戏,构建高效课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课前预设阶段——有效备课,提升自我素质
尽管教育理念不断推陈出新,但是,很多教师仍然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在这些观念的影响下,教师往往将全部的教学重点放在了理论知识的讲述上,认为教会了理论知识就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观念在以往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的社会背景下,有其存在的客观必要性和优越性,但是,这一观念已经与现代社会的教学要求相违背。因此,教师必须首先转变自己的观念,意识到民间游戏对于孩子们成长的积极意义,有意识地在民间游戏中渗透蚕俗文化。
其次,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尽管是在游戏教学中,教师也要认真对待备课这一环节,制作优质的教学学案,主要体现在收集蚕俗文化典故,设计教学方案,让蚕俗文化变得生动活泼。一般来说,教师们往往局限于课本知识,只讲解课本上的“蚕俗”知识,而对于与人们生活贴近的传统民间民俗的教育资源缺乏应有的敏感性,也缺乏寻找“蚕俗文化”资源的热情。对此,教师要在课下不断学习,若教师都没有掌握丰厚的蚕俗文化知识,又如何将其教给学生呢。
(二)课堂讲授阶段——发挥主体地位,创新教学方式
1. 明确学生地位,将课堂还给学生
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和谐开放的课堂环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说”出疑惑,“道”出原因。“蚕俗文化”虽然是我国的优良民俗文化,但是,由于幼儿身心发展尚不健全,对于陌生的东西存在着很多的疑惑,这实际上表明学生进行了自主思考,也为教师指明了未来的教学方向,因此,教师要做到耐心认真,努力解开学生疑团,也许正是这一疑团的解决,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2. 丰富教学活动,激发学生“说”的欲望
比起封闭的教室,孩子们更喜欢教室外的活动,这里空间大了,视野开阔了,面对着他们喜爱的小动物,他们热爱的树木花草,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聆听着鸟儿的鸣叫,在这里,任何自然景物都成了孩子们眼里的“玩具”,不同的景物,孩子们探索出了不同的玩法:沙子可以用来做蛋糕,废弃的柳树枝条可以用来当花环,一些小花可以当头饰,這里没有废弃的东西,一切都是孩子们眼中的宝藏和手中的玩具……因此,我们应当将这些幼儿喜爱的文化资源和形式,贯穿在蚕俗文化的学习中。以民间游戏“猜拳”为例,可以让输了的人说出一个关于“蚕俗文化”的知识点,又如,在玩“七巧板”时,让学生拼出“蚕”的样子,等。
(三)课后教育阶段——制定实践作业,融入生活实际
如果把目光聚焦在发达国家的课后教育上,会发现纸张上的作业很少,所以街头巷尾、农园地里、场馆会所等区域的孩子遍地可见。这些孩子们并不是在玩,而是在进行特殊的作业,所有的作业都寓于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中。事实证明,发达国家的孩子动手能力强并不是偶然的,正是正一件件实践作业,造就了这些孩子强劲的动手能力。对于我们的教育而言,减少纸面作业增加实践作业,对孩子来说作用极大。并且,对于“蚕俗文化”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融入生活,发现生活,实践作业才是最契合蚕俗文化教学的。
四、 结语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幼儿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的教学能力,改进教学内容,将民间优秀文化融入课堂中,为幼儿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环境,度过愉悦的童年。为了真正实现高效的数学课堂,本文从课前、课中及课后三个环节进行了论述,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希望本文提出的以上几条措施能够在实践中得到有效运用,改善幼儿教学现状,将“蚕俗文化”融入大班民间游戏,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参考文献:
[1]唐小兰,陈伟国,戴建忠.保护蚕俗文化稳定蚕桑基地[J].北方蚕业,2013,34(4):46-48.
[2]杨艳艳,刘彩林.浅析儿童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和意义[J].中国校外教育,2019(28):154+156.
[3]袁凤琴,李欢,胡美玲.民族民间游戏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价值审视[J].教育文化论坛,2019,11(4):88-93.
[4]卢素芳,曹霞,顾红云.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游戏样态创新与实践[J].上海教育科研,2019(7):78-83.
作者简介:
袁彩红,甘肃省张掖市,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光彩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