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应用型高校新商科人才培养创新路径研究

2020-03-22 21:59陈增明
福建商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商科人才专业

陈增明,王 娟

(福建商学院 a.金融学院;b.工商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350012)

近年来,以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虚拟现实(VR)和5G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广泛应用,由信息技术革命和高新科技产业驱动的新经济正在崛起,以知识驱动、智慧驱动和数据驱动为发展引擎的新商业蓬勃发展,无人商店、无人银行、无人工厂、虚拟产业园等智能业态持续涌现,电子政务、远程办公、在线教育、互联网医疗和直播电商等在线服务急剧增长,数字货币、投贷联动、股权众筹等科技金融逐渐普及。商业、技术和人文三者融合越深入,新商业文明的主体特征和生态环境越鲜明,由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新商业和新经济催生的新时代的来临就越快速。

“技术创新”驱动“商业创变”,“商业创变”需要“商科创新”。面对快速更迭的新技术和扑面而来的新商业,地方高校尤其以商科为主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适应创新型国家和数字中国建设的战略需要,对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一带一路”发展倡议和区域经济的发展需求,将最新最先进的企业生产实践快速转化为专业化的教育教学体系,为新时代培养具备更宽国际视野、更强实践精神和更高跨界整合能力的“新商科”创新创业人才,既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顺势而为,也是探索改革实践的迫切需要。

一、新商科的概念内涵

新商科是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的新经济时代背景下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也是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改革“四新学科”(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和新文科)中新文科的关键构成。目前学界对新商科的概念内涵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界定与解释。新商科的本质是“商科”,取向是“新”,既基于传统商科,又有别于传统商科,是传统商科的重组和交叉、调整和升级、延展和创新。新商科作为一种教育理念,不仅涵盖传统商科内涵,还利用新技术、对接新经济、服务新商业、面向新职业、培养新人才。

要把握新商科的内涵和外延,需着重理解以下几点:第一,新商科是融合现代新技术的教学理念。与传统商科主要培养金融、财会、市场营销和物流管理等专门人才不同,新商科侧重输出科技金融、财富管理、数字营销和智慧物流等行业通用人才;第二,新商科是引入产教融合新模式的培养方法。传统商科产教需求单一、对接浅层,校企合作定向、互助不足,新商科产教供需平衡、共育共享、战略合作、互利双赢;第三,新商科是突显中国理论与方法、国情和特色的商学教育。传统商科理论和案例大多源自英美德日等发达国家,新商科在吸收国际先进教育基础上,更多立足于中国国情和区域现状,挖掘国内案例,融入本土特色,总结东方理论,解释、解决和指导中国的现象、问题和实践。

二、新商科人才培养的现实必要

(一)适应新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无论是在市场环境、规则建立,还是在企业组织架构、管理水平等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新时代下,要适应社会新变化、经济新发展,高校就必须不断提高商科专业人才质量,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商科专业人才的旺盛需求,培养出一批“懂市场、擅经济、精管理”的新商科人才[1]。

(二)满足商科教育创新的要求

世界经济面临“新旧动能转换”“数字化转型需要”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代科学技术席卷而来,新一轮产业革命势不可挡,重塑了我们的生产和消费模式、生活和工作方式。我国的商贸服务业进入消费升级、互联互通、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共享经济和商业的3.0 时代[2]。商业创变必然触发商科创新,驱动传统商科教育理念陈旧、知识体系单一、教学模式固化和人才培养滞后的转型、升级与创新。

(三)把握商学国际交流的趋势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推进与深入的进程中,世界性的商业活动处于各国经济总量与增长中的关键位置,具备全球视野与开放包容格局的国际化人才是市场所需。地方高校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要加强商科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顺应全球高校商科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共同趋势。商科教育的国际化应加强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世界商德与全球商业思维,拓宽学生在跨国企业的实习实践领域。

