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辉斌
(福建商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福建 福州,350012)
习近平总书记说:“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1]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滋养浩然之气的重要途径。在信息爆炸的新时代,培养正确的“三观”最可靠和有效的方式莫过于阅读。阅读质量直接关系到青年成长及“三观”的形成,阅读高质量发展是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石”。研究新建应用型本科学生的阅读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措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能有效促进高校内涵建设发展。
目前,国内很多学者对大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研究。周畅[2]认为在思政教育视角下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打造思政主题的活动品牌,加强学生社团联系,在学生社团建设中嵌入思政教育,同时优化图书馆数字阅读平台,建立思政栏目,利用新媒体平台全方位推广,完善高校思政教育体系,可以达到全方位思政育人的目的;张鹏飞[3]通过对江苏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2018级新生的阅读习惯调查样本进行统计,分析新生在阅读兴趣、阅读载体选择、阅读环境选择和阅读规划等方面的特点和规律,提出提升应用型本科高校新生阅读水平的建议和策略;吴桂兰[4]认为很多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存在认识不到位、与专业教育相脱节、针对性不强、形式化倾向严重、运行渠道落后、评估体系缺失等问题,指出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要针对教学实际和学生的阅读需求分阶段、按层次开展,提出重视嵌入专业教育、创新推广模式、建构长效机制、完善评估体系等多项改进措施;柴源[5]以西安航空学院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认为阅读是大学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并从阅读内容、阅读量、阅读偏好、影响因素、阅读目的等方面调查分析该校大学生的阅读现状, 为该校的文化建设提供参考。
福建商学院是2016年经教育部批准的普通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本次研究以该校在校生为对象,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调查对象,保证多年级、多层次、多学科、多范围的样本集群。
因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本次研究以网络问卷的形式,调查福建商学院学生的阅读现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结合学校发展现状,问卷设计了三个一级指标和十五个二级指标。调查组围绕调查对象按照指标要求利用问卷星平台编制了调查问卷,通过微信、QQ等渠道进行调查问卷发放,以各二级学院、辅导员工作群、学生班级群等多种渠道将问卷推送给学生,保证了问卷调查对象的层次、年级、专业全覆盖的样本集群,保障了调查研究数据的公正性,具体见表1。
在完成数据收集后,采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梳理、汇总,并依次对各二级指标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相应频率和占比,从而研究分析福建商学院学生的阅读现状。
表1 阅读现状问卷框架Tab.1 Reading status questionnaire framework
数据收集后,课题组利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分类处理和分析,并测算问卷的信度。本次发放问卷1 324份,收回问卷1 324份,其中有效问卷1 304份,有效率为99.49%。通过对样本进行Cronbach信度分析,经分析α=0.626>0.6,表明问卷的可信度较高。问卷调查样本中本科生709人(占比54.37%),专科生595人(占比46.17%);2016级学生2人(占比0.15%),2017级学生92人(占比7.06%),2018级学生602人(占比46.17%),2019级学生608人(占比46.63%);其中,男生309人(占比23.7%),女生995人(占比76.3%);经济类学生206人(占比15.8%),管理类学生371人(占比28.45%),工科类学生53人(占比5.06%),艺术类学生343人(占比26.3%),人文类学生331人(占比25.38%)。
关于阅读理念方面,问卷主要从对阅读意义的看法、阅读的源动力和大学生阅读目的三个方面进行调查。
