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彦
河南省沈丘县中医院神经内科 466300
帕金森(Parkinson disease,PD)为临床常见多发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病因有老龄化因素、遗传因素等,目前我国PD患者有200余万,且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渐增长趋势,有资料显示预计至2050年我国PD患者高达800万之多[1]。该病以静止性震颤、肌僵直等为主要特征,且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严重危害患者日常生活。多巴丝肼片为治疗PD最有效且最常用药物,治疗PD效果较佳,但长期大剂量使用易引发“开—关”现象等不良反应,预后效果较差。吡贝地尔缓释片作为多巴胺能受体激动剂,可发挥多巴胺效应,改善患者震颤、肌僵直症状[2]。基于此本文将多巴丝肼片与吡贝地尔缓释片联合治疗PD患者,探讨其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观察对象 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8年6月收治的74例P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女17例,男20例;年龄50~80岁,平均年龄(65.40±5.50)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6.02±1.01)年;Hoehn-Yahr分期:Ⅱ期15例,Ⅲ期17例,Ⅳ期5例。观察组:女16例,男21例;年龄50~80岁,平均年龄(66.01±5.30)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5.99±1.10)年;Hoehn-Yahr分期:Ⅱ期16例,Ⅲ期16例,Ⅳ期5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世界医学会赫尔辛基宣言》中相关要求。
1.2 方法 对照组口服多巴丝肼片(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0930198)治疗,初始剂量为62.5mg/次,2次/d,逐渐增加至500~750mg/d。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吡贝地尔缓释片(Les Laboratoires Serier Industrie,批准文号J20140064)治疗,初始剂量为50mg/d,逐渐增加至100~150mg/d,分2次服用。两组均在治疗3个月后评估疗效。
1.3 观察指标 (1)治疗效果。(2)毒副反应。(3)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价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日常生活能力,得分与日常生活能力呈正相关[3]。
1.4 评定标准 治疗3个月后患者帕金森病症状评分量表(UPDRS)评分较治疗前减少不足30%为无效;UPDRS评分较治疗前减少30%~60%为好转;UPDRS评分减少≥61%为显效[4]。总有效率=好转率+显效率。
2.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89%,高于对照组的70.27%(χ2=5.638,P=0.018<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n(%)]
2.2 两组毒副反应对比 观察组出现1例恶心呕吐、2例失眠,毒副反应发生率为8.11%(3/37);对照组出现2例食欲不振、1例腹泻、1例失眠,毒副反应发生率为10.81%(4/3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
2.3 两组ADL评分对比 治疗3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ADL评分较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ADL评分对比分)
PD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群体的神经内科疾病,主要由中脑部位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异常改变导致多巴胺合成减少、乙酰胆碱兴奋性增强引起,因此选取合理有效药物增加多巴胺水平为临床治疗PD的关键。左旋多巴虽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其在脑外亦能迅速脱羧,需结合外周脱羧酶抑制药方可达到治疗目的。
多巴丝肼片由外周脱羧酶抑制药苄丝肼与左旋多巴组成,有效弥补了左旋多巴的不足,可抑制外周左旋多巴脱羧,促使血中多巴成分进入脑组织转变为多巴胺;可穿透血脑屏障进入患者脑组织,在L-氨基酸脱羧酶作用下合成多巴胺,纠正脑组织中多巴胺和乙酰胆碱失衡,进而改善其感觉神经,改善震颤麻痹等症状,控制病情进展[5];但仅采用多巴丝肼片治疗后仍有部分患者症状改观不理想,这可能与多巴丝肼片起效慢、治疗范围局限(不适用于晨僵患者)有关,故需结合其他药物以提高疗效。吡贝地尔缓释片为控释型多巴胺能激动药,可通过刺激中脑皮质、中脑边缘通路的D2、D3受体及黑质纹状体突触后D2受体,增强多巴胺受体兴奋性;且该药物可修复受损神经,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抑制PD病情进展;同时吡贝地尔缓释片在纹状体内半衰期长于左旋多巴,从而增加受体与多巴胺的结合机会,增加脑组织内多巴胺单体浓度,提高多巴胺效应;与多巴丝肼片联合使用可互增药效,提高疗效。本文发现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治疗总有效率及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给予PD患者多巴丝肼片联合吡贝地尔缓释片治疗,效果确切,可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同时结果显示两组毒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并无显著差异,说明吡贝地尔缓释片配合多巴丝肼片治疗PD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吡贝地尔缓释片联合多巴丝肼片应用于帕金森,疗效确切,安全可靠,能够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