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华
(福建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研修部,福建福州 350001)
在国家重视美育教育大背景下,美育师资培训是个崭新的研究领域。当前,我国美育教育教学在起步阶段,需要大量一线师资。福建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研修部通过招标,承当“国培计划(2017、2018)”贵州省乡村中学美育教师项目200人的培训,笔者以此为研究样本,探讨“国培”项目在移动学习支持下的培训模式,适应美育教学多样化、个性化的课程需求,创新高效美育师资培训模式,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定义是基于互联网,通过移动终端设备进行现实世界中各种思想、形象、信息和主张的形成、转化,分享和讨论的新方式。(MLearning)[1]这种学习方式具有融合和移动一以及越来越“超移动(便携)”超移动掌上电脑的先超移动技术可以获取你的所有信息,与任何你想联系的人取得联系,与任何人合作,并运行地球上任何地方的程序。[2]当下,我国4G支持下的云服务、云计算飞跃发展推动了视听终端的融合:语音、视频、音乐、游戏、和现场直播都融合在同一终端设备上运行、存储、传输,移动电话是主要载体与设备。为移动通信设备,或者是数字助理人们常常使用移动学习(MLearning)一词来描述移动技术融合所开辟的诸多教育可行的教育领域。
在“国培计划(2017、2018)”贵州省乡村中小学美育教师项目,参加学习的200名学员100%使用4G的移动设备(手机、IPAD),还有包括学员使用个人电脑或手提电脑,移动电话支持、促进参训的学员专业发展,促进移动学习、开放学习和远程学习。在互联网接入端口,WIFI在培训点、驻地、移动学习的网速2-3M的支持文字、短视频。终端的存储容量(16G),足够存储培训所需的图文资源,大容量的可以通过“云盘”完成。学习工具方面:讨论使用的社交QQ、微信、拍摄、录音、文字识别软件都具备。在当下,信息化2.0设计的软件,相对专业些的运行软件,在授课专家辅导下,学员很快学会使用。
移动技术可以丰富、增强拓展培训课堂学习、增加碎片学习、合作学习、情境学习和个性化学习,促进独立学习、合作学习,有利于培训学员识别他们需要获得帮助和拓展的学习领域。另一方面,移动学习有助于消除培训学习中的定势与惯性,从而激发厌学者的兴趣,而且帮助学习者长时间集中注意力,[3]这些正是教师培训所需要的。
在有效整合培训学员的学习和沟通培训的需求层面,教师教育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的可能性增加了,学习工具向“个体化”“互联性”“更灵活”数字化“转变。使用数字化工具和移动技术优于常规培训和内容知识,而且可以通过移动学习技术的使用实现教师教育范式的转换。[4]
当今世界,信息化教学技术进步带来了更加革命性的方法,培训要构建培训教师数字素养的概念数字素养是许多元素的融合,首先是数字工具的相关知识与能力,包括软、硬件的认知和能力、关键技能的综合品质。[5]教师应该涵养自身的数字化能力,使自己有能力参与未来学生们使用数字化工具进行互动,即美国教育学家Prensky(于2001年提出)的数字土著人。国培培训必须培养学员现有的数字化能力,帮助学员将获得的能力转化为有效的教学方式,意识到数字化世界的流变性,才能与时俱进。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于课程提出:到2020年,初步形成大中小幼美育相互衔接、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互结合、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促进、学校美育和社会家庭美育相互联系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美育体系。[6]对标《意见》的要求,培训课程要求注重连贯性、普及性、专业性,开设丰富优质的美育课程,注重课程的渗透与融合,课程网络资源共享。目前,美育教学没有具体课程归属,呈现在平时的课程上,如音乐、美术、书法、合唱、舞蹈、剪纸、陶艺等,在形式上是社团活动、学校德育、文化艺术节、体育节等。在培训课程设计上首先注重地方性与选择性、通用性与个性化、自选与预设课程结合。少数教师需求的课程,通过校本化课程、社团活动呈现。按照常规的培训时长、培训方式、培训学习容量无法兼顾美育课程,必须探索创新方式达成美育师资培训的预设目标。
移动学习支持下的美育师资培训,整合移动技术、优化培训课程、拓展课程维度,并贯穿全程。学员在网络问卷调查就进入移动培训学习,并分为训前阶段、培训学习、训后跟踪指导三个阶段进行。从移动学习全程介入培训目标的预设到培训目标的达成,分成两个维度:教学与管理。