三、地方应用型高校新商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地方应用型高校商科教育同时涵盖“商科性”“地方性”和“应用性”三大特征。“商科性”意味着要为经济建设助力,“地方性”意味着要为区域发展服务,“应用性”则意味着要为实践解决问题。地方应用型高校未来商科教育教学的改革阵地和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是新商科,即由培养某一固定方向专职人才的传统商科,转向行业导向的新商科,强调行业特色及职业发展技能的培养,对照行业规范和特色标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创新教育课程体系、更新教育教学内容、紧抓实践教学环节。为适应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快速更迭,新商科人才还应具备“社会性”和“复合性”。因此,地方应用型高校要培养出具有较强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新商科人才,应在以下五方面做好新的综合定位。

(一)紧跟时代潮流,重塑商学内容

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的出现,重塑了传统的商业模式和企业经营管理。在新的经济、社会与时代背景下,新商科教育只有顺应商业文明的演变进程,拥抱新电商、新金融和新物流等新事物,才能在新商科人才培养上赢得前瞻性的优势。具备时代属性的新商科人才既要获取行业普遍适用的知识,又要掌握岗位特有的才能。行业普遍适用知识需优化现有学科和专业设置,岗位特有才能则应调整专业方向与专业课程。改变过去一味追求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基于新经济下行业发展的最新要求来构建教育教学内容,是地方应用型高校新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

(二)贴合经济需求,培养社会能力

商科人才直接面向社会商业服务,具有很强的社会属性。商科人才的培养既要满足行业需要,又要满足社会发展需要,贴合我国重大战略需求,必须突出其社会能力的培养,包括但不限于社会交际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与终身学习能力等;注重素质教育,侧重培养学生诚信经商和承担社会责任;注重以文化人、立德树人,在重视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更加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加人文素养,从根本上弥补过去商科教育中专业培养过窄、人文熏陶不够、功利导向太强的缺陷。

(三)追求复合多面,要求“四位一体”

新商科内涵的多层次决定了新商科人才培养的全方位和复合性。基于新商科的基本内涵,制定复合型新商科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地方应用型高校的首要任务。总体来看,具备复合属性的新商科人才应满足“知识、意识、能力和素质”四位一体的新要求:一是拥有“新知识”,除了新兴产业的专业知识和各种社会科学的先进知识外,还包括语言、数学、哲学和信息科学技术等基础知识,与科学、技术、工程等高度关联、贯通融合的交叉性、多学科知识,以及知识的理解、实践与创新;二是拥有“新意识”,即要有极强的创新创业意识,能够时刻关注社会发展和行业发展趋势,及时把握先机;三是拥有“新能力”,即领导力、创新能力、跨界整合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等,不仅能够将“新知识”“新意识”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有效解决现有问题,还能够及时预见未来问题,并提供对应的解决方案;四是拥有“新素质”,熟悉并遵守现代商业伦理,认可并承担企业社会责任,传承并发扬优秀商业文明,理解并包容不同民族文化,适应并开展新型组群服务。

《修订稿》第六章结转和结余管理,建议在此章增加或者单独增设一章净资产管理。目前,在高校的专用基金中,中央高校主要通过财政专项安排,而地方高校这些年来中央和地方财政基本上没有安排,主要靠高校自身按规定比例或有关要求提取,如“修购基金”等。应该把专用基金管理的要求及事业基金和结余之间的关系、固定基金及提取折旧后固定资产与固定基金、累计折旧的关系讲清楚,建议参考《医院财务制度》中设立“待冲基金”的做法,可以解决资本性支出形成的净值。另外《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中限定性净资产、非限定性净资产的核算与《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规定如何衔接应予明确。

(四)突显地方特色,服务区域发展

地方应用型高校由于其立足区域、辐射周边的固有属性,关键目标应是培养地方新商科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同时,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也为新商科人才培养提供了教学实践基地,为产教融合、协同发展创造了天然的条件。地方高校一方面要熟悉自身所处区域的商业环境和产业发展现状,培养“适销对路”的地方新商科人才,另一方面又要利用好地方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优势,持续丰富与更新新商科教育教学内容。

