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的重新思考

2020-03-24 08:46行甜甜张利荣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生涯规划教育新高考高中生

行甜甜 张利荣

摘 要:新高考制度具有公平性、科学性、自主性、公开性的特点,赋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要求学生加深对自身的认识,了解自己的个性、爱好、能力特长,以便未来对自身学习的专业和工作的职业,能做出正确的抉择。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生涯规划教育的作用,但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如开展范围狭小、形式化、有效性差、简单化、存在片面性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积极的应对措施,以期对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有所助益。

关键词:新高考;生涯规划教育;高中生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20)03-0069-03

2014年9月,国务院颁布了高考改革方案,这是高考制度实施以来最系统、最全面的一次改革。新高考制度使学生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同时彰显了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到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了解如何在新高考背景下加强对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是我们需要重新思考的问题。

一、新高考制度的特点

(一)公平性

新高考改进招生分配制度,保障入学公平。首先,新高考制度多种措施同时并行,大力推进党中央支援中部、西部地区的招生计划,提高东部地区高校招收中西部地区考生的比例,将更多招生名额投向中部和西部。同时,关注像河南、山东这样因人口众多而导致入学机会偏低的省份。其次,新高考制度关注农村考生,实施农村和贫困地区定向招生计划以及重点大学农村学生单独招生计划,定向招收边远贫困地区的农村学生,提高重点大学录取农村学生的比例,让边远山村的学生能走出大山,用知识脱贫致富[1]。最后,新高考制度规范高考加分政策。为改变加分项目过多、分值过高以及造假加分资格等问题,教育部出台相关政策,规定取消多项加分项目,保留少部分补偿性加分项目,同时对加分项目的分值进行明确规定[2]。

(二)科学性

新高考改革考试评价方式,人才选拔更加科学。首先,除了统一高考外,新高考制度采用多元评价的录取方式,改变了以前的“一考定终生”。在上海很多高校采用“高考成绩60%+面试成绩30%+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成绩10%”的计分比例[3]。在浙江,将高考成绩、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三部分融合成一个成绩,最后择优录取。这种选拔方式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有助于高校挖掘到优秀有潜质的学生。其次,综合素质评价和学业水平考试更加成熟。由于新高考制度将综合素质评价和学业水平考试作为学生考学的重要依据,因此教育部出台相关政策,要求学校将综合素质评价包括的五项内容予以记录,同时高校扩大综合素质评价的试用范围。要求学业水平考试用等级的形式呈现,同时高校可提出选考科目要求。最后,高考自主招生更加顺畅。针对自主招生考试中出现的问题,2014年教育部出台政策规定,要求自主招生计划控制在2%以内、控制考核内容、强化招生监管、学校推荐改为学生自荐。同时,调整自主招生考核时间[1]。

(三)自主性

新高考改革招生录取方式,赋予学生和高校更多的自主性。首先,考试科目组合选择和考试次数增加。上海、浙江为新高考制度的先行试点,上海市实行“3+3”的模式,选考科目“6选3”。浙江也实行“3+3”的模式,但选考科目为“7选3”。选考科目组合多达20—30种,同时学生有2次参加学业水平考试的机会。该模式自2014年开始实行,2017年突破文理分科限制的考生已经达到了78%[4]。而作为全国第三批高考改革试点的河北、辽宁、江苏、湖北、廣东、重庆、福建、湖南等8个省市,明确对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将实行“3+1+2”的模式,学生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其次,“专业+院校”和“院校专业组”的录取模式,让考生有更多的选择空间和填报方案。上海等地尝试取消一本、二本的录取批次,从以往按照一、二、三分批填报志愿、分批录取,变成按考生的成绩填报志愿、分段录取。鼓励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能力特长来选择喜欢的专业,不因高校的批次和身份名声而放弃自己的喜好。这种填报方式突出了新高考以专业为主导,尊重考生个性发展的要求。最后,招生录取方式更加多样。除了普通高校统一招生外,还有自主招生、定向招生、免试推荐等多种选择。高职院校的通道也更加宽广,为人才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扩大了考生的选择权,使考生能最大程度地考上心仪的院校。

