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天宇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普外科,广东 中山 528403
胰腺癌属于一种恶性肿瘤,以根治性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但因多数患者确诊时已经进展至晚期,只能以化疗干预,疗效欠佳。近期,医学工作者对于胰腺癌相关知识的研究日益深入,并提出了多种治疗方法,其中亦包括手术疗法,如胰体尾切除术、血管切除重建术,在理论基础为病灶多集中于胰腺尾部等,认为在把握手术指征的前提下,可获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笔者为进一步分析胰体尾联合血管切除重建手术配合化疗方案的优越性与可行性,对一组晚期胰腺癌患者进行了胰体尾联合血管切除重建手术,并配合一线化疗干预,结果发现上述治疗方案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优化肿瘤控制效果方面取得预期效果,现以回顾性分析方法,展开本次分组对照试验,报道如下。
纳入晚期胰腺癌患者58例,纳入时间:2016年1月—2018年3月。(1)纳入标准:①患者出现疑似胰腺癌的体征与临床表现,并经动态螺旋CT、B超、血清学肿瘤标志物检测等明确诊断为胰腺癌;②患者体力状态良好,经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1]分级为I~II级,可耐受麻醉与手术刺激;③术前肿瘤处于交界可切除或者可切除状态,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的侵袭范围尚未累及肠系膜上静脉分支,腹腔干动脉、肝动脉以及肠系膜上动脉包绕未超过180°;④由于肿瘤侵犯,术中进行相关静脉、动脉切除并重建操作;(2)排除标准:①心肺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无法耐受气腹、全麻等;②既往有上腹部手术,且术区粘连严重;③术前总胆红素水平在250μmol/L以上;④术前血糖、血压等指标紊乱。
以治疗方法为分组标准,将上述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29例、研究组29例。其中,对照组单纯应用化疗方案:男17例,女12例;年龄为50~75岁,平均年龄为(62.48±5.71)岁;术前总胆红素水平是11~75μmol/L,平均术前总胆红素水平是(19.97±2.18)μmol/L;术前体质量指数是21~26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是(23.55±0.34)kg/m2;研究组应用胰体尾联合血管切除重建手术配合化疗方案:男18例,女11例;年龄为51~75岁,平均年龄为(62.77±5.37)岁;术前总胆红素水平是11~72μmol/L,平均术前总胆红素水平是(19.98±2.05)μmol/L;术前体质量指数是21~25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是(23.99±0.32)kg/m2;在年龄、术前体质量指数、总胆红素水平、性别分布等资料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1 对照组 取1 000 mg/m2吉西他滨(生产厂家: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0104;规格:0.2 g/支)静脉滴注给药半小时,每周给药一次,连续用药7周,休息2周,往后每周1次,连续用药3周,检测血清学标志物以及CT复查结果,判断治疗效果。
1.2.2 研究组 从门静脉右下侧从右到左切除胰腺体部、尾部肿瘤组织。对于门静脉、腹腔动脉及其分支被肿瘤包绕者,根据术中情况切除并重建肝脏和胃血管。术后进行化疗,化疗方案、疗程等同对照组。
(1)参考实体瘤疗效判定标准[2]评价患者的肿瘤控制效果,计算公式为:肿瘤控制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总人数×100%,判断标准为:①可见病灶消失,并维持四周及以上,视为完全缓解;②肿瘤缩小50%及以上,且维持四周以上,视为部分缓解;③肿瘤缩小不足50%,或增加不超过25%,视为无变化;④病灶增大超过25%,或出现新的病变,视为进展。
(2)参考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评估量表(QLQ - 52)[3],评价患者治疗前、治疗后一年内生活质量。该量表涉及患者精神支柱、环境、社会关系、独立性、生理、心理、满意度等,应用百分制,评分越高,表示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水平越高。
表1 两组患者的肿瘤控制有效率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3)随访至今,统计两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差异。
以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肿瘤控制有效率等无序分类资料表示以(%)表示,实施χ2检验;生活质量评分等计量资料表示以s)表示,实施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采用电话和门诊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8月。
研究组患者的肿瘤控制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治疗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研究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是(11.48±1.18)个月,长于对照组的(9.15±1.45)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59,P=0.001)。
胰腺癌作为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发病隐匿,较难早期确诊,大约仅有15%胰腺癌患者可在早期发现,此时尚可经手术进行根治性治疗[4-5]。然而,绝大多数胰腺癌患者发现时已经进展至晚期,因胰腺组织解剖位置特殊,四周存在较多重要脏器和大血管,加上胰腺肿瘤呈现浸润性生长等特点,导致晚期胰腺癌的手术切除率仅有10%,而五年生存率一直在4%左右徘徊,严重影响患者预后[6-8]。绝大多数胰腺癌患者确诊时已经丧失了最佳根治性手术治疗时机,那么对于这些晚期胰腺癌患者而言,采取何种治疗方案能够获得最佳疗效,已经成为医学界研究重点课题[9-11]。
因胰腺癌生成与多基因相关,个体性差异也比较大,因而未来胰腺癌的科学疗法应以个体化、多靶点、多疗法相结合手段为主[12-13],而目前因医疗科学技术发展受限,依然以化疗为晚期胰腺癌首选疗法[14]。笔者在本次研究中即采取吉西他滨进行化疗,在肿瘤控制方面取得一定疗效,但效果有限,无法媲美胰体尾联合血管切除重建手术配合化疗方案。一般来说,晚期胰腺癌患者已丧失手术治疗时机,但伴随微创技术应用、成熟,腹腔镜手术治疗指征也随之扩展到“交接可切除肿瘤”。同时,胰腺癌病灶定植于胰腺体部、尾部,因而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的基础上,可对晚期胰腺癌进行根治性手术治疗。此外,已有研究证明,腹腔镜联合血管切除重建术用于胰腺癌外科根治治疗中可行性、安全性较高[15-16],因而笔者尝试在晚期胰腺癌化疗前实施胰体尾联合血管切除重建手术,取得良好效果:研究组患者的肿瘤控制有效率高达72.41%,术后一年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也长于对照组,均证明了该方案的可行性与优越性,推测原因为:化疗前先经手术切除,可达到短期根治性目标,优化短期肿瘤控制效果,减轻肿瘤负荷并延缓肿瘤进展,从而减轻患者痛苦,这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的随访时间较短,缺乏长期观察指标,未来有待进一步分析、完善。
综上所述:晚期胰腺癌患者在严格把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建议选择胰体尾联合血管切除重建手术配合化疗方案,可显著控制晚期胰腺癌患者病情恶化,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时间,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