(五)注重实践应用,塑造综合素质

商科是一门理论性和实用性兼具的科学性学科,它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也要在此基础上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和现场实践来保障理论运用上的正确性和商业问题处理上的精准性[2]151。它来源于社会经济实践,又反过来应用于实践。这决定了新商科教育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强关联性、高敏感性和实践导向,其人才必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从事某类专业工作的一般技能以及从事相关岗位的核心技能,在实践中运用科学理论和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制订并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持续将认识应用于实践、由实践验证与升华成认识的循环往复过程,塑造出新商科人才的综合职业能力。

四、地方应用型高校培养新商科人才的创新路径

(一)改变旧思想,形成新理念

在日常教育教学的各项领域中融入和贯穿新商科教育的现代理念和先进思想,包括但不限于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进以及教学管理完善等,是知识与技术的深层连接,是商业、技术和人文的全面交融。新商科教育在认识到新技术的涌现会对原有商业业态产生影响,进而带来商业模式的新变化基础上,彻底改变人才培养的旧思想,形成新观念。在学科、专业建设上,能及时应对迅速发展的商务活动,优化课程设置,既关注通识教育,也重视专业发展,引导和支持教师开新课、多开课,并及时修订教材与课件;在教学方法手段上,借助多媒体技术、课程资源库、慕课等,把知识传授与能力训练融为一体,使学生学习过程与研究过程相统一,以此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提升研究能力。

(二)融通新机制,协同新模式

在整个教育教学改革体系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被认为最核心、最关键,能对其它模块改革提供纲领性的指导。围绕新商科,再造以提高实践能力为引领的人才培养流程,建立产教融合、校政行企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机制与模式,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的精准链接。

1.构建“立交桥式”的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模式。传统的校企合作局限在教学见习、毕业实习、工学交替、校外基地建设等领域,缺陷明显,未来的校企合作应加速发展、持续完善、不断深入,切实过渡到产教融合、专业共建的新境地[3]。第一,转变校企合作理念,从“十字路式”改造成“立交桥式”。校企双方在战略合作和优势互助的基础上,实现资源、功能和体制等多方位的连接与共享,呈现一个“立体多维,四通八达”的校企合作新局面;第二,完善企业、院校和教育服务机构三方协同机制,在联合实施教学、师资培养、课程开发、设备投入四个方面进行深度合作与共建;第三,推进校企合作转型升级,从工商融合、共享平台建设的基础能力阶段,过渡到理实一体、专业平台建设的专业能力阶段,最终步入新商科实践育人综合体的区域经济服务阶段。

2. 建立协同育人创新示范中心,酝酿校政行企协同育人的社会化共育体系,打造新商科的教育生态。第一,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合作式、参与式的教育教学,引导学生自主选择专业、课程和教师;第二,开展独具特色的学习实践活动,包括虚拟体验学习、创客实践指导、职业赋能训练、商圈协作仿真、企业实习实训、地方产业交流和课程定制培养等;第三,立足本地,辐射区域,面向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结合产业环境和协同育人诉求,发挥课程创新研发、培养项目示范、集中实习实训、双创特训孵化、能力水平认证和区域人才服务等六大职能。

(三)重构新专业,融合新学科

新零售、新金融、新管理、新制造等新业态接踵而至,新体验催生新商业,新商业催生新的工作岗位,新的工作岗位需要培养新的商科人才。因此,地方高校必须强化专业、重构专业,以及再造专业,进而完善新商科的专业与专业群教育。

1.搭建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学科教育交叉融合的新知识体系。完善公共基础、学科基础和专业三个层面的课程。第一,筑牢语数外、信息科学技术等基础知识,灵活适应快速变化的各类职业;第二,掌握金融财会、经济管理相关的专业知识,做到上手快、易就业;第三,补充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方面的理工科知识,应对新技术、新业态带来的工作变革。打破学科专业壁垒,推动人才大类培养,是新商科变革的必经之路[4]。