首先,通过网络问卷,调查了解培训学员的信息,并对资源进行分析、论证。贵州是一个少数民族多的省份,对于学员后勤管理带来了准确的需求,满足了学员餐饮要求。课程方面,问卷发到学员手机(邮箱),调查课程内容、培训形式、培训资源、授课专家、二阶段指导。比如美术方面(书法、绘画、剪纸、陶艺等普及性的课程),受众面广、普及性好,培训课程授课专家遴选就针对性,对于培训形式,问卷统计:案例式、体验式。授课专家学员信息的数据分析,倾向一线名师。移动技术支持完成问卷可以给培训工作带来便利,可以确保按需施训。
美育课程多样性、美育师资需求个性化对于培训项目提出高要求,项目组解决的方案:美育课程资源课上与移动学习工具支持的资源信息化,与资源平台的共享,培训学员移动异地远程学习与其他人一起分享、思考一系列培训活动,通过便捷的情境实践网络,使用数字化移动工具,学员可以实现优质培训资源的共享,进行比较并分享教学方法。构建贵—闽美育教师学习共同体(百度云)(容量特别大)、QQ群文件存储(培训学习过程性的资源)、图文信息(教学设计、评课量表、评课稿、学员培训心得、校本课程设计方案)、视频(专家讲座、专业示范、优质公开课、社团、演出表演、画展)、微视频(音乐钢琴伴奏、剪纸示范、书法示范等)、美术作品电子相册、美编(培训学习花絮)等。数字化的培训资源,在移动终端适时与培训学员学习、分享、思考、研讨,同时及时动态移动存储。课程培训移动学习管理平台通过班委、学习小组及时资源收集、分类、上传、分享。
基于美育课程的多样性、丰富性,项目专家团队考虑到美育教学的可借鉴性、可复制性、可推广性,选择了福建省晋江市,以一个县级市的水平打造出令人瞩目的成绩,展现在贵州学员面前;而厦门美育教学案例体现面前美育教学高端水平,体现引领性与前瞻性。贵州与福建学校的社团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对比移动学习的工具与平台给予巨大的拓展空间与效率。晋江美育课程资源是本项目课程资源的亮点(晋江市全面农村美育工作示范县,曾经在教育部美育工作会议上做过汇报交流)。把晋江美育示范课、社团活动、校园文化案例都移动数字化分享,每个主题生成主题二维码,主题化数字课程资源——晋江大美育社团课程二维码(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美育项目,有动漫社、剪纸社、版画社、书法社、国画社、南音社、唆啰嗹、管乐团、民乐团)、闽南文化传统课程资源二维码、示范课二维码。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每个学生在活动中都获得发展,彰显个性。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强烈的文化性、地域性和审美性,这种具有人文性的大美育文化环境,不仅能促进良好品行和价值观念的形成,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核更能凝结在一代学生中自然传承的文化传统。校园精神文化是深层次的、隐性的,它容涵了办学思想、教育观、校风、班风、教风、学风、行为习惯等,是学校发展的精神动力。环境塑造人,环境改变人。对可塑性极大、正处在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阶段的学生来说,优秀的校园文化环境是他们健康成长,成才的沃土和摇篮。名师的示范课晋江市:晋江季延中学胡丽芳老师的《青春舞曲》(音乐),晋江季延中学沈志胜老师的《校园文化建设美术社团课外活动案例》,晋江南岳中学曾中萍老师的《艺术课程教学中多元化评价的实践与探究》、公开课《笔墨千秋》,晋江市养正中学曹超《校本课程:风狮爷》、黄莺老师的《彩云追月》(音乐)、蔡茵茵老师的《民俗文化进课堂:唆啰嗹》(音乐),晋江毓英中学杨燕琼的《独特的民族风》(音乐)、高婷婷的《古乐遗韵——南音》(音乐)、李建萍的《社团课堂——版画教学》,晋江侨声中学缪建龙老师的《美术:童谣传唱数宫灯》、施华源老师的《硬笔书法》等。厦门市:厦门英才学校郭楠捷老师的《编结艺术》、连爱芳老师的《教与不教——美术教师的加减法》,厦门外国语学校教师吴明芳老师的《中学生管弦乐的组建与训练》(音乐),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美术教研员郑宝珍老师的《课例研究——直面教学的教师专业成长》,厦门市海沧中学周永芬老师的《创课软陶》示范课等资源。
本次培训班学员是移动学习资源的使用者、参与者,更是移动学习资源构建者。培训项目任务要求每天每学员完成2017、2018国培计划—贵州中学美育“虚拟班级”中的学习日志、讨论、照片墙的任务;开展开课、说课、评课等活动。每人完成“虚拟班级”中的“培训心得”、培训反思。
