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丹
摘 要:研究生群体是国家的栋梁之才,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生教育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党建工作要与研究生培养工作紧密结合,以“党建+”拓展多种教育模式,凝聚培养目标、构建教育模式,从根本上落实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并形成长效机制。
关键词:党建+;立德树人;实践模式
“立德树人”思想有着深厚的历史意蕴和渊远的历史传承。“君子之立德也,温和明润,清远光华,能育能怀,且敬且慎”。“立德”自古以来就是做人的根本,“树人”则是培养人才的国之大计。“立德树人”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历程中相互交融,一脉相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始终把“立德树人”理念摆在教育发展的首要位置。尤其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报告中被进一步明确,这对于加快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以及提升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引和实践指导作用。研究生群体作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生培养中,高校将研究生党建工作与研究生培养工作紧密结合,以党建助推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对于切实提升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实效性意义重大。
一、以“党建+”助力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的目标导向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它深刻阐明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即“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研究生是国家的高层次人才,其素质关乎国家的前途命运。引导研究生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勇于创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是立德树人的目标导向。在这些目标实现的过程中,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助力对于研究生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主要包括三个内容,即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环境下,加强青年学子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新时期高校立德树人的一项重大任务。研究生党建工作应紧扣思想建设,积极发挥研究生党组织的基层作用,用丰富多样的学习形式,对研究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身边生动的榜样事例鼓舞研究生坚定信念、不懈奋斗。让研究生深刻感知、理解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意义,将其内化为精神信仰,外化为实践行为;将个人抱负同祖国的命运相结合,将个人理想融入远大的社会理想,这不仅是个人成长成才的前提,也是立德树人的最终指向。
(二)培养健康、健全、均衡发展的人格素质
立德树人不仅对“德”提出要求,还包含坚持科学的人才观,使学生具备全面协调可持续的人格素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将人的素质内涵总结为“全面发展”和“社会需要”。可见,立德树人的根本落脚点就是学生人才素质的培养。高校党建工作要以此为重任,将学科素養与人文素养相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着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研究生是高学历人才,他们在获取科学文化的同时,提升人文素养也不可或缺。研究生党建工作要充分调动导师的学术优势,组建有不同学科导师的团队,打破文理专业界限,营造通识教育文化氛围,向研究生输送广博的人文知识,使研究生在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得到锻炼和培养。
二、以“党建+”助推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的目标实施
立德树人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教育。如何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对研究生党建工作的立体化和科学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具体落实过程中,研究生党建要紧密围绕研究生的人才培养,抓住人才成长规律,积极创新党建活动内容和方法,以“党建+”模式助推研究生立德树人目标的实施。
(一)“党建+多元化育人主体”建立育人合力机制
育人工作队伍是高校实施立德树人的重要组织力量。高校党委要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将不同工作职责的各个部门、机构凝聚起来,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协同育人。其中,导师在研究生的教学指导及培养过程中担负着重要的职责。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语教师,“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研究生导师不仅是知识的教授者,更是研究生人格的培育者。导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要善于挖掘、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多渠道地带领学生探求真知、坚守学术品格、践行社会道德。
除导师外,高校的全体教职员工,如教学人员、管理人员、后勤人员,都应是育人的主体。高校党建要结合不同岗位的职责内容,充分整合、优化校内各种教育渠道,指导全校教职员工以育人为出发点,将培养人才作为最终目标,在各个方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如通识课教师要通过课堂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研究生的专业学习中,做到课堂思政。教学管理人员和后勤服务人员要通力合作,做到研究生的学业管理和身心发展两手抓。如在行政化的管理中建立研究生学业辅导机制,为研究生的学术规划、研究创新、科研活动等创造条件;建立研究生心理辅导机制,及时发现并解决研究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困惑和问题,培养研究生正视困难、不畏失败、勇往直前的品格,从而将教学与管理服务渗透在立德树人工作的方方面面。
(二)“党建+全过程育人指导”强化育人效果
