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文想象舒展思维

2020-03-23 16:10吴建秋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0年2期
关键词:雷锋叔叔词语

吴建秋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课程目标的第一学段指出:“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统编本二年级下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文的课后练习中专门安排了猜猜词语的意思和读句子想画面的阅读探究交流活动。教学中,笔者通过引导学生细读文本,缘文想象,使学生于趣味盎然中了解并尝试运用新学到的词语,在画面联想中丰富雷锋助人为乐的形象,在雷锋精神的鼓舞中树立无私奉献的思想。

一、创设鲜活的生活化情境,明晰雷锋的伟大形象

语文阅读离不开具体的生活。我们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更加贴近,可以将阅读的内容逐步引向生活,从而引导他们对文本从了解到熟悉,从感知到内化。教学《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前,笔者给学生播放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熟悉的旋律,引得他们也情不自禁地摇头晃脑地跟着唱起来,教室里洋溢着一股浓浓的欣赏、赞美的气息。音乐渐止,笔者通过多媒体呈现课文中吴为山先生雕塑的栩栩如生、形神兼备的雷锋画像。学生通过观察、交流,感受到雷锋叔叔正穿着一身笔挺的军装,带着红星闪闪的军帽,阔步向我们走来的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在学生描述之后,笔者接着用饱含深情的话语概括介绍雷锋的一生,让学生联系前一段时间学校开展的学雷锋系列活动,说一说自己心目中的雷锋叔叔。这样的课堂情境创设,为学生披文入情、透过文字感悟雷锋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精神奠定情感基础。在接下来的画面阅读想象中,笔者引导学生品读文本语言,想象人物形象,并给他们补充讲述与文本内容相关的雷锋故事。生动细腻、引人入胜的故事,加深了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他们在与诗歌语言的朗读、交融中,每个人的心中都塑造起有血有肉、品德高尚的雷锋形象。

二、提取关键词语想象画面,提高理解词语的能力

课堂上,时刻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是保证他们自觉进行语文实践、形成语文阅读和表达能力的原动力。因此,在教学中,笔者始终从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出发,通过适切他们思维的话题,组织他们开展相关的阅读活动,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篇诗歌的语言比较精练,思维比较跳跃。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二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诗歌内容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解决这一难点,笔者大胆对诗歌内容进行重组,通过提取关键词语构成学生熟知的词串进行教学。第一组——“长长的小溪,迷路的孩子,蒙蒙的细雨,泥泞的路上。”第二组——“弯弯的小路,年迈的大娘,路上的荆棘,晶莹的露珠。”在学生读准、读熟词串后,笔者引导他们运用多种方法来猜一猜词串中比较难懂的词语。如出示直观形象的图片,扣住重点词语想象:“一条弯弯的小溪唱着歌儿向前流淌,天空阴沉沉的,下起了绵绵细雨,一条坑坑洼洼的小路伸向远方,路两旁长满了荆棘……”学生在我绘声绘色的描述中想象、感受环境的恶劣。对于“年迈”一词,笔者则让学生联系家中的奶奶、太奶奶的模样,来理解“年迈”就是“年老、年纪很大了”的意思。对于“晶莹”一词,笔者则让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发现“晶”有三个“日”字,从而推测“晶莹的物体闪闪发光,亮闪闪的”。在猜猜词语的意思这一环节中,学生实践着不同的方法去理解,去感悟词语的内蕴,从而真正提高了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

在扫除了字词拦路虎、感情诵读词串后,笔者帶着学生再次回到诗歌语言中整体感知。在多种形式反复诵读诗歌语言后,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树立人物形象,体验文本情感。因为有了前面词串想象理解的铺垫,学生根据具体的诗歌文本想象便容易多了。他们描述了两个感人肺腑的画面:一是沿着长长的小溪,冒着蒙蒙的细雨,雷锋叔叔怀里抱着一个迷路的瘦小的小男孩儿,他将唯一的一件雨衣披在男孩身上,自己却被雨水淋湿了全身。曲折的小路上坑坑洼洼,雷锋叔叔深一脚、浅一脚地抱着小男孩儿送他回家。二是顺着弯弯的小路,踏着路上的荆棘,雷锋叔叔弯着腰,吃力地背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大娘。小路两旁的荆棘刺破了雷锋叔叔的裤腿,刺伤了雷锋叔叔的手背,汗水顺着脸颊不停地洒在小路上。雷锋叔叔顾不上疼痛,顾不上疲倦,不断地安慰背上的老大娘。在想象画面、讲述雷锋的事迹中,学生积累了规范的文本语言,放飞了想象,提升了思维能力,学会了结合环境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体验到了雷锋叔叔助人为乐的精神和毅力。

三、想象补充雷锋精神,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雷锋叔叔做了“一火车的好事”,课文仅仅选择了两个,这让学生很是意犹未尽。因此,笔者在组织他们学习了诗歌中的两个情节后,再结合诗歌最后一小节内容,引导他们继续拓展想象:“我们又在什么地方找到了雷锋叔叔的身影?”“他又在做着什么好事儿?是怎样做的呢?”为让学生的素材更加明晰,笔者出示了公园里、马路上、小区里、火车上等地方雷锋助人为乐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并模仿课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迁移写话,在写话中让雷锋精神深入学生内心,习得诗歌表达的方法。

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以及文末的泡泡提示“我找到了身边的‘雷锋”,都是在提醒我们:本课的教学不仅仅要在学生的脑海里树立高大的雷锋形象,还要让他们认识到“我们身边有许多活雷锋,雷锋精神永远在我们身边”,从而积极继承和发扬雷锋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精神。因此,在教学完诗歌后,笔者继续引导学生找一找身边的活雷锋。学生结合课前的寻找活动,动情地讲述了近几年电视、网络歌颂的各位“中国好人”,自己身边充满爱心的亲人、朋友。在学生声情并茂的讲述中,大家进一步感受到了“雷锋虽然已离我们而去,但他关爱他人、默默奉献的精神永存人间”。如此的故事延续,既展现了新时代“人人学雷锋、做雷锋”的时代风貌,又深化了诗歌主题:“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最后,笔者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思考讨论:“今后我们要怎样去学雷锋?”在热烈的讨论中,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学雷锋应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比如拾起校园里的废纸片,扶起花圃中歪倒的小草,随手关掉厕所里流淌的水龙头,帮助学习中有困难的学生,关心身边的空巢老人,捐助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故事讲完,笔者再联系本单元“语文园地”中三句谚语(“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平时肯帮人,急时有人帮”“与其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将助人如助己的理念加以渗透。

通过这样的材料拓展,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不断得到提升。同时,丰富的语言材料又进一步潜移默化地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实现了“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育人”的功能,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低年级的学生在阅读中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教师要根据他们的这一认知特点,为他们搭建合理的、充满人文关怀的理解支架,让他们在鲜活的生活情境中轻松理解文本的内容,在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中感悟体验、了解词语意思,浮现生动画面,叙述生动故事,从而在实实在在的多种实践活动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常州市三井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宋园弟

猜你喜欢
雷锋叔叔词语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致敬新时代雷锋
为什么不能蒙着头睡觉?
找词语
考考你:混水摸鱼、一哄而散,这些词语你能否读对?
和警察叔叔手拉手
熊叔叔
熊叔叔的生日派对
词语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