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积累素材,迈好习作教学第一步

2020-03-23 16:10陈晓琴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0年2期
关键词:光头尝试习作

陈晓琴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深刻、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在三年级阶段,学生逐步从写话过渡到习作,开始尝试写作文。然而,不少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所以不知道该写什么内容。素材的积累是习作的第一步,所以在习作的起步阶段,我十分重视指导学生进行素材积累,让学生提高习作素养。

一、观察生活点滴,厚积薄发

学者孙绍振认为生活并不是你所见所闻的一切现象,而是被你心灵同化的、和最精彩的体验联系在一起的东西。在教学中我指导学生积极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寻找素材。我组织学生参与到课前三分钟讨论的活动中,鼓励学生说一下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点点滴滴,并和同伴一起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入手展开分析。这样就能让学生逐步养成积极观察生活的好习惯,久而久之,就能起到厚积薄发的效果。

我组织学生在课前开展三分钟讨论的活动,让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生活趣事说出来和同伴分享。有学生尝试和同伴讨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我们老师今天的打扮和平常有什么不同?”这个话题能让学生学会尝试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去看待事物。有学生提出:“老师平常是长头发,给人十分温柔的感觉,但是今天突然剪了一个短头发,让人觉得突然像女汉子了。考虑到老师做事情雷厉风行的样子,我觉得还是短头发更符合她的性格。”這段话不仅展现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还体现了学生对事物的分析和思考。此外,我还组织学生开展主题讨论,尝试围绕“饭桌上的趣事”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家的饭桌上是否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有学生说道:“我将咬了一口的红烧肉放回了菜盘里,谁知道妈妈看都不看就夹起来吃掉。我说:‘妈妈,你吃了我的口水了。妈妈却说:‘你是我的娃,我可不嫌你脏。”这个故事不仅有趣,还体现出了暖暖的亲情。我鼓励学生将这些小故事写下来,这样就能让习作的素材变得更为丰富。

学者刘国正认为我国的传统习作教学,大家都关注指导学生怎样写好文章,但是不太注意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探究写作的源泉。我鼓励学生积极观察生活,在写作中积极运用生活中发现的各种写作素材。我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都转化成写作的素材。这样学生就能在“一日一观察”中获得更多的习作素材,不愁写不好起步作文。

二、学会阅读批注,记录心得

“能读千赋,则能为文”,写作也是这样的,在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之所以很难提高写作效率,是因为读得还不够多。我在教学中积极鼓励学生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并让他们尝试展开批注活动,将自己的阅读感受记录下来。这样学生就能借助书本获得间接的生活知识。在习作的时候学生也能借鉴书中的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找到更多的习作素材,进而提高自己的习作能力。

在教学了《三打白骨精》后,不少学生都对神话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就组织学生自主阅读,学生选择《西游记》《封神演义》等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展开了阅读活动。我鼓励学生一边阅读一边进行批注,将自己的读书心得写下来,若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写作则更好。有学生选择阅读和“哪吒闹海”有关的故事书,并一边阅读一边写下自己的阅读感言。“小哪吒真的很淘气,假使只是教训一下三太子,没有杀他的话,后面的事情可能就不会发生了。但是哪吒是一个有担当的人,他剖腹、剜肠、剔骨,还筋肉于双亲,敢于面对自己闯下的祸,真的很了不起。”我鼓励学生在习作中尝试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阅读的故事结合在一起,将其转化为习作素材。该学生在习作中写到自己闯了祸,想要用碗去打蟑螂,结果蟑螂没有被打死,但是碗却碎了。他想到了哪吒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就主动向爸爸妈妈认错,得到了他们的原谅。这样就将阅读批注所得转化为习作的素材,运用到了习作中,让作文变得更有魅力。

元朝学者程端礼认为“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读书需要费力,要努力从书本中获取各种知识,而写作则是对书本知识的运用,只要在阅读中获得的知识足够多,那么习作的时候自然会水到渠成。在教学中,我积极借鉴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扩展阅读内容,并让学生通过批注、写心得的方式将阅读和习作结合起来,这样就能让学生的读写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三、观看电视节目,创新复述