立德树人是系统性、全面性的工作。由于研究生学业的弹性和灵活性较大,高校对研究生的教育管理有一定难度,因此更需要从时间上强调将立德树人贯穿于研究生的整个培养过程中。高校党委既要有整体布局,又要兼顾每个时期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规划研究生教育的重点,对研究生的整个培养过程负责。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入学指导期
研究生第一学年是课程密集的阶段。这一时期,研究生的学习途径多为课堂授课,因而,抓住课堂主阵地,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是此阶段的工作重心。“开学第一课”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党委要抓好“开学第一课”的教育契机,引导研究生加强思想认知。在日常的研究生课程中,高校党委要将立德树人渗透到各门课程中。课堂教学是研究生获取学科知识、形成道德价值、规范行为习惯的主要途径,这就要求教师群体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立德树人。对此,高校党委要搭建好课堂教育平台,发挥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讲授研究生所需的德育内容,形成研究生课程共同育人的立德树人教育框架。
2.中间培养期
这一时期,研究生多为自主学习,缺少整体划一的课堂式教育。这就需要强化培养单位和导师的育人作用。该阶段更注重研究生创新型的思维训练和深度研究能力的提升。尤其在论文的撰写、发表阶段,培养良好的学术道德品质尤为重要。近年,個别研究生存在的学术不端行为已为研究生教育敲响了警钟。作为研究生培养管理单位和导师个人,要时刻将学术道德教育落实在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之中。培养单位应严格监管体系,对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层层把关。高校党委要善于组织、开展各种学术规范培训,通过党支部学习交流活动、党员师生模范事迹宣传等途径,在师生中反复强调学术道德的重要性,引导研究生追求学术的自主创新,正确使用学术资源,避免急功近利式的学术产出,从而培育研究生严谨自律、实事求是的学术态度,并将其作为自觉遵守的学术职业道德规范。
3.毕业离校期
研究生学业的冲刺阶段是研究生学习生活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研究生承受着诸多压力,如论文的撰写、学位的申请、毕业后的去向选择等。因此,对研究生的压力进行有效纾解是本阶段的教育关键。高校党委要抓好毕业和就业两翼。一方面,对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和学位申请材料进行严格审查,保证每一位研究生的论文质量。对需要延迟毕业的研究生,导师和培养单位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为其指出努力的方向和改进的措施,切实做好安抚工作。另一方面,研究生的就业问题是研究生毕业阶段的一个重要事项。研究生在此时要同时兼顾学业和就业,难免顾此失彼。因而,切实发挥好党员队伍的先锋作用,对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非常关键。党员教师要积极为研究生拓展就业渠道,对研究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做好研究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领路人。党员研究生要做好师生间的桥梁和纽带,主动承担毕业期间繁杂琐碎的事务性工作,将有关信息要求及时传达给同学,同时将同学提出的疑惑及时向相关导师或部门反馈,做导师的“好助手”、同学的“贴心人”、表率的“带动者”。
(三)“党建+全方位育人服务”营造育人良好氛围
研究生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每一个研究生的成长成才都需要来自各个方面的引导和支持。这就需要高校党建工作的覆盖面更加广泛,尤其是课堂之外的阵地,是研究生党建工作和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不可忽略的方面。
“党建+公寓”营造立德树人育人氛围。公寓文化对研究生的生活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高校党委要加强公寓硬件环境的改善和精神文化活动的支持。如在公寓设置党员工作站,这样不仅可以提供相应的咨询和辅助服务,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活泼的文娱活动,兼顾公寓的学习性与娱乐性。同时,教育者要走进公寓,通过校级院级领导联系宿舍、导师进宿舍、党团组织进宿舍等多种方式深入研究生中间,及时掌握研究生的情况和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立德树人工作。
“党建+网络”培育健康精神文化形态。当今社会处于快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网络的使用已成为现代生活的新常态。网络对研究生思想认知和行为习惯的影响如同一把双刃剑,为研究生带来丰富的知识库和各种信息资源,同时,网络固有的虚拟性、开放性和复杂性等特点也注定了网络信息鱼龙混杂,对研究生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道德规范造成冲击。因此,高校党委要牢牢掌控网络文化阵地,利用校园网、QQ群、博客、微信等研究生常用的新媒体,建设一批有感染力的“红色”品牌网站,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新时期主旋律,展示模范典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建设,打造积极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传播平台,提升研究生网络自我教育与管理能力。
“党建+实践”探索协同育人长效机制。俗话说“实践出真知”。社会实践是鲜活的思想教育课堂,“是知识常新和发展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青年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实践育人是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之一,也是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一环。高校党委要引导研究生躬行实践,推进产学研相结合,建立实习基地,根据学科专业和特色,长期组织科技、教育、文化“三下乡”;课程调研、专业实习、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让研究生在实践中得到磨炼,增强立德树人教育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三、结语
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使命担当。高校党建工作要紧扣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探索多种“党建+”模式,将立德树人贯穿研究生培养的整个过程,切实让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落到实处、获得成效。
参考文献:
[1]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2]李旭炎.立德树人实践论[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
[3]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8-5-5.
责编:若 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