二、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

新高考改革了考试的形式、内容以及录取制度,给予学生更多自由的选择权,使学生可以更加自由全面地发展。虽然新高考制度赋予了学生这样的权利和机会,但由于学生从小习惯了被家长、教师安排,反而在面临选择时变得手足无措。而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了解自己适合的专业以及未来的职业,能够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但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在我国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范围狭小

在我国现阶段,由于考学压力大,学生、教师、家长都普遍只关注考生的分数,“唯分数论”“分分计较”的思想相当严重。只看重学生的成绩,忽视学生的喜好、能力特长以及个人未来发展。这就导致我国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开展得并不好,在高中几乎不会开展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学生只有到了大学才有机会接触到一些生涯规划教育的知识。上海是我国唯一的所有中学都开展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的城市,除此之外,只有广州、北京的部分地区会开展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同时,大部分地区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只是出于课题研究的需要,并不是为了学生的发展着想[5]。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得不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很难开展实施,效果也不尽人意。

(二)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形式化、有效性差

新高考制度的实施使一些中学意识到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许多中学纷纷开始开展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依然存在形式化的问题,没有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有效性差。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应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但由于我国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还处于刚刚开始的阶段,国家对其资金投入不足,许多中学虽然开设了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但却缺少职业指导专家和心理专家。很多指导人员都为兼职并不具备职业指导的知识和辅导学生的能力,甚至很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由班主任来完成。此外,因为我国缺少专门的职业资料收集机构,学校无法获得有关职业的全面信息,在给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的时候,难以使学生了解到全面的职业信息。这些都使得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流于形式,大大削弱了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性。

(三)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简单化,存在片面性

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简单化,主要表现为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的开展主要是为了应付如何选科,指导学生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科目,选择哪几门考试科目,内容十分简单,没有持久、深入的开展。在实践中,许多中学由于没有经验,缺乏专业人士的指导,往往将生涯规划教育工作认为是德育工作,用传统的德育方法来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呈现出德育化的倾向。此外,许多中学只是单纯地将《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设置为一门“课程”,虽然将其划进考试计划,安排了一定的课时,并进行了考试。但其教学形式单一,主要为课堂教授,课外活动和实践活动几乎没有[6]。教育内容只是生涯规划的概念和针对高考选科时的一些对策。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与规划并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甚至还会加大学生的学业负担。这样的设置使得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过于简单化,与最初的教学目标背道而驰。

三、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的应对措施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的作用日渐凸显,在当前高中教育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积极应对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提高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水平十分有益。

(一)加深高中生对生涯规划教育的认识

在发达国家,学生对生涯规划教育并不陌生,许多学校在高中阶段就为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辅导。我国中学开始生涯规划教育的时间并不晚,但相对国外来说,我国的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仍显薄弱,学校、家长、学生对此都不甚了解和关注。为解决新形势下高中生在考学时面临的种种困惑,社会各界应转变观念,提高对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的认识。首先,教师在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中起着关键作用,所以教师必须要加强对生涯规划教育的认识了解,为学生提供全面充足的信息,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其次,家长对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家长的职业生涯教育观念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观念。因此,家长应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对孩子的生涯规划教育要多加重视,不能陷入“唯分数论”的误区。同时,家长对孩子的生涯规划教育要张弛有度,鼓励孩子了解发现自己的喜好,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支持孩子的想法,并给出合理的建议,做好孩子成长的引路人。最后,作为生涯规划教育的主体,学生要对自己的喜好、能力特长、性格有清晰的认知和评估,不能盲目跟风和随波逐流,要有正确的生涯规划意识。同时,学生也要有能力判断出自己是否适合某一领域和专业,不能仅凭兴趣就一意孤行。在充分了解自己后,要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职业倾向以及自身能力制订出详细的计划,同时根据社会环境、经济发展的变化不断调整生涯规划,最终身体力行地践行[7]。