一是对阅读意义的看法。调查显示,认为阅读能塑造人格、陶冶情操的学生占比89.42%,认为阅读能拓展视野、提高自我综合能力的学生占比88.73%,认为阅读能提高写作能力的学生占比72.93%,认为阅读能更好应付考试的学生占比33.51%,认为其他或没有特殊的意义的学生占比6.9%。
二是阅读的源动力。调查显示,认为备考或学习相关的学生占比71.63%,认为扩大知识面、增长见识的学生占比77.99%,认为满足兴趣爱好的学生占比77.38%,认为休闲娱乐、打发时间的学生占比54.98%,认为课程枯燥、内容难懂的学生占比14.57%,其他因素的学生占比3.07%。
三是大学生的阅读目的。调查显示,认为博览群书、提高文化素养的学生占比71.32%,认为在精通专业基础上多浏览当下时事热点的学生占比66.18%,认为减少碎片化阅读的学生占比26.76%,认为多读自己感兴趣书籍的学生占比49%,认为怎么读、读什么都可以的学生占比17.33%。
综上,在阅读理念方面,大部分学生的阅读理念较为端正。学生对阅读意义的看法整体向好,阅读的源动力比较端正,认为新时代大学生应博览群书,提高文化素养。
在阅读行为方面,问卷主要从阅读习性形成时期、阅读工具、阅读内容、阅读方式、阅读位置和场所、阅读强度、阅读时间、影响阅读因素、阅读少的原因九个二级指标进行调查。
一是阅读习性形成时期。调查表明,阅读习性养成在小学、中学、高中、大学阶段的占比分别是40.8%、35.81%、16.49%、6.9%。由于中、高考的高强度竞争,对学生阅读的要求较高,大部分学生的阅读习性养成在进入大学之前,高校对学生阅读习性的养成作用较小。
二是阅读工具。调查表明,大学常用的阅读工具是纸质书籍和手机。学生通过纸质书籍、手机、电脑、阅读器、其他工具进行阅读的方式占比分别是86.2%、84.28%、30.75%、18.87%、0.15%。
三是阅读内容。调查表明,大学生对第三大类社会科学的内容较为兴趣,倾向于老师和朋友的推荐读物。本次对阅读内容按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五大部类,22个基本大类)进行分类,本题问卷选择不超过三个。通过对阅读的内容方向进行调查,发现位列前五的类列为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I(文学)、J(艺术)、H(语言、文字)、K(历史、地理),表明大学生最常阅读的内容以社会科学类读物为主,在挑选阅读内容更倾向于老师和朋友的推荐,占比65.41%。
四是阅读方式。调查表明,学生阅读以浏览和碎片化阅读为主,偶尔才做笔记。从阅读方式上,对阅读内容简单浏览、边看边批注、碎片化阅读、阅读后分享、精读的学生占比分别是66.26%、22.16%、48.24%、31.98%、24.46%。同时,也对阅读时做笔记的习惯进行调查,学生经常做笔记、有时做笔记、偶尔才做笔记、不做笔记的占比分别是6.6%、29.14%、40.11%、24.16%,进一步佐证了学生的阅读习惯停留在简单浏览和碎片化阅读。
五是阅读位置和场所。调查表明,学生更喜欢在图书馆、教室与自习室、宿舍场所进行阅读。学生喜欢在图书馆、教室与自习室、宿舍、书店、公园、校外图书馆、其他场所进行阅读的占比分别是65.87%、52.84、62.58%、35.28%、8.51%、19.4%、8.21%。
六是阅读强度。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阅读强度小,甚至没有阅读。问卷中对学生每个月阅读强度进行调查,每个月阅读1本及以内、1~2本(含两本)、2~3本(含三本)、 3本以上的占比分别是47.85%、39.49%、7.21%、5.44%。
七是阅读时间。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每天的阅读时间少于1个小时,集中在周末等闲暇时间。每天阅读时间1个小时以内、 1~2个小时、2~3个小时、3个小时以上的占比分别是48.24%、37.73%、9.59%、4.45%。
八是影响阅读因素。调查表明,阻碍学生阅读的主要因素是个人主观意愿、阅读氛围和课余阅读时间。学生认为影响因素中阅读氛围、个人主观意愿、课余阅读时间、老师推荐、阅读场地受限、其他因素的占比分别是57.9%、73.16%、40.41%、14.65、21.63%、2.53%。
九是阅读少的原因。调查表明,学生阅读少的主要原因是课程安排太紧没有时间、没有兴趣。在调查中发现,学生认为课程安排太紧没有时间、没有兴趣、要上网(如聊天、打游戏、刷抖音等)、认为读书没什么用、其他原因的占比分别是53.76%、55.75%、47.62%、12.96%、3.76%。
综上,在阅读行为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大部分学生阅读习惯在中小学阶段养成,常用的阅读工具为传统的纸质书籍和手机,对社会科学类读物感兴趣的学生更多,倾向于老师和朋友的推荐读物;二是大部分学生以浏览和碎片化阅读为主,偶尔才做笔记;三是大部分学生较喜欢在图书馆、宿舍、教室、自习室阅读;四是大部分学生阅读强度小,每天的阅读时间少于一个小时,集中在周末等闲暇时间;五是大部分学生认为阻碍阅读的主要因素是个人主观意愿、阅读氛围和课余阅读时间,同时自省读书少的主要原因是课程安排太紧没有时间、没有兴趣。
关于阅读活动方面,调查主要从阅读活动的参与度、阅读活动的需求度和举办阅读活动的方向三个二级指标进行调查。
一是阅读活动的参与度。调查表明,过去一个学期大部分学生都没参加过阅读相关活动。在调查中,从未参与阅读活动的学生占比达到了65.26%,参加1次、2次、3次、3次以上的占比分别是19.02%、8.44%、2.15%、5.14%。
二是阅读活动的需求度。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希望学校多举办活动。希望学校多举办阅读活动的占比57.67%,阅读活动没有吸引力没兴趣的占比31.75%,浪费时间不想参加阅读活动的学生占比6.83%,其他类的学生占比3.76%。
