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绘本丰富儿童情感世界

2020-03-23 16:10过金晓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0年2期
关键词:大猩猩友情绘本

过金晓

学生的身心发展既有骨骼的生长,也有心灵的滋养丰盈。雨果说过:“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阅读养料”肥沃而滋润,不仅能让学生的语言能力在领略文字中得到提升,更是让学生的情感世界发生着向善向美的变化。阅读打开了学生的心扉,让真、善、美的种子有了一块心灵的栖息地。

绘本《我有友情要出租》讲述了一个情感转折的故事:主人公大猩猩因为孤单寂寞想出了“出租友情”的办法,出租方式是“一小时五块钱”。咪咪出现了,只给了大猩猩一块钱,大猩猩依然很高兴,陪着咪咪玩了一小时,咪咪每天给大猩猩一块钱,大猩猩每天被“快乐”包围着。当有一天大猩猩不再要钱也不再计算玩耍时间的时候,快乐的心情和故事的转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咪咪搬家了。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大猩猩依然出租着友情——我有友情免费出租。结尾处大猩猩孤单的背影呈现在了学生面前,这个背影足以引发学生对于友情的思考。这个故事设计合理,构思巧妙,有喜有悲,极大地带动着学生的情感,因而我选择这本书作为课外读物进行阅读教学,学生收获颇丰。

一、把握基调,剖析绘本的情感价值

学生对于故事性的文字有着强烈的渴求,对于画面色彩更是有敏锐的视觉捕捉,而绘本则满足了学生的这些特点。一般来说,绘本语言简练而画面丰富,向读者展示的是一个个看似简单却意义深刻的故事。在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厘清绘本内在的情感表达,明确绘本语言和画面的情感生发点,挖掘可供课堂教学的素材。

《我有友情要出租》的故事内容并不烦琐,情感变化为悲伤—快乐—悲伤。单独看画面和文字,文字基本为人物对话,主要集中在咪咪和大猩猩相处时,故事每一页都有画面,正好和文字情节相匹配。面对这样一本图文结合、感情基调有起有落的绘本,教师该把教学着力点放在哪里呢?仔细去看,就会发现由悲转喜再转悲的情感基调正好随着“故事起因—发展高潮—故事结尾”这样的方式改变着。在这几部分内容中,有一种强烈的情感,那便是大猩猩对于快乐的渴望。教学时,教师应该把这种“渴望”渗透进课堂传递给学生,他们才会意识到友情的重要,才会明白“主动寻找朋友的重要性,这样一种情感需求指引著学生后期生活方面的主观态度。

二、投入教学,共读绘本的精彩故事

为了让教学“真正地发生”,让学生从“情感的接收者”转变为“情感的缔造者”,在教学中,我把学习的一种方式“思考”摆在了课堂上。正如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曾说:“阅读只是给头脑提供认识的材料;思考才使我们阅读的东西成为我们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同在,教学方法诱发教学的发生。

1.看一看,激发兴趣

儿童的眼睛天生有着敏锐的捕捉力,他们对于色彩世界的敏感程度超乎我们的想象。绘本故事书中有两种语言表达方式,一种是文字,一种是图片。图片是通过学生的视角来表现语言,是文字的媒介,比起文字,图片更加直观、具体,更加适合学生的阅读习惯,也更受学生的喜爱。因此,“读故事”可以选择“读图”,通过图片让人物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

在绘本《我有友情要出租》中,大猩猩的寂寞、喜乐都表现在了脸上。课堂上,我引导学生抓住每一次大猩猩脸部表情的变化来阅读体会,大猩猩的眼睛、鼻子、嘴巴都成了学生关注的对象,他们将观察所得通过“大猩猩看蜘蛛网时很寂寞”“大猩猩和咪咪玩耍时很快乐”“大猩猩在咪咪搬家后很难过”等这一类语言表述了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心情也随着大猩猩起起伏伏,并且持续关注着大猩猩的“寻找友情之路”。

通过图片的引导观察,学生掌握了一种观察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一种“阅读期待”,不断关注着故事的后续发展。

