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书太
(三明市第九中学,福建三明 365001)
近年来,小组合作学习是许多学校为解决学生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上不主动参与学习,被动接受新知,各项活动参加不积极而采用的重要手段,但普遍存在着形式化、平庸化、粗犷化的毛病,使得小组合作学习雷声大雨点小,课堂依旧死气沉沉。究其原因是没有建立和落实科学系统的符合校情的评价机制。下面以三明九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为例来谈评价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有些学校为了营造班级民主氛围,让班级学生自由组合形成学习小组,选择似乎自由了,但也出现了班级分裂和无法评价的结果。实践结果显示,具有同种性质学生更愿意组合在一起,如成绩较好的几位学生在一起,调皮捣蛋的学生爱凑一窝,有些性格内向或性情古怪的学生没有小组愿意接收,常常落单。自由组建小组的做法,在落单生心理上可能造成不良的影响。为避免上述弊端,三明九中的分组方法是由教师和班委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进行分组:首先调整好每组的文化成绩组合,各组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比例相当,有利于学习小组内帮扶及成绩评价;其次协调好男女生比例,住宿生管理是班级重要工作,做到每组的住宿生人员相当;第三小组之间班干部数量应均衡,班干部在班级、小组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数量应均衡,同时要兼顾特殊生等。另外每个小组设两位组长形成AB岗。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表达能力和协调能力,敢于担当,有一定的自我牺牲精神,做事灵活,执行能力强的设为行政A岗组长,负责本小组文化建设,所有成员的纪律,卫生劳动,座位安排等事项;有较好的学习能力,较好的成绩,乐于助人,勤思好问,学习上能为成员做榜样作用的设为学习B岗组长,负责小组的学习事务,小组成员间的帮辅,课堂讨论回答,收发作业,组内文化建设等。建成后各学习小组的综合素质旗鼓相当,将为公平公正进行小组学习评价奠定基础。
由于各班级的班主任和学生水平差异,制定的小组评价制度,落实评价制度的执行力必然参差不齐。可想而知,有的班级制定的评价制度科学合理,落实到位;有的班级会出现制度漏洞,落实不力、形式化、走过场等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做得较好班级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做得差的班级没有受到任何“惩罚”,造成干多干少无差别、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这样的小组评价机制易“夭折”。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不仅仅以班级个体来实施更应该在学校层面来系统构建。三明九中出台文明班级评比和文明学生评选制度,并作为教师评优评先、年度考核,学生省市三好生评选等的重要条件。各年段在文明班级评比办法的基础上制定年段优秀小组学习和管理制度,每月评出十佳优秀小组推荐到学校参加校级评选和表彰。各班级根据年段的宏观要求建立各班级有效组织、有效管理的学习小组评价制度,把班级的事务权、管理权、评价权、考核权交给学生,让每一位学生既是管理者,也是被管理者,让学生管学生。各班级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制度也在系统评价中持续自我更新和不断完善。在学校层面系统的小组合作评价下,班级建设已取得丰硕的成果,三明九中“小组合作学习为核心的班集体建设”项目喜获“福建省中小学德育建设百优示范项目”。
很多学校制定和落实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有粗犷、形式化等特点。对学生的一切行为评价大都是宽泛的、随机的,没有系统衡量的标准,也必然是“短命项目”。下面截取展示三明九中某班级的评价制度:
*班小组量化评价实施细则:(总负责人:汤**)
1.评价项目:课前检查、课堂问答、课后作业、学习成绩、日常行为。
2.评价办法:
