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问题意识,提升数学素养

2020-03-23 05:58王延群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5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王延群

【摘要】小学生对周围事物存在着好奇心,对探索客观世界存在着求知欲,因此,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关键阶段。本文针对培养问题意识,提出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想问;营造和谐课堂,让学生敢问;给与方法指导,让学生会问,提供互动机会,让学生互问,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意识;核心素养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的多。”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的基石,是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保证。一个善于提出问题的学生,往往是一个思维活跃的学生。然而,由部分教师在授课时忽视了让学生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数学学习都是从老师提出的问题开始,不习惯自己提出问题,不善于自己提出问题。甚至当老师向学生提出“你能提出什么樣的数学问题?”学生往往不知道从何说起,或者提出不了什么有价值的问题。学生的数学学习处于被动,这是不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十分重要的。

学生会思考,会创新,需要数学老师在数学课堂上,注重问题意识的培养。从学生想问、敢问、会问、多角度提问等方面着手,给学生创造提数学问题的机会,让学生能提出有价值数学问题的能力,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主动探究的能力、提升数学素养。

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想问

在课堂上要想使学生真正发自内心想问,就必须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想问的意识。只有让学生的无拘无束,心中充满好奇,才会产生疑问,才能想问。所以,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一些情景,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形式,营造宽松、民主、活跃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提问情境。

在教学“3的倍数特征”时,笔者采用了学生出题,老师答题的游戏方法,让学生随便报了几个数,在几乎不用思考的情况下,迅速地判断出学生所报的数是不是3的倍数。结果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不管数字有多大,老师总能迅速准确地判断。学生惊叹之余,产生了疑问并快速的思考,教室里出现了短暂的安静。“老师我知道了,3的倍数末尾只要是3、6、9就是3的倍数。”有一个学生迫切地说,话还没有落音,一个学生马上站起来说:“不对,13、16、19就不是3的倍数。”学生纷纷表示赞同,大家都迫切的想知道老师的绝招。这个时候有学生提出:“2和5的倍数都有特征,3的倍数肯定也有特征,老师,3的倍数特征是什么呢?” 学生在这样情境之下提出主动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能力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二、营造和谐课堂,让学生敢问

如果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有问题想问,但是有的孩子迫于个别老师的严厉,不敢提出问题;有的孩子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害怕自己提出的问题遭到同学们嘲笑而把问题隐藏,长此以往,学生由不敢问到不问,不懂的数学问题越来越多,学生就会对学习数学失去信心,这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数学课堂上,教师应当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除了老师和蔼可亲以外,更多要以鼓励引导为主,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热情,要肯定、赞扬学生的提问,鼓励学生敢于将问题提出来、把想法表达出来,真正放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的提问热情,鼓励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北师版五年级下册《体积与容积》一课,在学完了体积和容积的概念以后,老师提出了:关于体积和容积你还有什么想问的?有一个学生提出:“是不是所有物体都有体积?有没有没有体积的物体?”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问题的提出,激发所有学生争论。我首先大力表扬这个学生,“你真了不起,竟然具有从特殊到一般推理思路,由身边的物体得出的体积概念,反问是不是所有物体都有体积,有没有没有体积的物体,这个问题只有少数非常聪明同学或者只有科学家们才会想到的问题,你具备了科学家们善于思考的潜质。”孩子得到了老师这样的表扬,内心非常激动,接着我让他说出自己的想法,也让其他孩子说了自己想法,接着又有一个学生提问到:“既然所有的物体都有体积,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有容积呢?”笔者马上给这个同学竖起大拇指:“提得好!”马上有同学给出合理的解释,由于前几个问题的提出,激发了班级所有学生参与,这个时候,一个平时不爱回答问题的同学也悄悄地说:“到底是体积大还是容积大?”由于声音小,有的学生没有听到,笔者就让这个学生大声地重复了一下这个问题,于是,同学们又开始热烈地讨论,笔者表扬道:“你这个问题提得太好了,老师以后每节课都希望听到你回答,你看你的这个问题给大家的思考带来了多大帮助。”接着把这个同学问题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辩论,他们借助橡皮泥、体积、容积的概念,竟然把这个问题解决了,让听课的老师有些不可思议,而那个不喜欢回答问题的学生,在以后的课堂中也变得更加积极活跃了。

学生精彩的提问缘于课堂和谐、民主的氛围,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当学生提出问题,教师给与鼓励性评价,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非常简单,提出的问题质量不高,甚至与教学内容毫无关系,教师也应该尊重学生,鼓励和保护学生提问的热情,并且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提问氛围,消除学生害怕提问的恐惧心理。赋予学生愉快积极的情绪和宽松的提问环境,从而让学生积极思维敢说、敢问。比如,教师应经常使用“说一说,还有那些地方有什么不明白的”“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疑惑”“大胆地说,说错了没关系”等鼓励性语言,让学生把教师当成亲近的朋友、学习的伙伴,畅所欲言、大胆提问。