三是举办阅读活动的方向。调查表明,学生更喜欢参加人文艺术类阅读活动,这个与前面的阅读兴趣内容调查结果相符合。希望举办马列经典、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类阅读活动的占比8.81%,希望举办人文艺术类阅读活动的占比40.3%,希望举办古典文学名著类阅读活动的占比21.8%,希望举办专业理论类阅读活动的占比11.2%,希望举办职业规划考试辅导类阅读活动的占比10.3%,希望举办其他类活动的占比7.41%。
综上,在阅读活动方面,学生的参与度较低。大部分学生在过去一个学期没有参加过阅读相关活动,希望学校相关部门能够多举办人文艺术类阅读活动。
经过调查和分析,福建商学院学生阅读的基本情况存在六个不足:一是部分学生阅读功利性强。虽然大部分学生的阅读观向好,但还存在小部分学生对阅读的意义不明确、阅读理念不清晰、阅读态度不端正;二是学生缺乏有效的阅读引导。通过问卷可知学生阅读习惯养成于中小学,大学在阅读习惯培养上作用较小,没有进一步强化,比较依赖老师和朋友的推荐。学生常常出现阅读方向迷茫,需要职业生涯指导教师的引导,树立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积极借助专业教师的书籍推荐,初步确定大学中期目标,制定中期计划,有目标有计划执行,提升阅读的有效性;三是阅读时间较为被动。学生反馈课程安排太紧,课余时间余额不足,通常只有在周末和睡前才有时间阅读,阅读的时间短且较为被动;四是阅读方式不佳,阅读效率低。学生阅读时多采用浏览和碎片化阅读,没有精读和做笔记的习惯,很多阅读内容都是浅阅读。浅阅读是指阅读不需要思考而采取跳跃式的阅读方法,所谓囫囵吞枣、一目十行、不求甚解,它所追求的是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理的怡悦[6]。因为浅阅读的随机性和偶然性会导致阅读学习能力低下,知识体系不容易建立,阅读思考能力降低,理解能力下降,会产生知识吸收效果不好和消化不良现象,导致整体的阅读效率不高;五是学生阅读量小,强度低。有近半成的学生每天阅读的时间不到一个小时,一个月不到一本书的量,充分说明学生的阅读主观能动性较弱,缺乏自主阅读的意识,这也与前面的阅读被动相呼应;六是学生对阅读活动参与较少,阅读氛围不佳。学生反馈学校阅读活动较少,且宣传不够突出,要求承办方拓展宣传渠道和力度。当然也存在活动吸引力不够,导致学生对阅读的参与度不高等原因。另外,新媒体时代对手机和网络游戏的沉迷导致很多学生沉迷于网络而无心阅读。
综上,形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学生阅读观缺乏有效的引导和教育、阅读氛围不够浓厚、新媒体平台的应用不足、缺乏阅读推广队伍的建设和长效的运行管理机制、针对性的阅读书目类别还有待进一步采购、阅读活动不够新颖且与专业教育相脱节等。
要提升新建应用型本科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从学校层面做好顶层设计规划。建立完善的阅读能力培养机制,以专业课程阅读为主、课外阅读资源为辅、阅读活动为依托多渠道、多举措并举,全面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保障机制;其次,全校统筹推进,以提高阅读兴趣、强化阅读习惯、增加阅读时长、加大阅读量、开拓阅读视野、加深阅读深度、提高阅读效率为目的,设立校、院两级读书社。组建由校党委领导牵头、学生管理部门配合支持、院党委书记主抓、各读书社指导老师落实、读书社学生干部行动,由上到下、逐级责任落实、分级管理、层层深入“五点一线”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阅读文化育人”体系;再次,在实施过程中既要考虑校级活动的全面覆盖性,也要考虑院级活动的专业特色性。完善考核机制,设立学生工作创新项目,激发师生的积极性,抓好牵引性工作,营造阅读氛围,形成有效的学生阅读常态化机制;最后,学校在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应用型人才的同时,要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在编制和更新人才培养计划时,既要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也要重视通识文化素养的塑造;既要注重第一课堂教学,推荐以就业创业为导向的专业书籍,也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以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目的,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打造学生阅读的“第二课堂”。
北京大学王余光教授认为,阅读推广人是具有一定资质,可以开展阅读指导、提升读者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专业或业余人士[7]。阅读推广人对大学生阅读素养培育有着重要影响,其不仅要热爱阅读,具有阅读素养,还必须具备调查研究、活动评估、协调组织等能力。除了图书馆相关管理员,各专业老师、社团指导老师、思想政治辅导员等要从自己的专业和业务角度分门别类加以指导,营造共同阅读的氛围。此外让优秀的大学生充实队伍,可以培养阅读传播者,传承书香文化。另一方面,对阅读行为优秀学子进行表彰,鼓励他们努力做表率,带动身边的同学积极阅读。建议将阅读行为纳入大学生培养体系中,创建阅读课程,设置阅读课程考核,完善学生阅读素养培育机制,让阅读课程成为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强化学生内在的阅读素养。