在培训期间,音乐培训团队完成贵州多民族文化沙龙文艺演出展示,这些珍贵的、热情洋溢的表演资源都在短视频及时分享在学习社交平台(QQ群、微信群),分享给贵州美育教师群。培训班通过学员汇编整理完成的资源,上传到云空间。培训项目执行评估中,培训资源的提供这一项,学员给予充分的肯定。
(1)学习氛围的改变
以往的培训学习状态往往呈现出我们熟悉的相对静态、多讲座“大水漫灌”氛围,讲座后的研讨一般容易冷场,小组研讨也讨论不起来。移动学习支持下培训学习,通过前期的调研、论证、分析,受邀专家、本身设计的课程就具有针对性、吸引力。培训项目执行团队在设计培训课程前,通过问卷调查,及时与学员进行交流,并根据培训内容布置相关的作业。参训学员须根据培训课程设计主题提交一份基于教师所在地区的美育课程资源开发方案、学生美育社团组建方案、一份美育教学设计。学员在参训前即进行了思考整理,带着美育教学问题参加培训。问题汇总给每个专家,讲座变成主题化、案例式、诊断式,训前学员问题都应及时回应、破解。带贵州美育教学问题去听课,手机上现场撰写评课任务,需提交评课稿并发言,课后还应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并选取代表进行教学展示。
(2)移动学习下的培训方式多样化
移动学习下改变着培训方式,多样化培训注重学员的参与,充分考虑学员的培训需求,专家在培训前就参与互动,学员共同研讨美育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学员在导师的引领开展教学观摩,把二维码发送到学员手机,通过教学设计、评课量表、教学反思文本,在手机上互动研讨以及点评,充分体现了学员研究的主体性。培训方式多样化,有移动学习工具贯穿专题讲座、问题引导、社团观摩、案例教学、同课异构、听课评课、问题研讨线上线下结合等。美育案例教学,精选典型案例,通过文本与视频两种载体呈现在移动终端,突出案例中的问题特征与方法价值,引导学员在广泛充分的参与体验中收获、提升,移动平台上及时评析中的思想交锋;公共课同课异构,学员与名师同上一节课,课堂观摩和专家现场点评与远程点评结合,促进学员转化教学转念,提升美育教学能力;学员在现场的参与体验中丰富感性认识,链接教学实践,倡导观摩中的双向互动;通过问题研讨,针对学员普遍关注的疑难问题,小组合作的方式加以专题研讨,提高学员参与的广泛度和问题研讨的精细度;另外,集中研修期间,通过国培研修平台、QQ群、微信群等网络平台,实现现场指导与移动交流指导相结合。学员返校后移动研修平台继续研修网络课程、交流研讨,进一步内化集中研修课程内容。
(3)移动学习下的培训研究
关于美育师资培训研究,一方面是基于集中面授后,学员返岗在美育教学行为改进与提升方面。项目执行专家团队中通过二阶段指导可以实证部分,现场诊断式指导学员教学,改进教学,培训提升内化。二次教学对比案例研究具有代表性的阶段性研究,项目组在“国培计划(2017、2018)”贵州省乡村中学美育教师项目完成后,形成了教师教学成长案例、教师专业成长案例的研究成果。
另一方面,在移动平台技术支持下汇聚了训前、训中大量的原始、培训管理、学习、教学的资料,生成性的、独特性的样本。这为未来的美育师资培训研究提供有力支持,特别是在学员学习方式、有效学习、培训目标达成评价、培训学习强度方面、培训资源、培训成果、培训宣传等方面。
移动学习支持下的美育师资培训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笔者在培训项目执行中使用数字化移动工具,并对使用情况进行反思。单一、片面地追求技术的便捷与高效,忽视可能在使用的强度与频率给学员带来不适于厌烦?思考现有美育课程与参训学员老师的数字化能力间的匹配和适应情况?以及借助移动学习技术如何达成培训目的理解培训学员角色和身份转换的可能性。移动学习支持的教学方法变化,增强培训学员的能动性,在基于反思性实践的培训中使用面向情境的数字化工具,反思使用联网的移动(便携)设备对学员影响的启示,应在教师教育层面进行探讨。[7]
移动学习便捷高效地传输美育教学内容,同时改变着传统的学习方式,足够引发必要的改变从而提升培训者的主动性以及数字化能力构建的学习反思。从教师的角度看,培训者身份的转变,培训者专长和知识中教师中心、教师控制的局面都面对挑战与变革。
福建省与贵州省美育教情和学情不太一样,存在一定的差异。培训专家虽然对美育教学经验丰富,且有较多案例、文献参考,但对贵州省一线的实际教学情况和学情还是未有深入的了解,在针对性上略有不足。在培训专家授课测评数据有一定体现。在未来研究要侧重必要美育基本理论学习,加上美育教学方法与模式的学习。本次培训,培训任务较重,休息不够,学员虽然非常努力,但在学习和吸收上较为疲累,影响到了培训。因此,课程安排应更加弹性化、人性化,根据培训实际情况进行适时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