三、给与方法指导,让学生会问

敢于提问不等于会提问,会提问需要具有一定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学生具备了敢于提问的心理,但往往会出现提出的问题质量不高,有的太简单,有时甚至还会提出与学习内容毫无关系的问题,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有质量,教师的引导就极为关键,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材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步骤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好奇心,通过点拨、引导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从而让学生学会提问。

1.把握提问的有效性

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能解决的问题也是有限的,问题过多,抓不住重点反而无效。例如,在教学“条形统计图”这节课时,有一道练习题是用条形统计图出示了淘气家一年12个月季度用水费用的情况,学生根据数据循规蹈矩地提出比什么多(少)或一共的问题,为了提高学生提问的质量,教师引导:“你能联系生活,提出一个不一样的数学问题吗?”学生提问:“淘气哪个季度用水最多?”教师继续引导:“的确不一样,这个问题如果再修改一下,让它更具有思维性就更好了。”学生接着修改:“哪个季度用水最多?为什么?”并让学生尝试回答 “为什么”一問,需要学生讲数学和生活经验进行有效沟通,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有效的引导、点拨使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这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目标。

2.掌握提问的基础方法。

学生有了问题,能否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清楚表达呢?因此,学生提问需要一定的基本句式作为引导,让学生有章可循、有样可学。

(一)通过一些提问式的句式,以引起听者的注意和思考。如,指导学生提问时,先说:“我有问题要提……”小组汇报交流时说:“这是我们组的探究结果,同学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二)给学生一个标准样式。对数学概念的提问,可用“是什么”“怎么样?”“有什么用?”等方式直接提问,比如,在教学“百分数的认识”时,可引导学生提出“百分数是什么”“百分数怎样读”“百分数怎样写”等,“学了百分数有什么用?”或者联系生活提出“百分数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帮助呢?”对课堂总结、回顾反思提问,可用“我学到了什么”“是怎样学的”“还要注意什么”“还想学习哪些知识?”等。

(三)耐心倾听,模仿提问。听是说的基础,先让学生学习教师示范提问,再换个说法,让学生简单模仿提问。其次,教师要耐心听学生提问,并学会等待,即使是只言片语或模糊不清,也要让学生说完,并及时抓住亮点鼓励,再帮助学生调整用词,在关键处帮助学生,并表扬经常积极提问的学生,提高学生提问的动力和信心,长期坚持,学生就提出规范而有效的问题。

四、提供互动机会,让学生互问

课堂上,师生互动大部分是单对单的对话,参与面不是很广,有些学生课堂上没有机会把自己的问题提出来,这个时候老师可以创造一些生生互动机会,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将自己的疑问和同桌互相说一说,从而弥补个别学生没有机会提问的问题。

例如,在学习北师大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一课,教师首先提出一个问题,我们学过哪些图形的体积计算?引导学生说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共同的体积计算公式。并结合已学知识,让学生大胆猜想圆柱的体积与什么有关?并让同学想出办法得出圆柱的体积公式,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推到得出圆柱的体积公式的?有什么问题要问的?老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可以操作的圆柱学具。学生先操作,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自己在推导公式过程中产生的疑惑。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圆转化为长方形的学习经验,在根据学具的帮助下,有部分同学很容易得出圆柱的公式推导过程,学生合作互相提问,追问在推导过程遇到的问题和疑惑,最后老师再找学生上台推导公式,此时有不少学生提问到:

生1:拼成的长方体的长是相当于圆柱的什么?拼成的长方体的宽是相当于圆柱的什么?还有高呢?为什么呢?

生2:在这个过程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生3.既然你说体积不变,表面积发生变化,变化是那一部分的面积?

开放性的问题为学生搭建自主发挥的平台,演示的同学和台下的同学互相质疑,互相提问,让圆柱的体积公式推导逐渐清晰,加强了圆柱体积公式转化推导的理解,避免了死记硬背,而这个过程中更加体现了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教师只是关注、评价学生之间的互动,最后进行点评和总结,不用过多地插入到学生讨论之中,这样课堂才是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教师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互相质疑提问,能让学生更加积极地思考,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学生也能在互相提问、互相质疑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总之,在小学数学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和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并享受提问。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的问题,了解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促进数学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黄琳.培养问题意识  提升小学数学素养[J].福建教学学院学报,2019.

[2]马英库.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J].课堂教法实践,2019.

[3]罗琼.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学周刊,2019.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