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细兰
(莆田第二中学,福建莆田 351131)
2018年福建省进入新高考改革,采用“3+1+2”模式,把选择学科、专业、大学的自主权交到学生手上。高中生如何选择学科,如何选择和学科相关的专业和大学,这都要求学生能够做出合适的选科决策。在这种背景下,高中生涯教育成为每所普通高中贯彻“以生为本”理念的必要选择。作为高中生涯教育的重要部分——生涯决策的合理与否,笔者试图以“职业成熟度”和“选科决策”这两个关键因素为切入点进行深入探讨。
职业成熟度是指个体在完成与其年龄相适应的生涯发展任务的心理准备程度。[1]选科决策是指学生在分析主客观条件的基础上,从所有的选科组合中选出适合自己的学科组合。已有研究表明,职业成熟度在性别、年级、地区等统计学变量上存在差异,但结果不尽相同;[2][3]职业成熟度与学业能力、时间态度、职业决策认知等存在显著的相关。
采用随机取样的方法,选取莆田市四所学校的高一学生,共发放问卷1320份,回收问卷1050份,回收率79.5%;剔除无效问卷后,最终有效问卷914份,有效率为87.0%。被试基本情况具体如表1。
1.职业成熟度问卷
中学生职业成熟度问卷由西南大学学者刘慧编制,包括2个分问卷,分别是职业决策知识和职业决策态度。问卷的重测信度为0.74,分问卷与总问卷之间相关为0.8,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职业决策知识包括自我知识和职业世界知识两个因子;职业决策态度包括主动性、独立性、自信心、稳定性、功利性五个因子。问卷形式为利克特式,5级计分,从1-5分别代表“不符合”到“很符合”,问卷得分越高表明职业成熟度水平越好。
表1 样本人口统计学变量描述(N=914)
2.高中生选科决策问卷
自编高中生选科决策调查问卷,包含新高考政策了解、选考类型要求了解、选科决策依赖度、选科决策明确度等内容。对回收的数据进行信度分析,系数为0.79,信度良好。问卷采用5级计分,问卷得分越高,表明该高中生做出的选科决策越明确、合理。
高中生职业成熟度的总均分为3.17±0.51,职业决策态度均分(3.43)略高于职业决策知识均分(2.94)。可见,高中生职业成熟度水平不高。[1][3]且发现,稳定性因子显著高于其他因子;主动性、自我知识、职业世界知识显著低于其他因子;职业世界知识因子水平最低。
以性别、学科成绩排名为自变量,对被试职业成熟度总分及各因子水平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见表2、表3):在自信心和职业世界知识上,男生显著高于女生;总体上,高中生职业成熟度各因子随着学科成绩排位的下降而呈降低趋势;但在中下水平位置出现拐点,且在自我知识因子上,中下水平学生显著高于中等水平学生。
表2 性别在高中生职业成熟度各因子水平上的差异分析(M±SD)
表3 学科成绩排位变量在职业成熟度各因子水平上的差异分析(M±SD)
(续上表)
对职业成熟度总分及各因子和选科决策进行简单相关,如表4所示。职业成熟度总分及各因子和选科决策均呈显著正相关,说明高中生职业成熟度水平越高,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做选科决策。进一步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可得(如表5、表6所示),职业成熟度的主动性(X1)、稳定性(X2)、自我知识(X3)、职业世界知识(X4)能显著预测选科决策(Y),由此可知回归方程为:Y=0.23X1+0.06X2+0.13X3+0.46X4,说明职业世界知识因子是选科决策最重要的预测变量。
表4 职业成熟度总分及各因子和选科决策稳定性
表5 回归模型检验
表6 系数检验
高中生职业成熟度的总体水平不高,主动性、自我知识、职业世界知识显著低于其他因子水平,稳定性因子的水平最高,这与刘慧的研究一致。[1]这说明高中生在不同时期想要从事职业领域的一致性较高,但参与职业决策的积极性不高,且对自身和外界职业了解过少。再者,这几个因子能显著预测学生的选科决策是否明确、合理。高中生处于人生的疾风暴雨期,自我意识高涨,易冲动。在缺乏对自我和职业世界认识的情况下,就可能盲目地做出选择,而稳定性因子高,又可能决定高中生想法的固着性。再者,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大学专业的选择与高中的选科紧密相关。[4]如何做出合适的选科决策,对于高中生来说,是重中之重的事情。基于此,在选科前,对高一新生开展生涯教育,培养学生参与职业决策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是必要且急需的。
在性别的差异分析中,男生的自信心和职业世界知识上显著高于女生。这与已有的研究不相一致,[2]原因可能与各地区的性别角色期待有关。哥特弗雷德森提出,一个人在选择职业时,会在自己认为可以接受的区域内进行。据学科教师反馈,年段成绩中等的学生中有70%-80%是“定向生”,即农村的降低录取的学生。绝大多数的定向生学习很努力、认真,但学习成绩却不理想,因此,他们处于“两难”困境,一是对自我认识、职业世界认识的相对匮乏;二是学业成绩的相对较弱。2019级的学生处于新高考改革初期阶段的学生,因此,他们极有可能按照传统高考“以分数为主”的模式,将自己的全部精力用于补缺补漏,而无暇顾及自身的生涯规划。自我认识、职业世界认识的不足有可能直接影响学生的选科决策,进而影响今后的发展方向。
因此,对于女生、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我们应给予足够的关注,可根据学生意愿,为其提供个体生涯辅导或专题团体辅导。可以对女生群体进行自信心、职业世界知识相关主题的辅导;对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进行学业发展方面的辅导,并侧重培养他们生涯资源的利用意识,即向身边的同学、教师、家长等群体寻求帮助,以此提高自己的学业成绩,排解可能存在的生涯困惑,让自己有效率、有方向地学习和成长。
职业世界知识因子的水平显著低于其他各因子水平,但它又能显著预测高中生选科决策,说明普及职业世界知识是高中生生涯教育的重要内容。除了在生涯课堂中的学习外,我们建议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学习模式。“引进来”即可以邀请社会人员走进课堂,如大学生、知名校友,各行各业的学生家长等;也可以让学生观看“中国队长”纪录片、“职来职往”求职真人秀节目、职业名人的人物传记等。[5]“走出去”即让学生走出校园,体验社会,可以组织学生到名校研学,感受大学生活并进行专业体验;可以依托学校周围的企业,让学生进企业参观、实习;可以体验“职业访谈”活动,让学生采访熟悉的人或各行业名人;还可以开展“职业跟随”活动,即跟随某种职业人物进行为期一天或几天的全程工作追随、学习。“引起来,走出去”的学习模式能让学生多角度感受职业,以此拓宽视野,提高职业成熟度,从而科学合理地进行选科决策。