2.想一想,拓展思维

绘本故事中的图片很注重细节,在故事前面出现的图往往能在故事后面找到相互呼应的地方,这连续性的图画也给了读者生发想象的创作点。因此,在阅读绘本故事时,我时常下意识地停下脚步,问一问学生关于人物的心情变化以及接下来的故事情节,让他们在听取故事时也能随着故事的发展拓展思维。

在讲述完大猩猩的寂寞以及对友情的渴求后,学生能够理解大猩猩为何要将友情出租。而接下来的故事情节是大猩猩并没有以五块钱的价格将友情出租出去,而是在咪咪只有一块钱时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她。这时候我没有急着将故事往下讲,而是让学生进行了大胆猜测:本来不是要五块钱吗?为什么现在只要一块钱也愿意呢?很快,学生将自己的初步理解在课堂上表达了出来:“因为大猩猩太想有人陪他玩了!”“因为大猩猩觉得钱不重要,有人陪他玩才是最好的。”……虽然发言的学生较多,但他们的发言主题基本未变:大猩猩内心渴望友情。

在讲述到咪咪搬家离开、大猩猩再次出租友情却一无所获时我又戛然而止了。我抛出了一个与故事主旨相结合的问题:“大猩猩的身边真的没有朋友吗?”全班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道:“不是。”询问原因,班里学生的思维便纷纷发散了,有的学生从森林世界的角度展开讨论,有的学生则是结合自己阅读时的发现展开表述。我不下定论,尊重各种表达。

问题是思考的钥匙,有了问题学生才会进行思考,想象的大门才会被打开。思维一旦被打开就不可避免地会进行各种碰撞,而阅读文本是解决和验证思维冲突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迫不及待地希望自己的想法得到验证,他们的脚步也就离文本更近了。

3.演一演,学会表达

凡是愉快的、有效的、成功的教学活动都离不开受教育者的参与。在《我有友情要出租》这个绘本故事中,大猩猩和咪咪成为伙伴在一起玩耍是故事的高潮部分,如何让这个部分成为学生的“心之所向”,并且在故事后期依然回味这一部分是我思考的问题。

基于此,在课堂上我创设了一个“情景复现”的教学环节,让男生、女生分别演一演大猩猩和咪咪,一来可以通过这样的演绎将绘本故事中的情节进行复现,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故事;二来可以让学生表达出书中人物的情感,以此进行自我体会。化无声为有声,化文字为语言,化画面为互动,语言和人物通过学生的转换进行了无缝对接,不仅让表演的学生体会到了人物情感,更是将自己的这份情感传递给了身边的同伴,大家都在这个情境世界里进行着情感的升华。

4.说一说,善于发现

日本“图画书之父”松居直先生认为:“读书不在于阅读的过程,最重要的应该是读完之后的那一段时间。”所以,在画面定格于大猩猩落寞的背影时,我进行了如下教学(片段):

师:这里说“直到今天,那片叶子都褪色了,大猩猩还在等待他的下一个朋友!”你们大胆猜一猜,以后大猩猩会找到朋友吗?为什么?

生:他会的,因为他很执着。

生:他不会,因为咪咪再也不会回来了。

师:除了咪咪,难道大猩猩周围真的没有其他伙伴了吗?

生:有。

师:你们找找看,有什么发现。

生:这本书里每一页都藏着一种小动物。

生:大猩猩在找朋友的时候,很多动物都在他的身后。

师:大猩猩怎么做就可以有朋友了呢?

生:跟其他动物交朋友。

生:主动去寻找朋友。

师:是啊,朋友是要去找寻的,他们都在附近,就等你去发现。

说完,我把“主动寻找朋友”这几个字贴在了黑板上。此时,这几个字所带出的情感丰富了学生的认知世界,大猩猩的缺憾也让他们感同身受,他们需要做的便是主动寻找朋友。

绘本故事里面生动活泼的画面和简练的文字都让学生向往,把绘本说成是儿童的启蒙读物也不为过。作为教师,我们的“引导”不可或缺,用一个个绘本故事打开学生的阅读窗口,并且不断探索、优化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热爱阅读,在阅读中实现语言与情感的共同生长。

(作者单位:江苏无锡市锡山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猜你喜欢
大猩猩友情绘本
友情也需要及时“修补”
我有友情要出租
绘本
绘本
绘本
友情
新生活
友情
我有友情要出租
晚安,大猩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