2.构建工管结合、工学一体、产教融合的新专业。第一,及时跟上产业与新技术发展的趋势和就业市场的需求,基于新商科理念,立足区域特色,创设新兴专业,塑造品牌专业,输送适应地方发展的专业人才,提升地方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与核心竞争力;第二,立足本校和本地区实际情况,设置更多工管结合、工学一体、产教融合的双专业甚至三专业的特色学院或者班级,如大数据+金融、大数据+营销、智能会计等,促进新商科的学科融合。

3.强化“专业+创业”的整体性、耦合性、层次性和内聚性关联。第一,整体性关联要求对专业教学与创业教育进行全局规划和顶层设计;第二,耦合性关联呼吁在专业教学全过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意识、知识和能力教育;第三,层次性关联号召专业教学与创业教育的各层次相互对应和逐渐升级,在专业教学初期进行创业管理概论普及,在专业教学后期开展创业孵化实践;第四,内聚性关联提倡转变专业被动就业为自身主动创业观念,鼓励、引导和支持有创业想法、创业机会、创业资源和创业能力的学生开创新事业、创办新企业[5]。

4.打造新商业模式下的优势特色新商科专业群。第一,重新设计和精准界定经管专业大类中各专业的内涵与外延,精准分析新商业产业链和生态圈的业态与图谱,加速建设电子商务(跨境电商、移动商务、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金融管理(互联网金融、科技金融)、旅游管理(智慧旅游)、市场营销(新零售)、应用统计(数据挖掘与分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融合新技术前沿的优势特色专业群,满足新商业人才培养需求;第二,瞄准新商科产业上下游供应发展链条,以新商科的核心专业为主体,围绕核心专业,整合相近专业,重组相关专业,参照服务产业链的关联度动态调整,实现专业群内各专业的与时俱进以及各专业间的相辅相成。建立以专业集群协作组织为重点的校政行企合作机制,根据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目标,建立产业集群与专业集群对接合作的有效载体,完善教学科研联合体内及其与产业集群之间的协同机制[6]。同时根据评估的要求,抓好专业集群内容的主体和内涵建设及专业的条件建设,有效形成重点的专业集群。

(四)融入新技术,应用新教法

近年来数字技术的发展加速了信息化教学的广泛应用,重塑和颠覆了传统的商科教育,包括但不限于其课程设计思路、教学实施过程和知识传播渠道等。未来的新商科应采取线上与线下深度融合的教学手段,利用学生为本、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第一,广泛应用“云课堂”“云学习”和混合式学习等在线教育方式,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空间,灵活安排学生学习课程的时间,让学生在分散化地点和碎片化时段皆能共享丰富的教学资源;第二,大力推行多样化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例如体验式、参与式学习等;第三,积极创建基于情境、交互、体验和反思的智慧学习工场,尽早实现新商科教育教学的场景化、智能化和定制化。

(五)组建新团队,培育新师资

地方应用型高校新商科教育要完成融合新技术、组建新专业和讲授新课程等任务,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和复合型等人才,须组建一支有较高教学科研水平、专业技术与社会服务能力的师资队伍,培育一批双师双能型教学骨干。大体上,可以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策略。第一,分层次、分类型开展培训,让传统的专业教师逐渐转型为知识复合、专业复合以及学科复合的教师;第二,在校企合作与产教协同过程中,有计划地安排专任教师前往对应的企业轮岗轮训和实践锻炼,达成校企师资的共培共育;第三,从社会引进一批拥有跨学科教育背景的高层次人才,从企业聘用一批兼职产业教授,优化新商科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地方应用型高校要建设新商科、培养新商才、服务新商业,必须先认识到培养新商科人才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明确新商科人才的培养目标与战略定位,并在此基础上从教育教学理念革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科专业建设、信息教育方法和双师双能师资建设等多途径发力,及时跟上区域产业发展的趋势和就业市场的需求,主动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和新经济催生的新时代。

猜你喜欢
商科人才专业
人才云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新商业模式下新商科通识课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新商科背景下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