不少小学生在课余时间都喜欢看电视,尤其是喜欢看各种动画片。但是家长往往认为看动画片浪费时间,不让孩子看,往往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在教学中,我尝试将看电视节目和写作活动结合在一起,既满足了学生观看的欲望,又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我让学生在观看视频后尝试复述自己看到的内容,不是简单的复述,要在复述中加入自己的感想、看法,又或者根据作品的内容展开联想,自编与之有关的小故事。

我发现班级中有很多学生都喜欢观看动画片,有不少学生都对《熊出没》这部动画片感兴趣,于是我就组织学生观看这个动画片,之后让他们进行创意复述的活动。我鼓励学生说说在《熊出没》中看到了哪些内容,有怎样的感受,自己最喜欢其中哪一个角色,若自己是主人公的话,会怎样选择,自己的做法是否会和其中的主人公不一样。这促使学生展开个性化表述,畅谈自己的观看感受。此时有学生提出:“我看的是《熊出没之过年》,光头强做了一个超级伐木机,结果被小动物弄出了故障,没有成功。熊大熊二了解到光头强想要回家,于是就送他回家,一路上还帮光头强解决了很多的麻烦。最后熊大熊二回到了森林,光头强也回到了自己的家。”我鼓励学生展开思考:“假使你是光头强的话,你还会回到森林里砍树吗?”学生说:“我觉得不会了,因为熊大熊二帮助了光头强,那么光头强也应该要报答动物,怎么还能破坏动物的家呢?”我鼓励学生展开后续创作,让他们想想以后会发生什么。有学生尝试这样构思故事:“光头强不但不破坏森林,反而还感恩,看到其他人想要破坏森林,他就偷偷去告诉熊大熊二,帮助动物。”在这样的创编中,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课标提出教师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不同的学生在观看视频后的感受也是不同的,在创新复述中,他们将电视节目转化成语文材料,并诉说自己对其的个性化感受,提高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浏览网络信息,明辨良莠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不少学生对网络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在教学中尝试引导学生借助网络展开搜索活动,引导学生尝试根据自己写作的主题搜索各种有利于创作的素材。网络让学生的眼界更加宽阔,让学生能获得更多的习作素材。

在一次写作中,我鼓励学生以小动物作为写作的对象,尝试展开创作。然而,学生在生活中看到的小动物有限,有的动物虽然也能在生活中看到,但是学生对其习性的了解还不够深刻。此时我鼓励学生借助网络进行搜索,尝试搜索一下有哪些有趣的小动物,并了解一下它们的生活习性是怎样的。有学生家中养了一只小狗,于是就想以狗作为主题进行创作。在网络搜索中学生发现,原来狗还有许多不同的品种,每一种的外貌、习性都不一样。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后发现自己家中养的是泰迪,泰迪是一种十分忠实的狗,而且十分聪明和优雅。该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就选择了泰迪帮自己衔鞋子、陪伴自己玩耍等内容,展现了泰迪忠诚、聪明的特点。网络搜索,让学生的写作找到了重点。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既能丰富学生的习作素材,又可能造成学生沉溺网络的不良影响。我在教学中尝试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让学生利用网络筛选各种有用的信息,引导学生学习怎样分析这些有用信息,最后再将信息整合好,这样学生就能学会明辨良莠,懂得怎样分析、筛选,整理出有利于习作的素材。

杨再隋教授认为学生写作内容是第一位的,但是很多学生的观察能力不够,思维能力也不够,语言表达能力也不强,这就导致学生的作文很难变得生动形象。在学生起步作文的阶段,我就充分认识到了该问题的重要性,组织学生利用各种方法展开写作,让学生尝试积累各种写作素材。这样就降低了起步作文的写作难度,有助于学生自主展开建构,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写出一篇篇精彩的文章。

(作者单位:江苏启东市紫薇小学英邦分校)

责任编辑 宋园弟

猜你喜欢
光头尝试习作
再试试看
再试试看
豌豆漫画
我家有个“光头强”
光头
尝试
我家有个“光头强”
尝试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