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课堂提问 提升语文素养

2020-03-22 17:11林郁芳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课文语文课堂

林郁芳

(古田县第二小学,福建 古田 35220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语文核心素养有: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鉴赏与创造、思维发展与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课堂提问设计指向语文核心素养,有助于学生理解语文知识,提高语感,训练语文能力。爱因斯坦曾指出:“相比较于讲一个问题解决而言,将一个问题提出更为重要。”在阅读教学时,提问是不可或缺的教学方式,在开发学生智力、提升课文学习实效性方面意义重大。然而,在设计提问的过程中,依旧存在提出的问题多而细碎、烦琐的现象。阅读教学的根本是教师指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提高阅读能力,假如只是将问题提出,对其进行解答,就认为学生能够找到答案、学会知识,这是和实际情况不相符的。当学生遇到疑难时,教师要引导思考;当学生思路狭窄时,教师要启发拓宽。听、说、读、写是最基本的语文手段,教师要用语文的手段来设计课堂提问。

一、用其他语文手段替代“问”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尤其是准备阅读课期间,对于学生可以读懂的内容,不要直接提问,而要多思考,使用更好的提问方式。本来想要提问之处,可以借助其他语文手段实现,如语言训练、课堂练习、多种方式的读等,让学生真正读通课文,找到学习语文的方法。

例如,在教学《北大荒的秋天》中描写原野热闹非凡的这一段文字时,教师无需对“原野有何特点?“什么地方体现了这个特点?”等问题进行提问,而是可以先让学生仔细读,再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通常情况下,学生会感受到“原野特别热闹”这一特点。然后,要求他们借助声调和语气的改变,向其他人传递这种感觉,共同体会原野丰收在望和人们的喜悦之情。学生在读的时候,往往会突出某些着重表现的语句,无需教师向学生解说需要把哪些字重读。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的过程中,声调富于变化,表情有所体现,也能够给予学生一种感受和体验。

再如,在学习《半截蜡烛》时,教师本来想向学生提问:“课文中什么地方借助了对比手法,拿哪两种人物或者事物进行比较?”假如这样提问,会使答案枯燥乏味。可以借助语言训练取而代之:让学生使用“……而……”“在……却……”的结构,将课文中运用对比的地方说出来。学生说:“在孩子们吓得脸色苍白时,伯诺德夫人却点亮了油灯,吹灭了蜡烛。”“德国中尉夺回蜡烛,气氛变得更加紧张时,而大儿子杰克从容地生了火。”“在伯诺德夫人最紧张的时刻,小女儿却成功地将蜡烛带到了楼上。”这不仅完成了原来的问题,达成教学目标,而且进行了语言方面的训练,同时将文中的对比因素集中起来,让学生深入理解、认识人物和文章。

二、减少“问”的量,扩大“问”的面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会遇到不能取代、不能不提的问题。此时,要精心设计问题,使问题涉及面较广,不要将诸多问题一起提出,避免问题过多。例如,教学《卧薪尝胆》一课,不一定要问:“谁卧薪尝胆”“为什么要卧薪尝胆?”“卧薪尝胆的意思是什么?”“卧薪尝胆的过程如何?结果怎样?”可以把“会稽战败—无奈求和—忍受屈辱—报仇雪恨”这一线索变成思考提纲,对全篇起到统摄作用。教师在对问题进行设计的时候,扩大涉及面,使学生拥有广阔的思维空间,学生自读、自悟、自问、自辩,避免教师的“满堂问”。

在教学课文时,教师要每节课尽可能地只将一个主干问题提出。如教学《最后的姿势》一课时,只提问:“你看完这篇文章,有什么感受?”由于这一问题使学生内心受到触动,他们在诉说自己对谭千秋老师的敬仰时,往往能够引用课文中谭老师的话语,深刻而富有感情。在教学《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课时,可以问:“自豪是不是盲目的?”让学生默读课文后读出答案,勾画批注。在对问题进行设计的时候,要围绕一个原则,即借助问对读起到促进作用,借助语文手段将语文问题解决。以问带导,逐步引导学生表达,以完善对新知识的建构,提高学习兴趣,活跃语文思维。

三、鼓励学生“问”,丰富课堂内容

“核心素养”是一种特质,能够使儿童得到终身发展,它是经由后天教育而习得的。课堂上,让学生提出问题,往往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儿童对事物进行观察、对问题展开思考的方式和角度与成年人不同。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提问,不仅能够改善教师提问过多、学生学习兴趣下降的问题,而且能够突破教师备课的局限性,使课堂容量增加,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是他们想要知道的。假如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立足于学生的所思所想,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善问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找题眼。如学习《哪吒闹海》这篇课文,学生问:①哪吒为什么闹海?②哪吒闹的哪个海?③哪吒如何闹海?这些问题使学生在认识层面出现冲突,开始自主探究。学生拥有将问题解决的心理,就会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参与讨论、学习,踊跃发言。

2.抓中心词句。如《军神》的中心句:“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一位军神!”一学生由此提出:①为什么说刘伯承是真正的男子汉?②为什么说他是一块钢板?③军神是什么意思……

3.比好坏。如《荷花》中的一句话:“在圆盘中,白荷花冒了出来”。学生提问:“为什么要说‘冒’,而不说‘长’?”通过讨论,学生体会到“冒”字用得更有活力,更能体现出荷花盛开的热闹场面,也体会到中华文字的博大精深。

4.观察插图。如学习《早》一课时,让学生通过观察教材的插图,了解书屋陈设。学生会问:①鲁迅先生的桌子在哪里?②这个书屋名中的“三味”指的是什么?③鲁迅的书桌上为什么刻着一个“早”字?学生通过一系列提问,既明白书屋陈设,又理解这个“早”字的含义。

此外,还可引导学生针对课文中的空白处、标点以及有趣的内容进行提问。学生虽然将问题提出,但是往往处于浅层次,缺乏思维价值,一些层次比较深的、思考价值较高的问题,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反复训练后,能够提高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养成在关键处提问题的习惯。

猜你喜欢
课文语文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美在课堂花开
背课文的小偷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背课文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