(二)充分利用校内、校外资源进行生涯规划教育

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是一个有机整体,不是片面的、单一的、浅显的。需要社会各界联合起来,校内、校外共同发挥作用,给予学生系统的、综合的、全面的生涯规划教育。首先,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很多学生到大学才接触到生涯规划教育,发现自己所学专业与自己的兴趣不符,后悔莫及但为时已晚。因此,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应从小学就开始一直延续到高中的整个基础教育阶段,从小就培养学生生涯规划的意识,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来发现自己的爱好、兴趣、特长。这就需要大学、中学、小学不能各自分离,要相互衔接。在小学、初中阶段,家长、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兴趣,发掘学生的潜能。高中阶段,学生的兴趣已经基本确定,应帮助学生树立自己的人生理想,以及如何选择高考科目、了解大学专业。大学阶段,则应完美衔接基础教育,指导学生加强专业技能,利用高校公众号发布院校专业信息等,帮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以及毕业后的出路[8]。其次,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开展生涯规划教学活动和实践活动。中学应结合国家政策、就业市场的变化、新高考制度以及学生真正的需求开设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教学内容不能仅限于课本知识,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社会体验,并对高中的不同阶段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注重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好个体生涯指导。同时,中学应引进专业的生涯规划教育教师,对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班主任进行专业培训,并定期举行生涯规划教育研讨會,通过交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积极性,从而不断提高生涯规划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9]。最后,深入挖掘校外资源,建立多方合作的生涯规划辅导机制。学校应加大经费投入,加强与校外企业单位的联系,建立实践基地,开展体验式生涯规划活动,让学生有机会深入了解职业以及职业所需的技能,感受职业氛围,对职业有深刻的了解。

(三)为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提供实施保障

新高考制度为考生提供了更多自由发展的机会,需要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及时补位,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帮助。但我国对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不够重视,在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为确保其正常发挥作用,要对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提供实施保障。首先,国家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的财政支持,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支持,为校企合作开展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提供帮助。其次,成立专门的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管理部门。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的顺利开展,需要有行政部门的保障。如果仅依靠家长、教师的力量,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难以取得大规模的胜利,无法实现整体推动。早在1987年美国就成立了国家职业信息协调委员会,负责指导全国的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10]。该机构可从整体上指导中学开展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有效协调校内外资源,并出台相应的行动策略。再次,建立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的专门机构。面对新高考,各中学必须设立生涯规划教育专门机构,才能整合多种资源,找准定位,打破僵局,使生涯规划教育真正发挥作用[11]。最后,政府要完善生涯规划教育的法律法规。发达国家早就颁布了生涯规划教育的相关法规,而我国现阶段还没有一部真正可以保障生涯规划教育实施的法律法规。在如今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社会各界对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不重视,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无法得到真正落实,这就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参考文献:

[1]杨瑶瑶.中国高考新制度与美国高考制度的比较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8):145.

[2]张家勇.新高考改革的进展、挑战与政策建议[J].中国教育学刊,2018(8):42—46.

[3]董秀华,王薇,王歆妙.新高考改革:高校招生面临的挑战与变革[J].复旦教育论坛,2018(3):44.

[4]冯成火.新高考改革试点成功落地[N].中国教育报,2017-12-13(05).

[5]黄香琴.试析我国普通高中职业指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导刊,2006(15):43.

[6]许军建,王俊贤.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的价值与问题探讨[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8(4):80.

[7]张雨强,白雪,张中宁.新高考下高中生如何选科[J].课程·教材·教法,2018(6):38.

[8]王威威,周序.大中小学衔接视角下的新高考方案[J].话说新高考,2018(11):127—128.

[9]许军建,王俊贤.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的价值与问题探讨[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8(4):80—81.

[10]孙宏艳.国外中小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经验与启示[J].中小学管理,2013(8):45.

[11]李军靠,丁一鑫.新高考下普通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样态重塑与保障[J].教育探索,2018(1):45—47.

猜你喜欢
生涯规划教育新高考高中生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高校辅导员创新生涯规划教育模式探索
生涯规划教育视域下的辅导员工作方法创新
如何打造新高考下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高中思想政治主观题解题技巧指导
高中生涯规划教育职业探索模块中翻转课堂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