①课前检查:每节课由科任老师组织检查并打分,奖励为每人次1分,扣分为每人次2分,直接加入小组总分(每节课小组加分不超过三分,扣分则无下限)。每节课由该科课代表进行统计,并在下课后及时更新小组得分。
②课堂问答:每节课由科任老师组织检查并打分,奖励为每人次1-3分,每次得分直接加入小组总分(每节课小组加分不超过10分,扣分则无下限)。每节课由该科课代表进行统计,并下课后及时更新小组得分。
③课后作业:由各科代表登记,每组每人1次未交作业扣小组分2分,迟交作业扣小组分1分,抄袭作业扣小组分2分,以此类推。课代表每日及时向学习委员汇报登记,由学习委员负责统计,并每天下午第三节课后进行小组得分更新。
④学习成绩:每次考试,单科平均分前三组,其小组分别加10分,7分,5分,总分平均分前3名小组,分别加分10分、7分、5分。由学习委员进行统计,汇报班长,对小组分数进行更新。
⑤日常行为:
劳动值日卫生:教室(包括早读卫生)、卫生区
(统计:孙**个人分数直接计入小组等分,每周五向班长汇报一次)
该班级的日常行为评价还有宿舍评比、广播操评比、眼保健操评比、仪容仪表、操行出勤、自习课纪律、黑板报出版、活动比赛等。从该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制度中可以看出,学生在校的一切行为都被严格量化(如图1所示)。
图1 三明九中某班学习小组周评价表
如此构建“班级-小组-个人”的立体量化评价体系,让每一位师生都积极地参与到评级体系中来,精细量化到每一个人。量化使得学习小组时刻有竞争,时刻有管理,时刻有目标,事事有控制,事事有评价,由于所有行为都被量化,学生上课也活跃了,参加活动比赛的积极性也高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因此“活”了起来。
在系统小组合作评价机制下,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积分,对高积分的学生奖励和对低积分的学生惩罚,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下阶段学习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对评价制度落实也有相应的保障。但奖惩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当事半功倍,运用失当事倍功半。据悉以下三种奖惩最为常见,一是“妥协”。如,奖励评价积分较高的学生玩手机一天。奖惩内容不能是妥协,原则上不能给学生,就不应该成为奖惩内容。二是“奖扣钱”。有些班主任觉得钱可以刺激到大部分人的神经,而且认为扣下来的钱充到班费里是很合理的,殊不知,如此极易扭曲学生的金钱价值观。三是“叫家长”。让家长配合学校教育管理无可厚非,但以此作为奖惩手段确实简单粗暴了些。而以“快乐”为原则进行所谓的奖惩,效果非同小可,“快乐原则”是弗洛伊德的理论,即让人快乐行事。三明九中使用“快乐原则”的奖惩法不计其数,在此列举一二。一是设立各类“星”,如设立“班级之星”“年段之星”“校园之星”“尚美小组”等,每月评奖表彰,获得的学生还要被张榜公布,利用微信公众号、美篇等平台进行宣传推广,尤其是推广到家长群,让学生“火”起来。受表彰同学成就感爆棚,势必促进下阶段学习,甚至拥有终身成长的积极心态。未受表彰的同学有了身边的学习榜样,则暗自努力,学校必将形成良性竞争氛围。二是学习电子游戏采用晋级模式评等级。如,小组得分每周第一名的所有组员获得5颗星,第2-4名获得2颗星。累积5星往上晋一级,晋级者进行表彰仪式。等级由低到高可以依次设比较有趣的头衔:农民—地主—县令—尚书—宰相—皇帝,结合班级实际给不同等级的学生设置相应的特权。如此可让学生不断追求晋级而持续性的“输出”。三是“才艺表演”,每周评选出落后的两个小组,在班会课上进行才艺表演,让被惩罚的学生也“火”起来。惩罚的方法很多,有些学生软硬不吃,有些反之,但不太建议采用过多的惩罚手段,因为奖励先进的本身就是“快乐”的惩罚。
总而言之,制定和落实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要从注重形式到讲求实效,真正让师生参与到小组管理中来,坚持“全程全面全员,分级分组分数”的原则,坚持集体评价和个体评价相对统一的办法进行考核评价,注重量化评价的课堂实操,对每一位学生量化评价,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让学生人人是主人,个个是监督员,能分辨是非,客观评价自己和他人。如此,才能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推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