以现有“读书社”为平台,完善社团运行机制,提升社团积极性,以学生兴趣点和专业为基础,打造学科精品阅读活动,强化考核机制,推进阅读机制的规范化。鼓励各学院开展学科特色明显、趣味性强的读书活动。加强各专业教师的继续教育培养,在专业理论的基础上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鼓励校、院开设相关阅读课程和选修课,打造“课程思政”项目,让课程、专业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相融合,形成协同发展效应。积极引导师生讲信念、谈理想、共阅读,让阅读进校园、进课堂、进课程、进专业,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学校应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阅读活动,注重阅读活动的内容选择,多开展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如人文艺术类活动)。活动开展前期要做活动需求和兴趣调研,分析学生的活动需求,分门别类开展活动,逐步培养阅读活动的品质和影响力。不要局限于阅读古典书籍、诵读经典美文、征文比赛等,要将阅读与专业结合、将阅读与实操结合、将阅读于宣传教育结合,如把弘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与专业阅读相结合,让理论进班级、进宿舍、进社区、进社团;多开展阅读量高的书评专家讲座和论坛,启发深入思考,强化阅读思维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阅读活动还可以与党、团支部共建,以党建引领团建,团建促党建,强化学生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学生可以在参加红色党日系列活动的同时学习党史,加强实地教育、调研,积极分享给他人,加深对党史的认识,端正入党动机,学习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等创新型阅读活动,既能阅读相关知识,陶冶情操,增强趣味性,也能践行“长征路”,进一步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强化党性修养。开展活动时要加大活动宣传力度,在开展活动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感受,充分进行跟踪和反馈,建立活动激励制度,提高阅读活动的质量。
学校要构建阅读体系,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强化阅读思维、知识结构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在信息爆炸的新时代,融媒体、全媒体等多媒体平台的出现,要求我们利用新时代媒体平台,搭建“两微一端”,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手机APP等平台,选用高质量、多学科的文献供学生阅读,提供更多的渠道和方式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享受阅读的“盛宴”。鼓励大学生在微时代利用闲暇时间制作微电影,推送精彩作品,提升阅读兴趣。融媒体平台的建设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是融媒体平台的搭建需要运营人员,特别是排版、编辑和维护;二是融媒体的运行需要源源不断的素材,对内容的塑造也有一定的要求,需要专门的人去寻找巨大的知识库;三是融媒体的推广是一门艺术和难题,阅读对象和阅读量是一个平台的考核标准,要完善反馈机制,畅通阅读推广渠道。
学校应逐步加强图书馆“硬件条件”建设,设立研讨空间和科研工作室,营造更为多样的阅读场所供学生选用。加大开放式阅读场所的建设,如亭子、长凳等安静的户外场所,供学生自由阅读,同时可以在宿舍周边设立阅读空间,供学生就近阅读。学校也要加强图书馆“软件条件”建设,特别是图书馆每年应提供更为丰富的图书文献,依据阅读内容的调查结果,注重对社会科学类读物的偏重采购,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图书馆可以设立新书、优书、畅销书“三书”体验展览,加大有效宣传,保证阅读活动的有效传导,积极营造阅读氛围,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通过对福建商学院学生的阅读理念、阅读行为、阅读活动三个方面的现状进行调查问卷,并进行实证调查和分析,发现目前该校大学生阅读整体方向向好,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如阅读目的不够明确、无法抵挡手机娱乐项目的诱惑、缺乏良好的阅读方法等,在阅读活动上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增强新建应用型本科学生的阅读意识,让阅读常态化,营造阅读氛围,真正提升大学生阅读能力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